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无线通信系统和信道特性 2
第一章 蜂窝系统 2
1.1 引言 2
1.2 蜂窝基础 2
1.3 第一代系统 13
1.4 第二代系统 14
1.5 第三代系统 19
参考文献 23
第二章 卫星移动通信 27
2.1 引言 27
2.2 卫星轨道基本原理 29
2.3 卫星无线路径 34
2.4 多址机制 37
2.5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38
2.6 小结 41
参考文献 41
第三章 城市系统的信号传输估计 42
3.1 引言 42
3.2 蜂窝网应用中的距离关系 44
3.3 低层建筑环境下小蜂窝网的距离关系 49
3.4 植被的作用 54
3.5 地形因素的考虑 56
3.6 特定位置估计 59
3.7 小结 68
参考文献 68
4.1 衰落信道对通信的挑战 72
第四章 衰落信道 72
4.2 移动无线电通信的传播特性 73
4.3 信号时间扩展 80
4.4 运动引起的信道时变 85
4.5 衰落恶化效应的降低 91
4.6 衰落信道主要参数 100
4.7 降低频选衰落效应的应用 103
4.8 小结 106
参考文献 106
第二部分 天线技术和数值方法 110
第五章 天线参数、天线和馈电系统分类及软件 110
5.1 引言 110
5.2 天线的基本参数和天线链 110
5.3 常用天线形式 122
5.4 天线分析和设计软件的商用软件 142
参考文献 143
第六章 微带贴片天线 149
6.1 引言 149
6.2 一般特性 150
6.3 馈电技术 152
6.4 扩展带宽 154
6.5 圆极化技术 159
6.6 减小贴片尺寸 161
6.7 有源器件的集成及有源贴片的例子 162
6.8 小结 166
参考文献 166
第七章 时域有限差分法在微带天线中的应用 169
7.1 引言 169
7.2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 170
7.3 吸收边界条件 175
7.4 辐射方向图 185
7.5 分层微带天线分析举例 189
7.6 小结 194
参考文献 194
第八章 矩量法在天线中的应用 196
8.1 引言 196
8.2 麦克斯韦方程 198
8.3 矩量法 203
8.4 天线分析 209
8.5 小结 226
参考文献 226
9.1 引言 229
第九章 遗传算法 229
9.2 遗传算法简介 230
9.3 遗传算法分类 234
9.4 遗传算法使用技巧 244
9.5 遗传算法应用 246
9.6 深入讨论 249
9.7 小结 251
9.8 附录:David Carroll遗传算法驱动器的代价函数源程序 253
参考文献 254
第十章 高频技术 256
10.1 引言 256
10.2 几何光学 257
10.3 几何绕射理论 260
10.4 非金属(不)可穿透材料 268
10.5 物理光学 274
10.6 物理绕射理论 275
10.7 反射面天线分析举例 276
10.8 小结 279
参考文献 280
第三部分 天线研制和实用天线 284
第十一章 日本的户外和室内蜂窝/个人手持电话系统中的基站天线 284
11.1 引言 284
11.2 蜂窝系统中的基站天线 284
11.3 宏蜂窝系统的分集天线 291
11.4 微蜂窝系统和微微蜂窝系统中的天线 294
11.5 个人手持电话系统的基站天线 298
参考文献 300
12.1 引言 302
第十二章 手持电话天线 302
12.2 用于个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折线天线 307
12.3 小结 330
参考文献 330
第十三章 用于卫星通信的航空和航海天线 333
13.1 引言 333
13.2 INMARSAT-A,-B和-F 335
13.3 INMARSAT-C 338
13.4 INMARSAT-M系统 339
13.5 INMARSAT-AERO(航空) 340
13.6 陆地上的移动地面站 344
13.7 便携式终端 348
参考文献 350
14.1 引言 352
第十四章 用于卫星通信的固定和移动天线 352
14.2 卫星通信 353
14.3 用于卫星通信的固定和移动微带天线 356
14.4 用于接收直播卫星电视的移动天线 367
14.5 卫星电话天线系统 368
参考文献 378
第十五章 赋形波束天线 382
15.1 引言 382
15.2 常规天线要求 384
15.3 赋形介质透镜天线 387
