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目 录 1
第一篇 静力学 2
引言 2
1静力学基础 3
1.1力的概念 3
1.1.1 力的定义 3
1.1.2力的三要素 3
1.1.3 力的图示法 4
1.2刚体的概念 4
1.3静力学公理 5
1.3.1二力平衡公理 5
1.3.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6
1.3.3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7
1.4.1 约束与约束反力的概念 9
1.3.4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9
1.4约束与约束反力 9
1.4.2 几种常见的约束类型 10
1.5受力图 13
1.5.1 受力图的概念 13
1.5.2 单个物体的受力图 13
1.5.3 物体系统的受力图 14
习题 17
2平面力系 19
2.1平面汇交力系 20
2.1.1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20
2.1.2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 21
2.1.3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 23
2.2.1 力对点之矩 27
2.2力矩和平面力偶系 27
2.2.2合力矩定理 28
2.2.3力偶及其基本性质 30
2.2.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32
2.2.5 力的平移定理 35
2.3平面一般力系 36
2.3.1 平面一般力系向任一点简化 36
2.3.2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 40
2.3.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42
2.4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48
2.5物体系统的平衡 52
2.6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56
2.6.1 滑动摩擦 57
2.6.2摩擦角 58
2.6.3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60
习题 67
3 空间力系 75
3.1力沿空间直角坐标轴的投影 76
3.1.1一次投影法 76
3.1.2二次投影法 76
3.2力对轴之矩 77
3.3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79
3.3.1 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79
3.3.2 空间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80
3.3.3 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80
3.3.4 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81
3.4重心 87
3.4.1 重心和形心 87
3.4.2组合法求物体的重心 89
习题 92
第二篇 材料力学 97
引言 97
4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98
4.1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98
4.1.1 变形固体 98
4.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98
4.1.3小变形假设 99
4.2外力及其分类 99
4.3内力截面法应力 99
4.3.1 内力的概念 99
4.3.2截面法 100
4.3.3应力 100
4.4.2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01
4.4杆件及其变形的基本形式 101
4.4.1 杆件 101
5轴向拉伸和压缩 103
5.1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103
5.2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 103
5.2.1 轴力 103
5.2.2 轴力图 105
5.3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105
5.4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 107
5.4.1 斜截面上的应力 107
5.4.2剪应力互等定律 108
5.5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 虎克定律 108
5.5.1 纵向变形 108
5.5.3泊松比 109
5.5.2横向变形 109
5.5.4虎克定律 110
5.6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112
5.6.1 材料的拉伸和压缩试验 112
5.6.2 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112
5.6.3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114
5.6.4 两类材料力学性质的比较 115
5.7许用应力及安全系数 116
5.8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117
5.9应力集中的概念 119
习题 121
6.2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125
6.2.1 剪切实用计算 125
6.1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125
6剪切和挤压 125
6.2.2挤压实用计算 126
6.3剪应变剪切虎克定律 130
习题 131
7扭转 133
7.1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 133
7.1.1扭转的概念 133
7.1.2 外力偶矩的计算 133
7.2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内力 134
7.2.1扭矩 134
7.2.2扭矩图 135
7.3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136
7.3.1现象与假设 136
7.3.2 横截面上的剪应力 137
7.3.3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数 139
7.4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140
7.5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141
7.5.1 强度条件 141
7.5.2 刚度条件 141
7.6矩形截面杆的扭转 144
习题 146
8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149
8.1 静矩 149
8.1.1 静矩 149
8.1.2 简单图形静矩的计算 149
8.1.3 组合图形静矩的计算 150
8.2惯性矩和惯性半径 151
8.2.1 定义 151
8.2.2惯性半径 151
8.2.3 简单图形的惯性矩 152
8.3组合图形的惯性矩 154
8.3.1 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154
8.3.2组合图形的惯性矩 154
习题 157
9梁的内力 159
9.1梁弯曲的概念 159
9.1.1 弯曲的概念 159
9.1.2 平面弯曲的概念 160
9.1.3 梁的类型 160
9.2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161
9.2.1 剪力和弯矩 161
9.2.2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162
9.2.3 用截面法求指定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162
9.2.4计算剪力和弯矩的规律 164
9.3剪力图和弯矩图 165
9.3.1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166
9.3.2 剪力图和弯矩图 166
9.3.3 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步骤 166
9.4 剪力图和弯矩图的规律作图 172
9.4.1 剪力图和弯矩图的规律 172
9.4.2 利用内力图的规律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172
9.5叠加法画弯矩图 175
9.5.1 叠加原理 175
9.5.2 叠加法画弯矩图 176
习题 178
10弯曲应力 182
10.1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182
10.1.1现象与假设 182
10.1.2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 183
10.2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 187
10.2.1 最大正应力 187
10.2.2正应力强度条件 188
10.3提高梁抗弯强度的途径 192
10.3.1 降低最大弯矩值 192
10.3.2 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 194
10.3.3 采用变截面梁 195
10.4梁的剪应力和剪应力的强度计算 195
10.4.1 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 195
10.4.2 梁的剪应力强度计算 199
10.5梁的主应力 202
10.5.1 梁内一点斜截面上的应力 202
10.5.2 梁的主应力及最大剪应力 204
10.5.3 主应力强度条件 206
习题 209
11.1 弯曲变形的概念 213
11.1.1 挠度和转角 213
11.1.2挠曲线方程 213
11弯曲变形 213
11.1.3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214
11.2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215
11.3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218
11.4梁的刚度校核 221
11.5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 222
习题 224
12.1.1 组合变形的概念 225
12.1.2 组合变形的解题方法 225
12.1组合变形的概念 225
12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225
12.2斜弯曲 226
12.2.1 外力的分解 226
12.2.2 内力和应力的计算 226
12.2.3 中性轴的位置 227
12.2.4强度条件 227
12.3偏心压缩(拉伸) 230
12.3.1 单向偏心压缩(拉伸) 230
12.3.2双向偏心压缩(拉伸) 234
12.4截面核心 236
12.4.1截面核心的概念 236
12.4.2 几种常见截面的截面核心 236
习题 237
13.1.2压杆的稳定平衡 239
13.1.1 压杆的稳定性 239
13压杆稳定 239
13.1压杆稳定的概念 239
13.2临界力和临界应力 240
13.2.1 欧拉公式 240
13.2.2临界应力 241
13.2.3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241
13.2.4经验公式 242
13.2.5 临界应力总图 242
13.3压杆的稳定计算 244
13.3.1 压杆的稳定条件 244
13.3.2折减系数法 245
13.4.2改善支承情况 249
13.4.3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 249
13.4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249
13.4.1合理选择材料 249
13.4.4减小压杆的长度 250
习题 250
14动荷应力 252
14.1动荷载的概念 252
14.1.1动荷栽的概念 252
14.1.2构件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应力计算 252
14.2.1 交变应力 253
14.2交变应力的概念 253
14.2.2 交变应力的疲劳破坏 254
习题 255
附录 256
附表Ⅰ 工程常用量的单位换算表 256
附表Ⅱ 型钢表 258
习题答案 279
参考文献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