序言 1
前言 1
绪论 1
一、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1
目录 1
二、我国畜牧业已取得的成就 2
三、取得成果的原因与存在问题 3
四、畜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5
五、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7
第一章 家畜营养原理 8
第一节 饲料与畜体的化学组成 8
一、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类 8
二、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异同 8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 9
第二节 畜禽的消化系统与消化 9
二、畜禽的消化 10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与畜禽营养 14
一、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功能 14
二、粗纤维在畜禽饲养中的作用 14
第四节 蛋白质与畜禽营养 15
一、蛋白质在畜禽体内的营养功能 15
二、日粮中蛋白质缺乏或过多对畜禽的影响 15
三、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15
四、限制性氨基酸 16
五、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17
六、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措施 17
二、能量单位 18
一、能量的作用及来源 18
第五节 脂肪与畜禽营养 18
第六节 能量与畜禽营养 18
三、饲料能量在体内的转化 19
四、饲料能值评定体系 20
第七节 矿物质与畜禽营养 21
一、矿物质的主要功能 21
二、钙和磷 21
第八节 维生素与畜禽营养 24
一、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 24
二、维生素D 25
三、维生素E 25
四、B族维生素 25
第九节 水对畜禽的作用 27
一、水在畜体内的重要功能 27
第十节 营养物质在畜体内的相互关系 28
二、水的需要量 28
三、对水质的要求 28
一、主要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29
二、主要有机营养物质和维生素、矿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29
三、维生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9
第十一节 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 29
一、饲料分析 30
二、消化试验 30
三、平衡试验 30
四、饲养试验 31
第十二节 畜禽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31
一、畜禽的营养需要 31
二、畜禽的饲养标准 32
一、国际饲料分类 33
二、我国饲料分类 33
第一节 饲料分类 33
第二章 饲料概述 33
第二节 青绿饲料 34
一、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 34
二、常用的几种青饲料 34
三、青饲料的利用 35
四、应用青绿饲料时必须防止中毒 35
第三节 粗饲料 35
一、干草 35
二、秸秆和秕壳 36
第四节 青贮饲料 36
一、青贮制做的原理及方法 36
一、能量饲料的营养特点 37
第五节 能量饲料 37
四、青贮饲料的利用 37
三、青贮饲料品质的评定 37
二、青贮设备 37
二、常用的几种能量饲料 38
第六节 蛋白质补充饲料 39
一、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39
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40
三、单细胞蛋白质(SCP)饲料 40
四、非蛋白氮及鸡粪的利用 41
第七节 食品加工的副产品和下脚料 41
一、水产品下脚料 41
二、畜产品下脚料 42
三、制糖工业副产品 42
四、酿制业副产品 42
五、其他副产品 42
第九节 添加剂饲料 43
三、含钙和磷的饲料 43
一、营养性添加剂 43
一、食盐 43
二、含钙饲料 43
第八节 矿物质饲料 43
二、非营养性添加剂 44
第十节 畜禽对饲料的转化效率 48
一、饲料转化效率的计算 48
二、各类畜禽对蛋白质的转化效率 49
三、影响饲料转化效率的因素 49
第十一节 饲料的加工与调制 49
一、谷实类的加工方法 49
二、粗饲料的加工方法 50
第十二节 饲粮配合 50
一、配合饲粮的原则 50
