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游资:定义、主体与存在形式概述 1
1.1 国际游资内涵探讨 2
1.2 国际游资的行为主体 9
1.2.1 集体投资机构(投资基金) 10
1.2.2 保险公司 27
1.2.3 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 28
1.2.4 商业银行 29
1.2.5 工商业跨国公司 34
1.3 国际游资资本来源的地域分布 40
1.3.1 国际游资资本重要来源:发展中国家和富裕石油输出国 40
1.3.2 资本外逃和洗钱: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游资跨国流动的突出特点 43
1.4 国际游资存在形态 48
1.4.1 政府债券 49
1.4.2 企业债券 53
1.4.3 商业票据 55
1.4.4 股票 57
1.4.5 大宗初级商品期货合约 61
2 国际游资的发展与国际金融体系演变 67
2.1 1918~1941:古典金本位制的崩溃与国际游资 68
2.1.1 古典金本位制的动摇与崩溃 68
2.1.2 从国际金融体系缺陷看1918~1941年国际游资冲击问题 73
2.2 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期国际游资的重新兴起 84
2.2.1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 84
2.2.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与国际游资的再度兴起 86
2.2.3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的国际游资冲击 96
2.3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游资的发展 105
2.3.2 规模空前膨胀,对国际金融体系冲击力剧增 106
2.3.1 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保证国际金融体系运行的作用上升 106
2.3.3 私人资本流动取代官方援助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外资来源 108
2.3.4 证券化深入发展,国际游资流动性提高 111
2.3.5 国际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 115
3 国际游资扩张的根源 119
3.1 金融资本膨胀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120
3.2 无限扩张:金融资本的内在本性 124
3.3 世界性金融自由化潮流的产物 130
3.3.1 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基础 130
3.3.2 世界性金融自由化进程 133
3.4 证券化趋势推动了国际游资的发展 150
3.4.1 各国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证券化的表现 150
3.4.2 国际融资证券化:金融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156
3.5 资本市场基础设施的进步便利了资本流动 158
3.5.1 信息技术的发展 159
3.5.2 金融配套服务市场日趋完备 164
附录 主要西方国家的放松管制、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 170
4 国际游资对市场稳定性、危机的影响及其微观分析 177
4.1 国际游资是否加剧了市场易变性? 178
4.1.1 机构化、证券化对新兴市场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180
4.1.2 机构投资者的不稳定投资策略与新兴市场稳定性 189
4.1.3 内在效率与外部冲击:外国机构投资者加剧新兴证券市场易变性的机制 203
4.1.4 对外国机构投资者对新兴证券市场稳定性影响的经验检验 211
4.1.5 效率、易变性和市场组织的关系 219
4.2 国际游资货币攻击 220
4.2.1 国际游资攻击模型 221
4.2.2 货币/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 232
5 国际游资宏观调控与攻击防御 242
5.1 国际资本流动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冲销干预 243
5.2 货币危机事前防范机制 247
5.2.1 市场准入 251
5.2.2 提高交易成本与托宾税 256
5.3 金融/货币危机早期预警系统 268
5.3.1 主要早期预警系统模型 270
5.3.2 金融/货币危机早期预警系统表现评议 275
5.3.3 金融/货币危机早期预警系统发展方向 280
5.4 投机性攻击下的货币危机管理 287
5.4.1 外汇市场干预 287
5.4.2 利率防御 297
5.4.3 货币局制度与美元化 301
5.4.4 新投机攻击方式及其干预 306
6 国际游资跨国监控理论与实践 310
6.1.1 跨境监管概述 311
6.1 国际游资跨境监管 311
6.1.2 支柱之一:资本充足监管的发展 317
6.1.3 支柱之二:消除监管“盲区”,协调监管要求,强化外部监管 322
6.1.4 支柱之三:金融监管手段市场化 331
6.1.5 是否应当设立国际安全网? 346
6.2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 352
6.2.1 国际货币合作概述 352
6.2.2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形式与发展 358
6.2.3 国际货币政策的逆效合作问题 362
6.3 东亚金融合作 369
6.3.1 东亚金融合作的来龙去脉 369
6.3.2 当前东亚金融合作的实质内容 372
6.3.3 前途与障碍并存的东亚金融合作 376
7 国际游资冲击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380
7.1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缺陷之一:国际储备货币安排不合理 381
7.2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缺陷之二:利益分配和负担分担不公平 386
7.2.1 金融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平衡 387
7.2.2 金融/货币危机调整的负担没有得到公正的分担 395
7.3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缺陷之三:金融霸权主义大行其道 410
7.3.1 金融霸权主义把持国际金融组织 410
7.3.2 金融霸权主义在“边缘”国家的国内政治基础 418
7.3.3 “财政部—华尔街共同体”与“芝加哥弟子”:金融霸权主义的组织储备 421
7.3.4 “霸权稳定论”思辨 427
7.4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走向 432
7.4.1 储备货币多元化 433
7.4.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改革设计 435
7.4.3 强化游资监管新思路:诱导胜于强迫 443
7.4.4 冷静看待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451
附录7-1 Jeanne-Wyplosz双重危机模型 457
附录7-2 金融霸权主义的组织储备 463
8 国际游资与中国 469
8.1 背景: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 472
8.1.1 中国外汇管制的放松 472
8.1.2 中国金融服务业市场的开放 476
8.2 中国市场国际游资的特点、流动途径与投放领域 487
8.2.1 中国市场国际游资的特点 488
8.2.2 中国市场国际游资流动的主要渠道 489
8.2.3 中国市场国际游资投向 499
8.2.4 中国违规、变相资本流动的规模 510
8.3 国际游资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及应对政策选择 513
8.3.1 国际游资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513
8.3.2 应对游资冲击的国内政策 517
8.3.3 人民币国际化:应对游资冲击和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战略抉择 526
参考文献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