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
上编 临床药理学基本问题 3
第一章 概论 3
目录 3
第一节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4
一、药效学研究 4
二、安全性研究 4
三、药动学研究 4
第二节临床药理学的任务 5
一、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5
二、新药研究与评价 5
四、市场药物再评价 6
五、教学与培训 6
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6
第二章 新药研究及新药临床试验设计 7
第一节新药的基本概念 7
第二节新药研究的基本过程 8
一、临床前研究 8
二、申请临床研究 10
三、临床研究 10
四、申请生产和试生产 11
第三节临床试验规范 11
一、临床试验规范概念 12
二、实施药品临床试验规范所需的基本条件 12
第四节临床试验 13
一、Ⅰ期临床试验 13
二、Ⅱ期临床试验 14
五、生物等效性试验 15
四、Ⅳ期临床试验 15
三、Ⅲ期临床试验 15
第五节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 16
一、受试者 16
二、临床评价 17
三、临床药理研究设计 18
第三章 临床药效学基础 23
第一节药物作用特点 23
第二节药物作用机制 24
一、非特异性机制与特异性机制 24
二、受体学说 25
三、基因靶向治疗 27
第三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7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27
二、病人方面的因素 31
三、其他影响因素 33
第四章 临床药动学基础 36
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36
一、吸收 36
二、分布 37
三、生物转化 38
四、排泄 39
五、体内过程的综合结果 39
第二节遗传因素对药动学的影响 39
一、对吸收的影响 39
二、对分布的影响 40
三、对生物转化的影响 40
第三节药动学基本概念和参数 42
一、房室模型 42
二、动力学过程 43
三、药动学参数 45
四、群体药动学 48
第四节药动学的临床应用 49
一、给药方案设计 49
二、给药方案调整 49
三、治疗药物监测 50
四、Ⅰ期临床试验的药动学研究 52
五、生物等效性研究 52
第五章特殊人群的药理学 53
第一节围生期药理学 53
一、妊娠后期生理变化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54
二、药物经胎盘的转运与代谢 55
三、妊娠期用药与致畸 56
四、胎儿与药物 57
五、哺乳期用药 58
第二节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59
一、新生儿及儿童药动学 59
二、儿童药效学及用药的特殊反应 64
三、儿童药物剂量计算 65
第三节老年人用药 67
一、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 67
二、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 69
三、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 70
四、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72
第六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76
第一节 概述 76
第二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和药源性疾病的基本类型 77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 77
二、药源性疾病的基本类型 78
三、药物的变态反应 79
第三节药物不良反应的易感因素 80
一、种族和遗传多态性 80
二、性别因素 80
三、年龄因素 80
第四节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81
一、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 81
二、药源性心血管系统疾病 82
三、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 83
四、药源性胃肠道疾病 83
五、药源性肝脏疾病 84
六、药源性肾脏疾病 85
七、药源性血液疾病 86
九、药源性皮肤病 88
八、药源性内分泌系统和性功能紊乱 88
十、药物引起的视神经病变和耳毒性 89
十一、药物引起的突然死亡 89
十二、药物的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90
第五节药源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91
一、药源性疾病的诊断 91
二、药源性疾病的处理原则 92
三、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92
第七章 药物依赖性及药物滥用 94
第一节药物依赖性及其形成机制 94
一、药物依赖性的定义 94
二、具有依赖性潜能的药物 95
三、药物依赖性的表现 96
四、药物依赖性形成有关的神经机制 99
二、毒品滥用 100
一、药物滥用的定义及危害 100
第二节药物滥用 100
三、生活嗜好品的滥用 101
四、体育竞赛中的药物滥用 101
五、防止药物滥用的行政管理措施 101
第三节毒品滥用的预防治疗对策 102
一、毒品滥用的预防 102
二、毒品依赖的治疗 103
第四节烟、酒的滥用 104
一、烟草及尼古丁 104
二、乙醇 105
第八章 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 109
第一节联合用药 109
一、协同作用 109
第二节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 110
二、拮抗作用 110
一、药剂学的相互作用 111
二、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112
三、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116
第三节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117
第四节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预防 119
第九章 肝、肾功能障碍病人的用药 121
第一节肝脏对药物的清除 121
第二节肝功能障碍与临床用药 122
一、药动学的改变 122
二、药效学的改变 125
三、代谢状态的恶化 126
四、肝功能障碍时给药方案的调整 126
二、估测肾功能的指标 127
一、肾脏的排泄功能 127
第三节肾排泄功能与临床用药 127
三、肾功能障碍时其他药动学特点的改变 128
第四节 肾功能障碍病人给药方案的调整 129
一、维持剂量的调整 129
二、负荷剂量的调整 130
三、透析病人给药剂量的调整 131
下编 临床疾病的药物治疗学 135
第十章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135
第一节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135
一、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135
二、临床应用 137
三、抗精神分裂症药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138
