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1章 酶 1
1.1 诊断酶学 1
1.2 碱性磷酸酶(ALP) 8
1.3 α淀粉酶 16
1.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20
1.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3
1.6 胆碱酯酶 31
1.7 肌酸激酶(总活性),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变异体 36
1.8 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 44
1.9 谷氨酸脱氢酶(GLD) 48
1.10 乳酸脱氢酶(LD) 50
1.11 脂肪酶 55
1.12 酸性磷酸酶(ACP) 57
第2章 心脏疾病 74
2.1 流行病学 74
2.2 急性心肌损伤 74
2.4 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的新标志物 75
2.3 总肌酸激酶(CK)活性和肌酸激酶MB(CK-MB)活性 75
2.5 CK-MB蛋白浓度(CK-MB mass) 77
2.6 CK同工酶亚型 78
2.7 肌红蛋白 79
2.8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81
2.9 心肌肌钙蛋白T(cTnT) 81
2.10 心肌肌钙蛋白I(cTnI) 83
2.11 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 84
2.13 慢性心力衰竭 85
2.12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非特异性指标的变化 85
2.14 N末端心房利钠肽(NT-proANP) 87
2.15 脑利钠肽(BNP),B-型利钠肽 88
2.16 环鸟苷酸(cGMP) 89
第3章 碳水化合物代谢 94
3.1 糖尿病 94
3.2 低糖血症 99
3.3 血糖 102
3.4 尿及其他体液中的葡萄糖 108
3.5 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 110
3.6 糖化血红蛋白 112
3.7 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 117
3.8 酮体 123
3.9 乳酸 128
第4章 脂质代谢 140
4.1 概述 140
4.2 胆固醇 141
4.3 甘油三酯 143
4.4 脂蛋白电泳 144
4.5 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 145
4.6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 146
4.7 载脂蛋白 147
4.8 脂蛋白(a) 149
4.9 脂解酶 150
4.10 分子遗传学方法 150
4.11 脂质代谢的生化和生理 150
第5章 代谢参数 161
5.1 氨 161
5.2 胆红素 166
5.3 肉碱 175
5.4 尿酸 179
6.1 骨代谢 190
第6章 骨矿代谢 190
6.2 钙 203
6.3 磷酸盐 212
6.4 甲状旁腺素(PTH) 217
6.5 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RTHrP) 220
6.6 环腺苷—磷酸(cAMP) 222
6.7 25-羟化维生素D(骨化二醇) 223
6.8 1,25-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 225
6.9 骨钙素 226
6.10 吡啶交联 228
6.11 羟脯氨酸 231
第7章 铁代谢 245
7.1 铁代谢及其紊乱 245
7.2 铁(Fe) 250
7.3 转铁蛋白饱和度(Tfs) 251
7.4 锌原卟啉(Zpp) 253
7.5 铁蛋白 254
7.6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256
8.1 水平衡与体液腔 262
第8章 水电解质平衡 262
8.2 钠 265
8.3 氯 271
8.4 渗透压 274
8.5 抗利尿激素(ADH) 277
8.6 钾 281
8.7 肾电解质排泄 287
第9章 酸碱平衡与血气 293
9.1 概述 293
9.3 检测方法 294
9.2 指征 294
9.4 样本 295
9.5 参考范围 295
9.6 临床意义 296
9.7 评价和问题 299
9.8 生化和生理 300
9.9 附表 301
第10章 微量元素 305
10.1 微量元素的实验室测定 305
10.2 铬 309
10.3 钴 310
10.4 铜 311
10.5 镁 313
10.6 锰 314
10.7 钼 316
10.8 镍 317
10.9 硒 317
10.10 锌 319
11.1 有毒金属的实验室检查 327
第11章 有毒金属 327
