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云降水探测技术和催化技术 1
2002年秋季陕北地区一次锋面云系综合探测分析 陈保国 樊鹏 雷恒池 雷崇典 郭强 何军 1
层状云降水中小尺度系统的微物理结构观测研究 牛生杰 孙照渤 安夏兰 8
液态二氧化碳播云物理效应的观测研究 樊鹏 陈保国 雷恒池 16
西北地区东部秋季层状云微物理结构分析 李照荣 杨兴国 庞朝云 乔艳君 薛邦贵 23
兰州地区秋季层状云垂直微物理特征分析 李照荣 李荣庆 李宝梓 30
宁夏层状云降水潜力及其宏、微观特征 刘建军 牛生杰 杨有林 赵维忠 翟涛 闰蓉 38
春季冷锋天气过程层状云微物理结构个例分析 李照荣 李荣庆 陈添宇 李宝梓 杨增梓 庞朝云 43
秋季冷云结构及人工增雨可播性区的评估 李照荣 陈添宇 杨珍贵 孙旭映 50
甘肃省秋季层状云冰雪晶粒子特征个例分析 李照荣 李宝梓 庞朝云 杨增梓 56
一次降水过程空中降水粒子特征分析 何军 樊鹏 陈保国 郭强 陈万奎 严采蘩 60
飞机人工增雨空地传输网络系统 樊鹏 陈保国 郭强 何军 黄兴 党国营 66
液态二氧化碳(LC)播撒设备研制与播撒试验研究 陈保国 陈争旗 樊鹏 何军 71
机载液氮播撒装置研制报告 杨瑞鸿 82
一种新的云物理综合探测航线的设计 陈保国 郭强 陈争旗 栗珂 85
甘肃中部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回波特征 付双喜 刘世祥 何金梅 89
层状云云顶温度及冰雪晶粒子增长的雷达回波分析 陈保国 栗珂 樊鹏 94
陕西省关中层状云降雨雷达回波特征 李金辉 陈保国 罗俊颉 99
陕西洛川对流云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岳治国 樊鹏 雷恒池 吴玉霞 104
陕甘地区春季降水云特征分析 雷恒池 吴玉霞 樊鹏 109
关中、延安适宜人工增雨的时段及层状云雷达回波特征 李金辉 陈保国 罗俊颉 117
陕西春季层状云降水雨滴谱部分特征 罗俊颉 樊鹏 李金辉 孙智辉 严采蘩 陈万奎 123
陕西2002年飞机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 贾玲 陈争旗 余兴 郭强 128
机载GPS系统温度探测仪测量精度分析 郭强 陈保国 栗珂 贾玲 134
用地基微波辐射汁探测空中云水量 梁谷 樊鹏 李燕 雷恒池 139
一次机载微波辐射计云中含水量的探测 梁谷 樊鹏 李燕 雷恒池 张晓庆 146
第二部分 云降水数值模拟 154
飞机增雨NOAA卫星资料播云物理效应分析及有效性模拟研究 余兴 戴进 徐小红 樊鹏 陈争旗 段昌辉 王勇 154
浅论层状云中飞机人工增雨播云间距 余兴 戴进 166
甘肃省春末夏初降水性层状云降水微物理特征数值分析 李宝梓 王劲松 王琎 176
MM5中尺度模式及其微物理过程 戴进 余兴 岳治国 183
飞机增雨不同催化剂、核化率、播撒速率的数值试验 徐小红 余兴 188
液态二氧化碳催化增雨试验个例的数值模拟 肖辉 何宇翔 陈争旗 房彬 孙海燕 194
过冷层状云中飞机播云有效区域的模拟研究 余兴 戴进 202
过冷层状云中增雨播云有效区域的数值试验 余兴 戴进 213
陕西洛川地区对流云人工增雨数值试验研究 郭学良 雷恒池 樊鹏 余兴 岳治国 222
MM5中新显式云物理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 雷恒池 赵震 229
洛川对流性降水过程及其人工催化的数值模拟 胡朝霞 雷恒池 郭学良 岳治国 吴玉霞 238
MM5中一种新的显式云物理方案的建立 赵震 雷恒池 246
冰雪晶含水量和雪强计算公式研究 陈万奎 雷恒池 严采蘩 257
雨滴落速表达式的比较研究 严采蘩 樊鹏 陈万奎 264
人工增雨(雪)作业技术系统设计方法 刘贵华 岳治国 罗俊颉 屈铁木 谢军 李燕 王召 余靖坤 270
第三部分 计算机及业务技术系统 270
数据库技术在陕西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的综合应用 罗俊颉 刘贵华 李燕 岳治国 275
基于 B/S模式的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罗俊颉 刘贵华 李燕 岳治国 屈铁木 281
第四部分 云水资源研究 285
西北地区水汽时空分布特征 李照荣 陈添宇 庞朝云 杨增梓 285
陕西夏季不同区域层状云系水分循环研究 陈保国 栗珂 何军 郭强 290
甘肃省河东地区空中水汽资源初步分析 俞亚勋 陈添宇 赵建华 296
宁夏三类降水云的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分析 陈豫英 李艳春 304
宁夏对流云降水资源状况及分布规律 杨有林 牛生杰 刘建军 翟涛 赵维忠 闫蓉 311
第五部分 降水天气气候研究 316
陕西省春秋季一般性降水天气系统及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区域选择 陈争旗 许新田 宁志谦 贾玲 316
陕西降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梁生俊 王建鹏 赵荣 刘方 322
甘肃河东地区降水特征及天气系统分型 孙旭映 王劲松 王琎 327
甘肃省飞机人工增雨环流分型及天气特点 李宗义 庞朝云 331
陕西省2002~2003年飞机增雨作业典型天气个例分析 雷崇典 陈保国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