第二节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139
四、抗精神分裂症药的中毒及处理 139
一、抗抑郁药及作用机制 140
二、临床治疗 141
三、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142
四、抗抑郁药的急性中毒及抢救 142
第三节躁狂症的药物治疗 143
一、临床应用 143
二、锂盐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143
三、禁忌证 144
第四节焦虑症的药物治疗 144
一、抗焦虑药及作用机制 145
二、临床应用 145
三、药物不良反应 146
第五节痴呆的药物治疗 146
一、痴呆的分型和可能机制 146
二、痴呆的治疗药物及药理作用 147
三、临床应用 148
四、治疗展望 149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150
第一节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150
一、帕金森病治疗药物 150
二、帕金森病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 152
三、注意事项 153
第二节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 154
一、失眠 154
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56
三、发作性睡病 156
二、常用镇痛药物 157
一、疼痛的机制和分级 157
第三节疼痛的药物治疗 157
五、夜惊、梦魇与噩梦 157
四、梦游症 157
三、临床治疗 158
四、麻醉性镇痛药使用的注意事项 160
第四节癫癎的药物治疗 160
一、药物介绍 160
二、临床应用 162
三、注意事项 163
第五节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164
一、偏头痛的治疗药物 164
二、临床应用 165
第六节缺血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 165
一、治疗药物 165
二、临床应用 166
三、注意事项 167
第十二章 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治疗 169
第一节心功能不全概述 169
一、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相关的机制 169
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171
第二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治疗药物 172
一、强心苷 172
二、非苷类正性肌力作用药 175
三、利尿药 176
四、血管扩张药 176
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178
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180
七、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180
第十三章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183
二、抗高血压药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184
一、高血压发病因素及抗高血压药作用环节 184
第一节抗高血压药作用环节及药物分类 184
第二节常用抗高血压药 186
一、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186
二、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 189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191
四、钙拮抗药 192
五、利尿药 193
第三节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 194
一、非药物治疗 194
二、药物治疗 194
第十四章 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治疗 197
第一节概述 197
一、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197
一、硝酸酯类 198
二、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种类 198
第二节抗心绞痛药物 198
二、β受体拮抗药 200
三、钙拮抗药 201
四、其他抗心绞痛药物 203
五、抗心肌缺血药物的合理用药 204
第三节调血脂药物 205
一、调血脂药物作用基础和应用原则 205
二、常用调血脂药物 206
第四节抗血栓药物 209
一、溶栓药 210
二、抗凝血药 210
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211
第十五章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213
第一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213
二、Ⅱ类药物——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214
一、Ⅰ类药物——钠通道拮抗药 214
三、Ⅲ类药物——延长动作电位时间的药物 215
四、Ⅳ类药物——钙拮抗药 215
第二节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215
第三节心律失常的选药 218
一、窦性心动过速 218
二、房性早搏或房室交界性早搏 218
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18
四、心房颤动 219
五、心房扑动 219
六、室性早搏 219
七、室性心动过速 220
第四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220
一、各类平喘药简介 222
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222
第一节平喘药 222
二、平喘药的临床应用 226
三、应用平喘药物的注意事项 229
第二节镇咳药 231
一、中枢性镇咳药 231
二、外周性镇咳药 232
第三节祛痰药 232
第四节呼吸兴奋药 233
第十七章 溃疡病的药物治疗 236
第一节溃疡病的发病机制与抗溃疡病药 236
一、溃疡病的发病机制 236
二、抗溃疡病药 237
一、抗酸药 238
第二节常用的抗溃疡病药 238
二、抗胆碱药 239
三、H2受体拮抗药 240
四、H+,K+-ATP酶抑制药 241
五、增强胃黏膜屏障的药物 243
六、抗幽门螺杆菌药 245
七、硝苯地平 247
八、锌化合物 247
第三节溃疡病的药物治疗 247
一、活动溃疡的常规治疗 247
二、预防溃疡病复发的用药 247
三、Hp感染的药物治疗 248
四、难治溃疡的药物治疗 248
五、非甾体抗炎药诱发溃疡的药物治疗与预防 248
第一节肝炎 249
第十八章 肝、胆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249
一、治疗肝炎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250
二、临床应用原则 253
第二节肝性脑病 254
一、抗肝性脑病药的作用机制 254
二、肝性脑病的综合性治疗 255
第三节肝性腹水 256
一、腹水的发病机制 256
二、腹水的治疗 256
第四节胆石症 257
一、胆结石的形成机制 257