11.2 铝 329
11.3 砷 331
11.4 铅 331
11.5 镉 333
11.6 汞 334
11.7 铊 335
第12章 肾脏和泌尿道 339
12.1 肾脏和泌尿道疾病的临床实验室诊断 339
12.2 肌酐 342
12.3 肌酐清除率 346
12.4 尿素和血尿素氮(BUN) 349
12.5 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 352
12.6 尿蛋白 357
第13章 尿石症 376
13.1 概述 376
13.2 检测方法 376
13.4 参考范围 377
13.5 临床意义 377
13.3 样本 377
13.6 评价和问题 378
13.7 生化和生理 379
第14章 胃肠和胰腺功能 382
14.1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临床实验室诊断 382
14.2 小肠功能紊乱的临床实验诊断 389
14.3 幽门螺杆菌感染 408
14.4 粪便隐血试验 410
14.5 胃肠激素 412
15.1 卟啉症的临床实验室诊断 426
第15章 卟啉症 426
15.2 δ-氨基菊芋糖酸(ALA) 428
15.3 胆色素原(PBG) 429
15.4 尿中卟啉 431
15.5 粪便中的卟啉 434
15.6 红细胞内卟啉 435
15.7 血浆中卟啉 436
15.8 红细胞内卟啉合成相关的酶 436
15.9 卟啉生物合成的生化和卟啉症 438
16.1 造血 443
第16章 血液学 443
16.2 红细胞 448
16.3 血红蛋白 453
16.4 红细胞压积(HCT) 457
16.5 网织红细胞 459
16.6 血红蛋白病 462
16.7 红细胞酶 469
16.8 血小板计数 471
16.9 白细胞 477
16.10 血细胞分类计数 482
16.11 骨髓检查 490
16.12 急性白血病 494
16.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498
16.14 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500
16.15 血液细胞的免疫表型 504
16.16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 508
16.17 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分型 511
16.18 红细胞生成素 513
17.1 止血:调节和调节障碍 525
第17章 止血 525
17.2 血小板功能障碍 541
17.3 出血性疾病 544
17.4 血栓形成倾向 552
17.5 儿童、妊娠期和某些疾病的凝血障碍 557
17.6 癌症患者的凝血障碍 561
17.7 出血时间 563
17.8 血小板功能试验 564
17.9 体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566
17.10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567
17.11 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激酶(APTT)时间测定 569
17.12 凝血酶时间(TT)测定 571
17.13 使用类凝血酶的酶 572
17.14 单个凝血因子分析 573
17.15 纤维蛋白原 575
17.16 凝血因子ⅩⅢ 578
17.17 von Willebrand因子(vWF) 579
17.18 抗凝血酶(AT) 581
17.19 活化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FAT),凝血酶原片段1+2(F1+2) 582
17.20 蛋白C,蛋白S,因子V莱顿 584
17.21 纤溶酶原 588
17.22 α2-抗纤溶酶 590
17.23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 591
17.24 纤维蛋白单体 592
17.25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 594
17.26 获得性抑制物、狼疮抗凝血物 597
17.27 纤溶酶原激活物(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 599
第18章 血浆蛋白 619
18.1 血浆蛋白的诊断 619
18.2 总蛋白 621
18.3 血清蛋白电泳(SPE) 625
18.4 白蛋白 629
18.5 α1-抗胰蛋白酶(α1-AT) 631
18.6 糖缺失性转铁蛋白(CDT) 633
18.7 血浆铜蓝蛋白(Cp) 636
18.8 胱抑素C 638
18.9 结合珠蛋白(Hp)/血红素结合蛋白(Hx) 639
18.10 免疫球蛋白(Ig) 643
18.11 IgG亚型 652
18.12 冷球蛋白 654
18.13 溶菌酶 656
18.14 β2-微球蛋白(β2-M) 657
