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1
摘要 1
第一章 绪论——城市设计的困境与出路 1
1.1 国外现代城市设计走向特征及其局限性 2
1.1.1 功能主义走向及其局限性 3
1.1.2 人文主义走向及其局限性 5
1.1.3 系统主义走向及其局限性 7
1.1.4 形态主义走向及其局限性 10
1.1.5 实用主义走向及其局限性 12
1.2 国内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13
1.2.1 观念引介的阶段 13
1.2.2 理论研究的阶段 14
1.2.3 实践和总结的阶段 16
1.2.4 存在的问题 18
1.3 课题的提出及其目的与意义 22
1.3.1 课题的提出 22
1.3.2 目的和意义 24
1.3.3 特点 26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研究框架 27
1.4.1 研究内容 27
1.4.2 研究方法 28
1.4.3 研究框架 29
第二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概念辨析与建构 31
2.1 现代城市设计的概念延异及其角色职能反思 31
2.1.1 现代城市设计的概念延异 31
2.1.2 现代城市设计的角色和职能反思 35
2.2 适应性城市设计概念的建立 36
2.2.1 适应观的引入 36
2.2.2 适应观的思想基础 38
2.2.3 城市设计适应观的方法基础 40
2.2.4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概念 45
2.3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适应关系 46
2.3.1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历史联系 46
2.3.2 城市设计的恢复和发展 48
2.3.3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分离 52
2.3.4 规划实践中的城市设计 54
2.3.5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适应关系 55
2.4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适应关系 58
2.4.1 “联结”的观点 58
2.4.2 “线索”的观点 59
2.4.3 工作内涵的差异 61
2.4.4 操作程序的承接 63
2.4.5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形态控制差异 63
2.5 适应性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辩证适应 64
本章小结 67
第三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研究 70
3.1 传统城市建设中的适应性因素 70
3.1.1 西方历史经验中的适应性因素 70
3.1.2 中国历史经验中的适应性因素 74
3.1.3 中西方历史经验总结 83
3.2 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中的适应性因素 83
3.2.1 对城市多样性的再认识 83
3.2.2 对小规模的重视 84
3.2.4 对城市深层文化结构的认识 86
3.2.3 对人的城市角色和公众参与作用的认识 86
3.2.5 类型学和形态学 87
3.2.6 城市片段性和文脉考虑 91
3.2.7 对城市整体性、连续性研究 92
3.2.8 对设计过程性的适应性控制尝试 93
3.2.9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中的适应性要素小结 95
3.3 现代城市设计制度的适应特性比较 96
3.3.1 美国城市设计制度概述 97
3.3.2 日本城市设计制度概述 108
3.3.3 英国城市设计制度概述 112
3.3.4 比较与启示 115
3.3.5 对策思考 121
本章小结 125
第四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理论特征研究 128
4.1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理论内涵 129
4.1.1 适应人与自然环境需要 130
4.1.2 适应城市整体社会文化氛围 131
4.1.3 适应城市形体空间 132
4.1.4 适应形成运作机制 133
4.2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理论形态 133
4.2.1 作为一种观念的适应性城市设计 134
4.2.2 作为一种制度的城市设计 139
4.2.3 作为一项管理策略的城市设计 139
4.2.4 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的城市设计 140
4.3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控制理念 141
4.3.1 控制的目标 141
4.3.3 结构控制 143
4.3.2 概念控制 143
4.3.4 类型控制 145
4.3.5 要素控制 146
4.3.6 控制的技术策略 147
4.4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协调理念 154
4.4.1 整体性原则(whole) 155
4.4.2 延续性原则(continue) 155
4.4.3 小规模原则(Small-scale) 156
4.4.4 多样性原则(diversity) 156
4.4.5 可生长性原则(growth) 157
4.4.6 过程原则(process) 157
4.5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价值取向与目标系统 158
4.5.1 城市设计的价值取向 158
4.4.8 适宜性原则(fit) 158
4.4.7 参与和合作原则(participation) 158
4.5.2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目标系统 161
4.6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层系与内容 162
4.6.1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层系 162
4.6.2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基本内容 167
4.7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运作程序 174
4.7.1 分析 174
4.7.2 综合 176
4.7.3 评估 177
本章小结 178
第五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基本适应要素研究 180
5.1 人的适应性需求分析 180
5.1.1 人的基本需要 180
5.1.2 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181