二、配合饲粮的方法 51
二、配合饲料的种类 54
一、配合饲料的优点 54
第十三节 配合饲料的生产 54
三、预混合饲料的制作 55
第十四节 饲料的监测与贮存 56
一、检查的项目 56
二、饲料原料的监测 56
三、饲料成品的监测 56
四、取样方法 57
五、饲料的贮存 57
第三章 动物遗传及畜禽育种基本知识 58
第一节 畜禽质量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 58
一、基因与基因效应 58
二、遗传基本定律 59
三、质量性状遗传 62
一、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66
第二节 畜禽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 66
二、数量性状与数量遗传 68
三、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69
四、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70
第三节 畜禽品种 71
一、品种的概念 72
二、品种的分类 72
三、品种资源的保存与利用 73
四、引种工作 75
第四节 畜禽的生长与发育 76
一、生长发育的概念 76
二、生长发育的规律 76
三、生长发育的测定方法 79
第五节 畜禽的选种 80
一、选种的基本原理 80
二、种畜的遗传评定 83
三、选种的方法 85
第六节 家畜的选配 87
一、选配的概念与方法概述 87
二、品质选配 88
三、亲缘选配 89
四、种群选配 92
第七节 畜禽的育种方法 95
一、纯种选育 95
二、杂交育种 98
三、良种繁育体系 100
第四章 家畜繁殖基础知识与繁殖技术 103
第一节 家畜生殖器官构造与功能 103
一、公畜生殖器官构造与功能 103
二、母畜生殖器官构造和功能 106
二、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 109
第二节 生殖激素 109
一、类固醇激素 109
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110
四、催产素 110
五、胎盘促性腺激素 110
六、前列腺素(PG) 110
第三节 配子的生成和性成熟 111
一、精子 111
二、卵泡和卵母细胞 112
三、家畜的初情期、性成熟和初配年龄 113
第四节 发情与发情鉴定 113
一、发情与发情周期 114
二、发情鉴定 115
第五节 家畜人工授精 116
三、母畜的异常发情 116
一、采精 117
二、精液品质评定 118
三、精液的稀释 120
四、精液保存 120
五、输精 121
第六节 受精 122
一、配子的运行 122
二、受精 123
第七节 妊娠 124
一、妊娠的建立与维持 124
二、妊娠母畜生殖器官的变化 124
三、胚胎早期发育和胚泡附植 125
四、胎膜和胎盘 125
六、妊娠诊断 127
五、胚胎营养的摄取和胚胎的生长 127
七、妊娠期 128
第八节 分娩 129
一、母畜分娩前的征候 129
二、分娩过程 129
三、助产 130
四、产后母畜生殖器官的恢复 131
第九节 家畜繁殖技术进展 131
一、家畜的发情控制 131
二、胚胎移植 133
三、胚胎分割 134
四、动物性比例控制 134
五、核移植 134
六、转基因动物生产 134
七、体外生产动物胚胎 135
第一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 136
第五章 养猪生产 136
第二节 养猪生产的类型 138
一、养猪生产类型及特性 138
二、养猪生产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139
第三节 各类型养猪的基本条件 139
一、猪舍 139
二、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必要的设备 141
三、杂交生产及猪种配套 148
四、饲料条件 150
第四节 猪的代表性品种简介 150
一、品种经济类型及其特性 150
二、地方代表性品种种质特性 151
三、主要培育品种种质特性 153
二、生产工艺及工艺流程 156
第五节 规模化养猪生产 156
一、规模化养猪的概念与任务 156
三、猪群结构与生产指标 157
第六节 猪的一生 159
一、种猪的一生 159
二、肉猪的一生 159
第七节 提高受胎率的技术措施 160
一、养好种公猪,提高精液品质 160
二、养好空怀母猪,促进发情、排卵与配种 161
第八节 妊娠母猪的阶段饲养管理法 163
一、母猪早期妊娠诊断 163
二、预产期的估测 163
三、猪胎儿生长发育规律 164
四、妊娠母猪的饲养 165
一、分娩与接产 166
五、妊娠母猪的管理 166
第九节 提高仔猪成活率及断奶窝重 166
二、养好哺乳母猪,提高泌乳力 167
三、母猪不同生理阶段饲料给量 169
四、哺乳仔猪的护理与饲养 169
五、网床产仔的特点 173
第十节 断奶幼猪的网床培育 173