第19章 炎症 668
19.1 炎症反应 668
19.2 炎症诊断试验 675
19.3 C-反应蛋白(CRP) 677
19.4 新蝶呤 682
19.5 降钙素原(PCT) 685
19.6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688
第20章 免疫系统 695
20.1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 695
20.2 适应性免疫系统 700
20.3 原发性免疫缺陷 707
20.4 获得性免疫缺陷 711
20.5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719
20.6 循环免疫复合物 734
第21章 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 743
21.1 实验室诊断 743
21.2 可溶性IL-2受体(sIL-2R) 748
21.3 白细胞介素6(IL-6) 749
21.4 白细胞介素8(IL-8) 750
21.5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751
21.6 全血试验 752
第22章 特应症及变态反应 754
22.1 免疫系统的超敏反应 754
22.2 总IgE 756
22.3 变应原特异性IgE 758
22.4 变应原诱导的介质释放 760
22.5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 761
22.6 室内变应原测定 762
22.7 变应原特异性IgG 763
第23章 分叶核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766
23.1 概述 766
23.2 指征 766
23.3 PMN功能试验 767
23.4 样本 769
23.5 临床意义 769
23.6 评价和问题 770
23.7 生化和生理 771
第24章 补体系统 775
24.1 概述 775
24.2 指征 775
24.3 检测方法 776
24.4 样本 776
24.5 参考范围 777
24.6 临床意义 777
第25章 系统性风湿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 781
24.8 生化和生理 781
24.7 评价和问题 781
25.1 系统性风湿性疾病 788
25.2 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自身抗体 790
25.3 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相关疾病中的自身抗体 792
25.4 系统性硬化症及其相关疾病中的自身抗体 802
25.5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及相关疾病中的自身抗体 806
第26章 慢性肝炎中的自身抗体 814
26.1 慢性肝炎 814
26.2 自身抗体 815
26.3 病理和生理 819
第27章 系统性血管炎中的自身抗体 822
27.1 系统性血管炎 822
27.2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822
27.3 生化和生理 826
第28章 肌肉疾病中的自身抗体 829
28.1 重症肌无力 829
28.2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抗体) 829
28.3 心肌损害中的自身抗体 830
29.2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 832
29.1 概述 832
第29章 Ⅰ型糖尿病自身抗体 832
29.3 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 833
29.4 酪氨酸磷酸酶IA-2自身抗体(IA-2A) 834
29.5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834
29.6 抗体测定的联合应用 835
第30章 血小板抗体 837
30.1 概述 837
30.2 指征 838
30.3 检测方法 838
30.6 临床意义 840
30.7 评价和问题 840
30.4 样本 840
30.5 参考范围 840
30.8 生化和生理 841
第31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和疾病的相关性 841
31.1 人类白细胞抗原 844
31.2 HLA分型的指征 847
31.3 检测方法 847
第32章 同种异体移植物受体的实验室监测 849
31.4 样本 849
31.5 临床意义 849
32.1 概述 855
32.2 免疫学监测 856
32.3 免疫抑制治疗药物监测 857
32.4 感染诊断 859
32.5 排斥反应的诊断 859
第33章 免疫血液学 862
