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治 3
第一章 颅脑解剖生理 江基尧 朱诚 3
第一节 头皮 3
第二节 颅 骨 3
第三节 大脑半球 6
第四节 间脑 11
第五节 垂 体 13
第六节 脑 干 15
第七节 小 脑 19
第八节 脑的附属结构 21
第二章 颅脑损伤病人神经系统检查及辅诊 江基尧 罗其中 26
第一节 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 26
第二节 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1
第三节 颅脑损伤病人的辅助检查 34
第三章 颅脑损伤病人现场抢救与转运 张赛 刘敬业 41
第一节 现场抢救 41
第二节 医疗救护与转运 43
第四章 颅脑损伤病人急诊室诊治 刘敬业 张赛 47
第一节 诊断 47
第二节 处 理 51
第五章 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 陈耕野 李维平 58
第一节 头皮损伤 58
第二节 颅骨骨折 62
第六章 脑震荡 钱锁开 王勇 69
第一节 病理基础 69
第二节 诊 断 70
第三节 治 疗 71
第七章 脑挫裂伤 杨玉山 刘春生 73
第一节 受伤机制和病理 73
第二节 临床表现 74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76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78
第五节 治疗及预后 79
第一节 创伤性脑水肿的分类 81
第八章创 伤性脑水肿 徐如祥 王清华 81
第二节 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机制 83
第三节 创伤性脑水肿的超微结构改变 86
第四节 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 87
第九章颅 内高压与脑疝 92
第一节 颅内高压 张光霁 杨朋范 92
第二节 脑 疝 张光霁 杨朋范 102
第三节 天幕裂孔切开术 蔡学见 104
第十章外 伤性颅内血肿 111
第一节 急性颅内血肿 江基尧 111
第二节 迟发性颅内血肿 梁玉敏 江基尧 刘卫东 120
第三节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于明琨 江基尧 123
第四节 颅脑损伤手术的微创原则 江基尧 包映晖 葛建伟 127
第十一章 脑干伤 于如同 高立达 江基尧 134
第一节 病因 134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35
第三节 诊 断 139
第四节 治疗 140
第十二章 丘脑下部损伤 王宪荣 冯华 145
第一节 病因与病理 145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47
第三节 诊 断 149
第四节 治疗 150
第十三章 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 江基尧 信照亮 郑彦 154
第一节 发生率 154
第二节 临床特征 155
第三节 CT成像分析 156
第四节 病理生理机制 158
第五节 临床实验室评价 159
第六节 尼莫地平临床疗效评估 160
第七节 预 后 163
第十四章 开放性火器颅脑损伤 张光霁 张建平 166
第一节 非火器性开放性颅脑损伤 166
第二节 火器性颅脑损伤 170
第一节 儿童颅脑损伤 邱永明 丁学华 林毅兴 181
第十五章 儿童和老年人颅脑损伤 181
第二节 老年人颅脑损伤 刘建民 邱永明 林毅兴 184
第十六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影像学诊断 王金林 江基尧 189
第一节 颅骨骨折 189
第二节 颅内血肿 190
第三节 其他类型脑损伤 196
第十七章 颅脑损伤病人手术的麻醉 石学银 200
第一节 常用麻醉药对颅内生理功能的影响 200
第二节 麻醉管理 204
第二篇 颅脑损伤合并伤的临床诊治 213
第十八章 颅脑损伤合并骨关节损伤 倪斌 213
第一节 概 述 213
第二节 四肢伤 216
第三节 脊柱骨盆伤 218
第一节 发生率和病死率 222
第二节 伤情判断和急救处理 222
第十九章 颅脑损伤合并胸部伤 孙耀昌 赵学维 222
第三节 常见胸部创伤和处理原则 223
第二十章 颅脑损伤合并腹部伤 陈学云 颜荣林 226
第一节 概 述 226
第二节 腹部爆震伤 232
第三节 各个不同部位的腹部创伤 233
第二十一章 颅脑损伤合并颌面部伤 高宏 240
第一节 概 述 240
第二节 颌面伤的急救处理 242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245
第四节 牙和牙槽突损伤 247
第五节 颌骨骨折 249
第六节 颧骨、颧弓骨折 253
第三篇 颅脑损伤并发症的临床防治 259
第二十二章 颅脑损伤后合并肺部并发症 王宇 林兆奋 259
第一节 肺部感染 260