一、幼猪的营养与饲料 173
二、网床培育与非网床培育的环境条件 173
第十一节 商品性瘦肉猪生产 174
一、瘦肉型猪生长发育特点 174
二、商品性瘦肉猪的阶段饲养法 175
三、适宜的屠宰体重 175
一、养猪专业户的兴起和发展 176
第十二节 专业户养猪生产 176
二、专业户养猪的特点 177
三、应注意的问题 177
四、专业户养猪经济效益举例 177
五、建立农村养猪服务公司 178
第十三节 养猪生产指标及计算方法 178
一、繁殖性状指标 178
二、生长肥育性状指标 179
三、胴体性状指标 179
第六章 养禽生产 180
第一节 禽体构造与生物学特性 180
一、家禽的外貌 180
二、生物学特性 181
一、鸡的标准品种 182
第二节 家禽的品种 182
二、我国地方鸡品种 183
三、鸭的品种 183
四、鹅的品种 184
五、火鸡的品种 184
六、现代化养禽业所使用的鸡种 185
第三节 家禽的繁殖 185
一、母禽的繁殖生理 186
二、公禽的繁殖器官特点 187
三、公、母比例 189
四、种禽利用年限 189
五、繁殖技术 189
第四节 家禽的孵化 194
一、影响孵化成绩的因素 194
二、提高孵化率的途径 196
三、孵化效果的检查 200
第五节 初生雏的雌雄鉴别 203
一、翻肛鉴别法 203
二、伴性遗传鉴别法 205
第六节 养禽场建设及设备 207
一、禽场的环境控制 207
二、养禽场的建设 210
三、养鸡设备 213
第七节 蛋鸡生产 217
一、育雏、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217
二、成年鸡的饲养管理 226
第八节 肉用仔鸡生产 234
一、肉用仔鸡及其生产目标 234
二、饲养方式及设备 235
三、饲养管理方法 235
四、营养需要与饲料 237
第七章 养牛生产 238
第一节 牛的采食习性 238
一、采食 238
二、反刍 239
第二节 养牛生产必须具备的条件 239
一、品种 239
二、饲料 239
三、兽医卫生保健 240
四、牛舍及设备 240
五、产品处理 241
六、经营管理 242
第三节 牛种和牛的品种 242
一、牛在现代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242
二、我国牛种 242
三、引进品种 244
四、我国牛种的改良 246
第四节 奶牛生产 247
一、乳的形成与产奶性能 247
二、犊牛和育成牛的培育 250
三、种公牛的饲养管理 254
四、乳用母牛的科学饲养技术 254
五、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技术 258
六、鲜奶的卫生管理与处理 259
第五节 肉牛生产 261
一、肉牛的生长规律与产肉性能 262
二、肉牛肥育生产技术特点 264
三、现代肉牛生产新技术应用和发展 268
一、皮肤构造 274
二、毛囊的发生 274
第八章 养羊生产 274
第一节 羊毛的发生、组织结构及分类 274
三、初级毛囊、次级毛囊和毛囊群 275
四、羊毛的脱换 276
五、羊毛纤维的组织学构造 276
六、羊毛纤维类型和羊毛类型 277
七、羊毛主要物理特性 278
八、羊毛的油汗与净毛率 279
九、山羊绒 279
第二节 绵、山羊的经济类型及其代表性品种 280
第三节 我国绵、山羊的区域规划设想 282
四、羔、裘皮羊发展区域 283
三、粗毛羊发展区域 283
五、防止品种退化的措施 283
二、半细毛羊发展区域 283
一、细毛羊发展区域 283
第四节 发展养羊生产应具备的条件 284
一、羊群良种化 284
二、羊舍 284
三、草场 285
四、水 286
五、饲料的贮备 286
六、羊病防治 286
七、风力资源的利用 286
八、太阳能资源的利用 287
第五节 绵、山羊的放牧与饲养 287
一、合理调整羊群结构 287
二、绵、山羊饲养方式和羊群大小 289
三、绵、山羊的放牧要点 290
四、四季草场的选择和放牧要点 291
五、划区轮牧 292
六、各种羊的饲养要点 293
第六节 绵、山羊管理要点 295
一、剪毛 295
二、抓绒 296
三、药浴 297
四、修蹄 297
五、断尾 298
六、羔羊去势 298
七、绵、山羊的编号及标记 299
八、绵、山羊年龄鉴别 300
第七节 绵、山羊的繁殖 300
一、绵、山羊的繁殖规律 300
二、配种期的选择 301
三、配种方法 302
四、接羔和羔羊护理 304
第八节 肉羊生产 305
一、屠宰前肥育 306
二、羔羊肉生产 307
三、杂种优势利用 307
四、肉羊生产的杂交方式 308
第九章 畜禽疾病与环境保护 309
第一节 疾病的基础知识 309
一、疾病的概念 309
二、疾病的分类 309
三、疾病的原因 309
四、畜禽对疾病的抵抗力 310
五、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311
六、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意义 311
二、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312