33.1 血型抗原 862
33.2 血型抗体,凝集素 863
33.3 血型系统 867
33.4 免疫性溶血 882
33.5 免疫血液学方法 892
33.6 输血准备 912
33.7 输血反应的检查 914
33.8 质量保证 914
第34章 肿瘤标志物 918
34.1 恶性疾病 918
34.2 AFP(甲胎蛋白) 923
34.3 CA19-9,胃肠道癌抗原(GICA) 927
34.4 CA125 929
34.5 CA72-4(TAG-72) 932
34.6 CA15-3 935
34.7 CA549 937
34.8 hCT(人降钙素) 939
34.9 CEA(癌胚抗原) 941
34.10 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 943
34.11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947
34.12 MCA(类粘蛋白癌相关抗原) 952
34.13 NSE(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γ-烯醇化酶) 954
34.14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956
34.15 SCC(鳞状细胞癌抗原) 961
34.16 类固醇激素受体 964
34.17 TG(甲状腺球蛋白) 968
第35章 类癌综合征 989
35.1 概述 989
35.2 类癌性电解质紊乱 989
35.3 类癌性低血糖 990
35.4 类癌性贫血和红细胞增多 990
35.5 止血障碍的类癌综合征 992
35.7 神经系统类癌综合征 993
35.6 类癌激素的分泌 993
第36章 甲状腺功能 997
36.1 甲状腺生理功能 997
36.2 甲状腺功能失调 999
36.3 临床实验室甲状腺检测 1002
36.4 促甲状腺激素(TSH) 1003
36.5 甲状腺激素 1005
36.6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 1010
第37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系统) 1011
36.7 甲状腺抗体 1011
37.1 概述 1017
37.2 RAA系统功能紊乱的实验室诊断 1018
37.3 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方法 1019
37.4 怀疑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的诊断方法 1019
37.5 功能试验 1020
37.6 醛固酮,肾素 1023
37.7 醛固酮-18-葡萄糖醛酸苷 1026
37.10 游离醛固酮 1028
37.8 18-羟皮质酮(18-OHB) 1028
37.9 四氢醛固酮 1028
37.11 11-脱氧皮质酮(DOC) 1029
37.12 醛固酮受体 1029
37.13 RAA系统的病理生理学 1030
第38章 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 1033
38.1 概述 1033
38.2 嗜铬细胞瘤 1033
38.5 神经母细胞瘤 1037
38.4 意外瘤 1037
38.3 嗜铬母细胞瘤 1037
38.6 交感肾上腺系统肿瘤的实验室诊断 1038
38.7 交感肾上腺系统的生理和病理 1041
第39章 血清素,5-羟基吲哚乙酸 1047
39.1 指征 1047
39.2 检测方法 1048
39.3 样本 1048
39.4 参考范围 1048
39.6 评价和问题 1049
39.5 临床意义 1049
39.7 生化和生理 1050
第40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 1051
40.1 诊断建议 1051
40.2 功能试验 1053
40.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1058
40.4 皮质醇 1059
40.5 脱氢表雄酮(DHEA),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 1061
40.6 17-羟孕酮 1062
40.8 病理生理 1063
40.7 17-羟孕烯醇酮 1063
第41章 生长紊乱 1069
41.1 生理性生长 1069
41.2 生长的调控 1069
41.3 生长异常的实验室诊断 1072
41.4 生长迟缓患者的GH、IGF-I和IGFBP-3 1073
41.5 肢端肥大和青春期早发患者的GH、IGF-I和IGFBP-3 1074
42.4 参考范围 1077
42.3 样本 1077
42.2 检测方法 1077
42.1 指征 1077
第42章 泌乳素 1077
42.5 临床意义 1078
42.6 评价和问题 1080
42.7 生化和生理 1080
第43章 卵巢功能 1082
43.1 卵巢功能失调的诊断 1082