二、利胆排石药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258
三、临床应用原则 260
第五节胆绞痛 260
一、肾性水肿的药物治疗 262
第十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 262
第一节肾脏性水肿的处理 262
二、常用于肾性水肿的利尿药 263
第二节血液透析疗法中的抗凝方法 266
一、概述 266
二、血液透析时各种抗凝方法的使用及评价 267
三、透析患者的药物选择和用法 269
第三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 271
第四节 肾移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272
第五节阳痿 274
第二十章 类固醇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276
第一节糖皮质激素 276
一、药理作用 276
三、临床应用 278
二、体内过程及药物相互作用 278
四、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81
五、使用方法 282
第二节盐皮质激素 283
第三节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剂 283
第四节性激素类药物 284
一、雌激素 284
二、抗雌激素类药物 285
三、孕激素 285
四、抗孕激素类药物 286
五、雄激素及同化激素 286
第二十一章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288
第一节概述 288
第二节胰岛素 289
一、磺酰脲类 292
第三节 口服降血糖药 292
二、双胍类 293
三、α葡糖苷酶抑制剂 294
第四节糖尿病治疗方案选择 295
一、1型糖尿病治疗计划 295
二、2型糖尿病的治疗计划 296
三、其他类型糖尿病的治疗计划 297
第五节用药注意事项 297
一、不良反应 297
二、药物相互作用 298
第六节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治疗 298
一、急性并发症 298
二、慢性并发症 300
一、抗菌作用及耐药机制 303
第二十二章 化学合成抗菌药 303
第一节喹诺酮类 303
二、药动学特性 305
三、不良反应 306
四、常用药物 306
五、药物相互作用 308
六、喹诺酮研究新方向 309
第二节磺胺类及复方新诺明 310
一、磺胺类药 310
二、复方新诺明 311
第三节硝基呋哺类 311
第四节硝基咪唑类 311
第五节咪唑类衍生物 312
一、合成抗结核病药 313
第六节其他 313
二、氟胞嘧啶 314
第二十三章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316
第一节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316
一、确立诊断 316
二、根据临床诊断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药物 317
三、根据抗生素的药理学特点选药 317
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药 317
五、应严格控制或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318
六、制订合理治疗方案 318
七、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318
第二节常用抗生素及其临床应用 318
一、β内酰胺类 318
二、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万古霉素 324
三、氨基苷类 325
四、其他 326
第二十四章 抗肿瘤药药理和临床应用 328
第一节常用抗肿瘤药物 328
一、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 328
二、铂类化合物 329
三、环磷酰胺及异环磷酰胺 329
四、蒽环类抗癌抗生素 330
五、新的植物来源抗癌药 330
第二节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 332
一、晚期或播散性的恶性肿瘤患者 332
二、辅助化疗 332
三、新辅助化疗 332
二、根据抗瘤机制和特点 333
一、根据抗瘤疗效 333
第三节联合化疗 333
三、根据化疗药物的毒性 334
四、根据各药最佳治疗方案 334
第四节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处理 334
一、止吐药 334
二、升高白细胞药 336
三、保护柔红霉素类药物引起心脏毒性的药物 337
四、对抗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毒性的药物 338
第二十五章 生物制品的临床应用 339
第一节概述 339
一、生物制品的概念和分类 339
二、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品 340
第二节治疗用生物制品 341
一、细胞因子 341
二、医用酶类制剂 347
三、血液制剂 348
四、抗蛇毒血清 349
第三节预防和诊断用生物制品 349
一、预防用生物制品 349
二、诊断用生物制品 350
第二十六章 免疫调节药的临床应用 352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用药 352
一、自身免疫病的免疫调节药治疗 352
二、免疫修复或免疫重建 354
三、新的治疗方向 355
第二节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用药 355
一、艾滋病的免疫病理 355
二、艾滋病的免疫治疗 356
一、急性排斥反应 359
第三节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用药 359
二、超急性排斥反应 360
三、加速性排斥反应 361
四、慢性排斥反应 361
第二十七章 心肺复苏用药 363
第一节概述 363
一、心搏骤停 363
二、呼吸骤停 364
三、心肺复苏综合性措施 364
第二节心复苏用药 364
一、肾上腺素 364
二、利多卡因 366
三、阿托品 367
四、纳洛酮 367
五、碳酸氢钠 369
第三节肺复苏用药 370
第二十八章 药物和毒物的急性中毒及其抢救 371
第一节中毒抢救的一般程序 371
第二节常见药物中毒的抢救 373
一、阿片类镇痛药 373
二、镇静催眠药 373
三、中枢兴奋药 373
四、常用精神病药物 374
五、抗胆碱药 374
六、洋地黄类强心苷 374
九、药物过敏性反应 375
十、酒精中毒 375
八、抗凝剂和溶栓剂 375
七、抗心律失常药 375
第三节常见毒物中毒的抢救 376
一、金属或类金属解毒药 376
二、农业杀虫药中毒的解毒药 377
三、氰化物中毒的解毒药 378
四、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解毒药 379
五、苯类化合物中毒 379
六、肼类化合物中毒 379
七、生物毒素中毒 380
八、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380
九、刺激性气体中毒 380
附录1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382
附录2赫尔辛基宣言——指导医生进行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建议 389
附录3肝功能障碍时药物药动学参数的改变 391
附录4肾功能障碍时药物剂量调整参考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