第二节 神经源性肺水肿 266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67
第一节 病因 270
第二十三章 颅脑损伤后心功能不全 杨学军 杨树源 270
第二节 诊断 271
第三节 治疗 273
第二十四章颅脑损伤后肾功能衰竭 樊翊凌 贺晓生 章 翔 275
第一节 病因 275
第二节 诊断 276
第三节 治疗 278
第二十五章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 于明琨 周正文 280
第一节 发生机制 280
第二节 诊断 284
第三节 治疗 285
第四节 预防 287
第二十六章 颅脑损伤后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惠国桢 吴思荣 戴炯 291
第一节 水潴留和失水 291
第二节 电解质紊乱 293
第三节 酸碱失衡 298
第一节 高糖血症 302
第二十七章 颅脑损伤后代谢紊乱和营养 张赛 马越 张晓华 302
第二节 低蛋白血症 303
第三节 营养支持疗法 304
第二十八章 颅脑损伤后颅内血管并发症 309
第一节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胡国汉 殷玉华 马廉亭 309
第二节 颅内外伤性动脉瘤 冯 华 殷玉华 王宪荣 316
第三节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胡国汉 潘耀华 320
第二十九章 颅脑损伤后脑神经损伤 惠国桢 徐峰 江基尧 324
第一节 病因 329
第三十章 创伤性室息 邱永明 张京华 刘建民 329
第二节 临床表现 330
第三节 诊断 332
第四节 治 疗 332
第五节 护 理 333
第三十一章 颅脑损伤后头部感染 邱永明 费智敏 张浚 钟天安 335
第一节 头皮感染 335
第二节 颅骨骨髓炎 335
第三节 硬脑膜外积脓 336
第四节 硬脑膜下积脓 336
第六节 脑室炎 337
第五节 脑膜炎 337
第七节 脑脓肿 338
第四篇 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临床诊治 343
第三十二章 颅脑损伤后综合征 陈耕野 李维平 343
第一节 发生机制 343
第二节 临床表现 344
第三节 诊断 346
第四节 治 疗 347
第三十三章 颅脑损伤后癜痫 汪业汉 凌至培 王贵松 徐纪文 351
第一节 发生机制 352
第二节 诊 断 353
第三节 治 疗 357
第四节 预防 360
第三十四章 颅脑损伤后脑积水 书国伟 董军 黄强 364
第一节 损伤性脑积水 364
第二节 损伤性硬膜下积液和水瘤 371
第三节 损伤性蛛网膜囊肿 372
第一节 概 述 374
第三十五章 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 江基尧 陈志刚 田 鑫 374
第二节 基本概念 375
第三节 发生率和流行病学 376
第四节 诊断和临床评估 377
第五节 相关因素 378
第六节 临床治疗 380
第七节 预后判断标准 383
第一节 预后判断指标 386
第三十六章 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和康复 386
第二节 影响预后的因素 389
第三节 康复治疗 兰青 黄强 391
第四节 颅骨成形术 丁学华 许文辉 394
第三十七章 脑死亡 梁玉敏 刘卫东 罗其中 398
第一节 历史发展和定义 398
第二节 病因和病理 399
第三节 诊断 400
第一节 伤情观察 406
第三十八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马蓉 仇晓霞 406
第二节 护理 408
第五篇 颅脑损伤的基础研究 417
第三十九章 颅脑损伤模型 417
第一节 自由落体颅脑损伤模型 徐如祥 王清华 417
第二节 液压颅脑损伤模型 骆纯 江基尧 419
第三节 直线和旋转加速伤模型 贺晓生 章 翔 421
第四节 颅脑火器伤模型 张光霁 侯立军 425
第一节 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特点 433
第四十章 血脑屏障损害 徐如祥 王清华 433
第二节 颅脑损伤时血脑屏障的改变 436
第三节 颅脑损伤时血脑屏障损害的发生机制 438
第四节 血脑屏障损害的治疗 440
第四十一章 钙与颅脑损伤 江基尧 徐如祥 王清华 443
第一节 神经元的正常钙代谢 443
第二节 脑损伤后钙代谢异常及其病理损害作用 445
第三节 钙拮抗剂对脑损伤治疗的作用 447
第一节 乙酰胆碱 451
第四十二章 神经递质受体与颅脑损伤 江基尧 钟春龙 451
第二节 儿茶酚胺与5-羟色胺 454
第三节 兴奋性氨基酸 455
第四节 内源性阿片肽 461
第四十三章 脂质过氧化物与颅脑损伤 刘恩重 戴钦舜 江基尧 467
第一节 自由基及自由基反应的基本概念 467
第二节 氧的理化性质和活性氧 468
第三节 自由基病理学与颅脑损伤 473
第四十四章 炎性反应物质与颅脑损伤 费舟 章 翔 李树合 484
第二节 炎性反应物质与颅脑损伤 485
第一节 炎性反应物质的分类 485
第三节 炎性反应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494