43.3 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 1088
43.2 功能试验 1088
43.4 17β-雌二醇(E2) 1090
43.5 孕酮 1091
43.6 雄激素 1092
43.7 卵巢功能的生理学 1093
第44章 睾丸功能 1098
44.1 诊断概述 1098
44.2 内分泌学的诊断 1100
44.3 精液检查 1102
44.4 分子遗传学研究 1105
45.1 正常妊娠期变化 1108
第45章 妊娠 1108
45.2 产前检查 1110
45.3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1115
45.4 α-甲胎蛋白(AFP) 1117
45.5 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选 1119
45.6 羊水胆红素 1120
45.7 胎儿肺成熟度的评价 1122
45.8 血红蛋白F(胎儿红细胞) 1123
46.2 方法学 1130
46.1 概述 1130
第46章 遗传性疾病 1130
第47章 治疗性药物监测 1140
47.1 概述 1140
47.2 指征 1140
47.3 检测方法 1141
47.4 样本 1141
47.5 临床意义 1141
47.6 评价和问题 1143
47.7 药物动力学 1143
48.1 概述 1152
第48章 中毒 1152
48.2 指征 1155
48.3 检测方法 1157
48.4 样本 1158
48.5 急性中毒的毒理学检查 1158
48.6 临床意义 1159
48.7 评价和问题 1164
48.8 药代动力学和发现物 1165
49.1 细菌感染的诊断 1167
第49章 细菌感染 1167
49.2 莱姆疏螺旋体病 1169
49.3 布鲁菌病 1172
49.4 弯曲菌感染 1173
49.5 衣原体感染 1175
49.6 淋病 1179
49.7 军团菌病 1180
49.8 钩端螺旋体病 1184
49.9 李斯特菌病 1185
49.10 沙门菌病 1186
49.11 志贺菌病 1189
49.12 葡萄球菌感染 1191
49.13 化脓性链球菌感染 1192
49.14 梅毒 1194
49.15 土拉菌病(土拉热) 1202
49.16 耶尔森菌病 1203
第50章 病毒性疾病 1215
50.1 概述 1215
50.2 诊断和检测的选择 1219
50.3 腺病毒 1226
50.4 砂粒病毒 1227
50.5 虫媒病毒 1227
50.6 星形病毒 1227
50.7 布尼亚病毒 1227
50.8 杯状病毒 1228
50.9 冠状病毒 1228
50.10 柯萨奇病毒 1228
50.11 巨细胞病毒(CMV、HCMV) 1229
50.14 肠道病毒 1231
50.13 埃可病毒 1231
50.12 登革热病毒 1231
50.15 EB病毒(EBV) 1232
50.16 纤丝病毒 1234
50.17 黄病毒 1235
50.18 中欧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TBE) 1235
50.19 口蹄疫病毒 1236
50.20 汉坦病毒 1236
50.21 单纯疱疹病毒(HSV)1型 1236
50.22 单纯疱疹病毒(HSV)2型 1237
50.23 疱疹病毒 1238
50.24 疱疹病毒B 1238
50.25 疱疹病毒人型或人类疱疹病毒(HHV)6、7和8型 1239
50.26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HIV-1、HIV-2) 1239
50.27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 1244
50.28 流感病毒 1244
50.29 麻疹病毒 1245
50.31 触染性软疣病毒 1246
50.30 挤乳工结节病毒 1246
50.32 腮腺炎病毒 1247
50.33 新城疫病毒 1247
50.34 乳头状瘤病毒 1247
50.35 乳多空病毒 1248
50.36 白蛉热病毒 1248
50.37 副流感病毒 1248
50.39 细小病毒 1249
50.40 细小病毒B19 1249
50.38 副粘病毒 1249
50.41 小核糖核酸病毒 1250
50.42 痘病毒 1250
50.43 脊髓灰质炎病毒 1251
50.44 多瘤病毒 1251
50.45 朊病毒 1252
50.46 狂犬病病毒 1253
50.47 呼肠孤病毒 1253
50.48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1254
50.49 逆转录病毒 1254
50.51 风疹病毒 1255
50.50 鼻病毒 1255
50.52 轮状病毒 1257
50.53 囊膜病毒 1257
50.54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1257
50.55 黄热病毒 1258
第51章 病毒性肝炎 1265
51.1 甲肝 1265
51.2 乙肝 1267
51.3 丙肝 1277
51.4 丁肝 1281