5.1.3 人的基本需要的影响因素 182
5.2 观念要素研究 183
5.2.1 精神要素 184
5.2.2 理念要素 186
5.2.3 知觉要素 187
5.2.4 认知要素 189
5.3 文化性要素研究 193
5.3.1 文化要素 193
5.3.2 社会性要素 198
5.3.3 政治性要素 201
5.3.4 经济性要素 202
5.4 自然要素研究 205
5.4.1 适应空间和生态的自然观 206
5.4.2 地貌要素 208
5.4.4 植被要素 212
5.4.3 气候要素 212
5.4.5 自然保护要素 214
5.4.6 风和空气质量要素 215
5.4.7 噪声要素 215
5.5 人工环境要素研究 216
5.5.1 城市形态特征要素 216
5.5.2 城市功能要素 224
5.5.3 运动系统要素 229
5.5.4 建筑物要素 232
5.5.5 城市街廓设施 238
本章小结 241
第六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研究 242
6.1 适应性城市设计成果构成 242
6.1.1 文本 242
6.2 适应性城市设计成果编制的基本特点 245
6.1.2 图则 245
6.2.2 过程性 246
6.2.3 参与性 246
6.2.4 法制性 246
6.2.1 综合性 246
6.3 适应性城市设计成果编制的影响因素 247
6.3.1 设计观念 247
6.3.2 政策法律制度 247
6.3.3 行政管理机构 248
6.3.4 资本经济运作 248
6.3.5 群众参与意识 249
6.4.2 阶段性原则 250
6.4.3 可操作性原则 250
6.4.1 弹性原则 250
6.4 适应性城市设计成果编制原则 250
6.4.4 引导与控制相结合的适应原则 251
6.5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编制阶段与控制要素 251
6.5.1 适应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251
6.5.2 适应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261
6.5.3 适应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的(街区)城市设计 275
6.5.4 外部环境设计内容 281
6.5.5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城市设计实例分析 288
6.5.6 深圳市中心街区城市设计实例分析 290
6.6 适应性城市设计编制与实施的环境保障 294
6.6.1 城市设计编制与实施的现实环境 294
6.6.2 城市设计编制与实施的环境保障 297
本章小结 301
7.1 适应性城市设计运作系统模型分析 302
第七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分析评价体系研究 302
7.2 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评价要素、主体和体系 305
7.2.1 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评价要素 305
7.2.2 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评价主体 307
7.2.3 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评价体系 308
7.3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评价基础 309
7.3.1 经济效益 310
7.3.2 社会效益 311
7.3.3 环境效益 312
7.3.4 综合效益 314
7.4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315
7.4.1 城市设计评价标准的分析 315
7.4.2 适应性城市设计综合评价标准的建立 319
本章小结 321
第八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管理实施系统研究 324
8.1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组织程序——社会参与 325
8.1.1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社会参与概念与内涵 325
8.1.2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社会参与系统 326
8.1.3 中西方城市设计的社会参与发展概况 330
8.1.4 设计参与在适应性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333
8.1.5 决策参与在适应性城市设计中的运用 335
8.2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法律制度——管理控制 338
8.2.1 基本概念和特征 338
8.2.2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管理控制内容和实施方式 343
8.2.3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法制化途径 349
8.3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运作模式——组织机构 355
8.3.1 组织机构的作用和形式 355
8.3.2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356
8.4 可借鉴的城市设计管理实施模式 359
8.4.1 广泛的城市设计主体 360
8.4.2 多元的设计评价标准 361
8.4.3 民主的管理步骤 362
本章小结 369
第九章 适应性城市设计与城市开发的互动研究 371
9.1 城市开发与适应性城市设计的互动机制 371
9.1.1 城市开发及其要素与适应性城市设计的内在联系 371
9.1.2 城市开发对适应性城市设计的影响 375
9.1.3 适应性城市设计在城市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 376
9.2 不同开发类型下的适应性城市设计研究 378
9.2.1 城市开发类型 378
9.2.2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基本策略 380
9.2.3 公私合作开发下的适应性城市设计 381
9.2.4 民间非商业开发下的适应性城市设计 384
9.2.5 旧建筑再开发利用下的适应性城市设计 388
9.3 多样化投资渠道下的适应性城市设计研究 392
9.3.1 投资规模多样化下的适应性城市设计 392
9.3.2 多种投资途径结合下的适应性城市设计 394
9.3.3 投资环境效率、滚动模式与适应性城市设计 396
9.4 适应性城市设计对城市开发的策动作用实例分析 400
9.4.1 密尔沃基市的城市设计实践简介 400
9.4.2 适应性城市设计的策动作用分析和思考 408
本章小结 410
结语 413
主要参考文献 416
后记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