15.4 其他型式的波束赋形天线 410
参考文献 413
16.1 引言 416
第十六章 阵列基本理论和方向图综合技术 416
第四部分 智能天线和阵列理论 416
16.2 阵列天线的基本理论 418
16.3 阵列加权综合技术 421
16.4 方向图修正时的阵列几何结构考虑 436
16.5 小结和推荐读物 449
参考文献 450
第十七章 用做波束形成的电磁矢量传感器 452
17.1 引言 452
17.2 波束形成问题的公式和初步讨论 454
17.3 单信息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459
17.4 双信息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462
17.5 数值结果 463
17.6 电磁矢量传感器的波瓣 465
17.7 小结 467
参考文献 468
第十八章 最优化和次最优化发射波束形成 470
18.1 引言 470
18.2 信道特性 471
18.3 波束形成策略 477
18.4 最优波束形成算法 484
18.5 增强的波束形成 488
18.6 附录:证明和引理 489
参考文献 492
第十九章 无线通信中的空间分集 496
19.1 引言 496
19.2 接收阵列的一般理论 497
19.3 合成技术 498
19.4 选择合成 500
19.5 最大比值合成 502
19.6 等增益合成 505
19.7 分集增益 506
19.8 天线增益 506
19.9 分支相关的影响 507
19.10 互耦 509
19.11 小结 512
参考文献 512
第二十章 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来波到达角的估算 513
20.1 引言 513
20.2 空间信号模型 515
20.3 点源的估计 520
20.4 无线信道的估计 532
20.5 移动源的跟踪问题 542
20.6 小结 548
参考文献 548
第二十一章 空分多址系统中的盲信道识别和源分离 556
21.1 引言 556
21.2 确定性方法 560
21.3 二阶统计量方法 573
21.4 随机极大似然法 591
21.5 基于模型几何特性的信源分离 593
21.6 小结 597
参考文献 598
第五部分 智能天线系统的实现 602
第二十二章 智能天线系统设计和硬件实现 602
22.1 引言 602
22.2 系统设计和实现概述 604
22.3 重要的设计问题 612
参考文献 627
第二十三章 无线系统的相控阵技术 629
23.1 引言 629
23.2 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的相控阵天线 629
23.3 同温层通信系统的相控阵天线 640
23.4 卫星通信系统的相控阵天线 648
23.5 小结 659
参考文献 659
第二十四章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和时分多址(暂行标准-136)系统自适应天线 661
24.1 引言 661
24.2 系统电平状况 665
24.3 天线系统结构 665
24.4 信号处理算法 668
24.5 模拟结果 670
24.6 场地试验完成后的总结 678
24.7 数据分组系统自适应天线 685
24.8 结束语和未来发展方向 686
24.9 附录:简化的鲁棒下行链路算法 686
参考文献 688
第六部分 电磁辐射和人体 690
第二十五章 手持无线通信天线与人体的电磁相互作用 690
25.1 引言 690
25.2 射频场泄漏标准 690
25.3 手持无线设备的天线类型 691
25.4 人脑吸收比率分布的数值计算 693
25.5 吸收比率计算的人脑解剖学模型 694
25.6 人脑模型内吸收比率的实验测量 696
25.7 吸收比率分布和天线辐射特性研究成果 697
25.8 人体对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703
25.9 小结 705
参考文献 706
第二十六章 通信设备对人体内射频效应的安全问题 709
26.1 引言 709
26.2 生物组织的射频效应 709
26.3 射频辐射的健康影响 713
26.4 其他安全问题 716
26.5 射频辐射泄漏指导性指标 718
26.6 近期的回顾 721
26.7 小结 721
参考文献 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