51.5 戊肝 1285
51.6 G型“肝炎”(GBV-C) 1288
51.7 其他非甲至非戊型肝炎 1288
第52章 寄生虫感染 1293
52.1 概述 1293
52.2 锥虫病(昏睡病) 1294
52.3 Chagas(恰加斯)病 1294
52.4 利什曼病(黑热病,东方疖) 1294
52.5 阿米巴病 1295
52.7 弓形虫病 1296
52.6 疟疾 1296
52.8 隐孢子虫病 1298
52.9 肺囊虫病 1298
52.1 微孢子虫病 1298
52.11 血吸虫病 1299
52.12 棘球蚴病(包虫病) 1299
52.13 囊尾蚴病 1300
52.14 弓蛔虫病 1300
52.16 旋毛虫病 1301
52.15 丝虫病 1301
第53章 真菌病 1303
53.1 概述 1303
53.2 念珠菌病 1304
53.3 曲霉病 1306
53.4 隐球菌病 1307
53.5 组织胞浆菌病 1308
53.6 球孢子菌病 1309
53.7 芽生菌病 1311
53.8 副球孢子菌病 1312
54.1 四腔隙模式: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诊断基础 1315
第54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1315
54.2 血-CSF屏障的过滤概念 1316
54.3 局部合成的CSF蛋白 1317
54.4 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的检测 1317
54.5 脑脊液与脑的关系 1318
54.6 血-CSF屏障的障碍 1318
54.7 ICAM指数 1319
54.8 血-CSF屏障与年龄的关系 1319
54.9 CSF诊断的分析程序 1319
54.10 CSF细胞 1321
54.11 局部(鞘内)合成的免疫球蛋白 1322
54.12 CSF/血清比率图 1323
54.13 CSF研究结果的分期解释 1323
54.14 诊断性(腰)穿刺 1325
54.15 抗体特异性指数 1325
54.16 微生物特异性核酸顺序检测 1326
54.17 由局部合成的免疫球蛋白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区分 1326
54.18 神经系统疾病的CSF诊断 1327
54.19 组织破坏的标志物 1331
54.21 免疫激活和进程的标志物 1332
54.20 小神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系统的标志物 1332
第55章 血管外体液 1336
55.1 概述 1336
55.2 腹水 1336
55.3 十二指肠液 1344
55.4 羊水 1344
55.5 胆汁 1346
55.6 脑脊液或鼻腔分泌物 1348
55.7 淋巴液 1350
55.8 胃液 1351
55.9 心包积液 1352
5510 腹膜液 1358
55.11 胸腔积液 1358
55.12 汗液 1366
55.13 血清或尿液 1366
55.14 唾液 1366
55.15 泪液 1368
55.16 宫颈粘液 1369
55.17 体腔液 1369
55.18 囊腔液 1370
第56章 支气管肺泡灌洗 1381
56.1 概述 1381
56.2 指征 1381
56.3 样本 1381
56.4 参考范围 1382
56.5 临床意义 1382
56.6 评价和问题 1384
57.3 滑膜液采样 1387
57.2 指征 1387
57.1 概述 1387
第57章 滑膜液 1387
57.4 滑膜液检查 1388
57.5 临床意义 1394
57.6 生化和生理 1395
第58章 定量检测的质量保证 1399
58.1 样本-样本基质中的分析物 1399
58.2 检测方法的质量特征 1399
58.3 常规方法-参考方法-标准参考方法 1399
58.6 测量误差-可靠性 1400
58.5 定位参数-靶值 1400
58.4 采用质控品的质量保证 1400
58.7 统计工具 1403
58.8 质量保证的应用 1404
58.9 可接受标准 1406
第59章 实验室医学中测定方法标准化的参考品及准则第60章 有关的临床检验技术 1406
60.1 免疫化学技术 1429
60.2 作为诊断工具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1441
60.3 流式细胞学原理 1444
61.1 聚合酶链反应(PCR) 1450
第61章 扩增技术 1450
61.2 连接酶链反应(LCR)和连接酶检测反应(LDR) 1451
61.3 自保留序列扩增 1451
61.4 Q-beta扩增 1453
61.5 信号扩增(DNA分支试验) 1454
第62章 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 1455
62.1 分析前阶段 1455
62.2 样本分析和分析控制 1459
62.3 医学评价 1461
62.4 临床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