第四节 抗炎措施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495
第四十五章 血小板激活因子与颅脑损伤 费舟 章 翔 498
第一节 概 述 498
第二节 血小板激活因子与缺血性脑损害 499
第三节 血小板激活因子与颅脑损伤 501
第一节 腺苷的生理效应 504
第四十六章 腺苷与颅脑损伤 徐如祥 王清华 江基尧 504
第二节 腺苷的病理生理效应 505
第三节 脑缺血缺氧性损伤时腺苷变化及其作用 506
第四节 腺苷治疗脑损伤的可能机制 507
第四十七章 神经节苷脂与颅脑损伤 江基尧 510
第一节 神经节苷脂的化学特性及其分布 510
第二节 神经节苷脂对实验性颅脑损伤的保护治疗作用 511
第三节 神经节苷脂的临床疗效 513
第四十八章 热休克蛋白与颅脑损伤 高立达 于如同 江基尧 516
第一节 热休克蛋白的特征 516
第二节 病理状态下热休克蛋白表达及其作用 518
第四十九章 微量元素与颅脑损伤 高国一 周洪语 522
第一节 镁与颅脑损伤 522
第二节 锌与颅脑损伤 524
第五十章 神经营养因子与颅脑损伤 朱诚 董吉荣 527
第一节 神经营养因子的结构 527
第二节 神经营养因子的受体 527
第三节 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 528
第四节 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系统疾病可能的治疗作用 529
第五十一章 神经干细胞与颅脑损伤 高国一 江基尧 532
第一节 脑内成年神经干细胞 533
第二节 神经胶质细胞干细胞 536
第三节 神经干细胞研究技术与展望 540
第五十二章 弥漫性轴索损伤 江基尧 周晓平 胡小吾 545
第一节 病理特征及其分级 545
第二节 发病机制 546
第四节 修复再生及其机制 547
第三节 病理效应 547
第五节 临床诊治 552
第五十三章 颅脑损伤分子生物学机制 骆纯 江基尧 556
第一节 异常基因表达 556
第二节 转基因技术在颅脑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562
第五十四章 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于如同 冯海龙 567
第一节 概述 567
第二节 实验研究 574
第三节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与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579
第四节 氧化应激与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583
第五节 缺氧诱导因子1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590
第六节 热休克蛋白与细胞凋亡及其颅脑损伤的关系 594
第五十五章 颅脑损伤后神经再生与修复 包映晖 江基尧 604
第一节 抑制性髓鞘蛋白与神经再生修复 605
第二节 自身免疫T淋巴细胞与神经再生修复 606
第五十六章 亚低温脑保护 江基尧 张浚 王伟明 611
第一节 历史回顾和亚低温概念的提出 611
第二节 亚低温与缺血性脑损伤 612
第三节 亚低温与实验性颅脑损伤 614
第四节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 616
第五节 亚低温脑保护的主要机制 619
第六节 前景与展望 621
第五十七章 颅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 陈建良 江基尧 624
第一节 脑循环代谢的生理特点 624
第二节 病灶周围缺血性半暗带的概念及意义 625
第三节 脑微循环的基本概念 629
第四节 颅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 630
第五节 颅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633
第六节 颅脑损伤后脑微循环障碍的治疗 636
第五十八章 大剂量白蛋白脑保护作用 刘 斌 江基尧 642
第一节 大剂量白蛋白对脑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 642
第二节 大剂量白蛋白对脑损伤治疗保护作用的机制 643
第五十九章 深低温脑保护技术 徐蔚 高永军 646
第一节 概 述 646
第二节 选择性脑深低温技术 646
第三节 冷冻保存与冷冻损伤 650
第四节 前景与展望 651
第六十章 颅脑损伤研究基本方法 董艳 江基尧 654
第一节 体外神经细胞培养技术 654
第二节 免疫技术 655
第三节 常用病理生理技术 657
第四节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659
第五节 动物脑神经功能监测方法 661
附录 颅脑损伤病人临床常用正常参考值 韩晞 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