第二节 畜禽传染病的防制 312
一、传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312
三、传染病的防制措施 313
第三节 畜禽寄生虫病的防制 315
一、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概念 315
二、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 315
三、畜禽寄生虫病的感染来源和途径 315
四、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 316
五、畜禽寄生虫病的防制 316
第四节 畜禽中毒性疾病和营养代谢病 316
一、中毒性疾病 316
二、营养代谢性疾病 317
第五节 畜禽的环境与环境保护 318
一、环境的概念 318
二、外界环境因素对畜禽的影响 319
三、畜牧场的环境保护 322
第十章 畜禽产品及其初步处理和深加工利用途径 326
第一节 畜禽产品的产量 326
一、肉类 326
二、蛋类的单位年产量 326
三、奶类的单产量 327
四、毛、绒和羽毛类的单产量 327
第二节 肉、蛋、奶的主要营养情况 327
一、肉类的主要营养含量 327
二、蛋类的主要营养成分 328
三、奶类的主要营养成分 328
第三节 畜禽产品的品质 329
一、肉类的品质 329
三、奶类产品的品质 330
二、蛋的品质检验 330
四、毛、绒和羽毛类的品质 331
五、毛皮及皮板类产品的质量 331
第四节 畜禽肉的分割处理 331
一、我国猪肉的分割法 331
二、国外猪肉的切割法 332
三、牛、羊肉的分割 332
四、禽肉分割(以鸡肉为例) 333
第五节 畜禽产品的保存 333
一、肉类的保存 333
二、蛋类保存 334
三、奶的保存 334
四、毛、绒、羔皮、裘皮和皮板类的保存 334
四、羔皮的等级规格(以我国湖羊羔皮为例) 335
二、鲜奶的销售规格(以牛奶为例) 335
三、羊毛的等级规格(以细羊毛为例) 335
一、出口港澳和东南亚商品猪肉规格 335
第六节 一些主要畜禽产品的商业性规格 335
第七节 畜禽产品的加工利用途径 336
一、肉类的加工利用途径 336
二、蛋品类加工途径 337
三、奶类加工利用途径 337
四、畜禽屠宰后的脏器及下脚料的加工利用途径 338
五、毛、绒、羽绒、毛皮及皮板类加工利用途径 339
第十一章 畜禽生产经营管理 341
第一节 生产经营管理的概念和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经营者的素质 341
一、经营管理的概念及在生产中的地位 341
二、经营管理者的科学素质 341
二、畜禽生产规模大小的类型 342
一、规模的类型 342
第二节 畜禽生产经营的规模 342
三、规模化经营的特点与经济效益 343
四、适度规模的决策 344
五、规模经营的投资 345
六、投资效益评价(或评估) 346
第三节 劳动组合和劳动管理 347
一、劳动组合、定额 347
二、人员管理 348
第四节 生产管理 350
一、生产计划指标 350
二、生产工艺计划 350
三、饲料计划 351
四、畜禽群体结构 352
第五节 财务管理 353
一、搞好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353
五、防疫卫生和环境净化 353
二、会计科目类别(适用于养殖业) 354
三、帐簿的设置 354
四、成本核算 354
第六节 规模生产的多种经营 357
一、畜禽生产与养鱼相结合 357
二、畜禽生产和绿色食品的生产相结合 357
三、畜禽生产与食品加工业相结合 357
四、畜禽生产与其他轻工业生产相结合 357
五、利用鸡粪养牛 357
第七节 生产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 357
一、生产体系 358
二、社会服务体系 358
附表1 畜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 359
附表2 母猪的每千克饲粮中养分含量 369
附表3 种公猪的饲养标准 370
附表4 生长肥育猪的饲养标准(每日每头营养需要量) 371
附表5 生长肥育猪每千克饲粮中的养分含量 371
附表6 母猪的饲养标准(每头每日的需要量) 372
附表7 生长期蛋用鸡的营养需要量 373
附表8 产蛋期蛋用鸡及种母鸡的营养需要量 374
附表9 肉鸡的营养需要(每公斤日粮中的百分数或毫克数) 375
附表10 泌乳牛的营养需要(成年母牛维持的营养需要) 376
附表11 每产1kg奶的营养需要 376
附表12 奶山羊产奶母羊的饲养标准 377
附表13 奶山羊维持需要的饲养标准 377
附表14 奶山羊干奶期的饲养标准 378
附表15 舍饲肥育绵羊的饲养标准 378
附表16 肉毛兼用成年母羊的饲养标准 379
附表17 生长肥育牛的营养需要 380
参考文献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