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神经科学的兴起、特点与展望 1
一、神经科学的兴起 1
二、神经科学的特点 3
三、神经科学的展望 4
第二节 行为的物质基础 5
一、行为 5
二、脑与行为 6
三、神经元与行为 7
四、基因与行为 10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的相互调制 12
一、三大系统关系概述 12
二、神经对内分泌的调节 14
三、神经内分泌对免疫的调节 16
四、免疫激素、免疫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23
五、局部神经-激素-免疫调节 26
第二章 神经元 28
第一节 神经元生物电的产生 28
一、离子通道与离子跨膜转运 28
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 32
三、动作电位的形成 37
第二节 突触区的信号传递 42
一、突触 42
二、递质释放与电信号和分子信号转换 44
三、突触后电位与分子信号和电信号转换 46
四、突触水平的整合 48
第三节 局部神经元环路和突触微环路整合 49
一、局部环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环路整合 50
二、突触微环路整合 51
三、共存递质与突触调节 53
二、神经胶质细胞对脑和神经活动的调节 55
一、脑和神经元的生存微环境 55
第四节 神经元生存环境 55
三、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肥大细胞参与脑的微环境调节 59
第三章 受体 61
第一节 受体的分类与受体调节 61
一、受体的分类与亚型的多样性 61
二、突触前受体 62
三、受体调节 63
第二节 G蛋白偶联受体 65
一、鸟核苷酸调节蛋白的概念 65
二、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效应系统 66
三、G蛋白的激活及其对跨膜信息转导体系的调节作用与机制 67
第三节 第二信使系统与跨膜信息转导 71
一、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71
二、一氧化氮(NO)与鸟苷酸环化酶(GC)系统 72
三、肌醇脂质信使系统和IP3、DAG分叉信息转导通路 75
第四节 信使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与突触整合 78
一、突触功能活动调节和第二信使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形式 78
二、同一递质通过不同途径可激发不同突触效应 79
三、蛋白磷酸化与信使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81
四、G蛋白介导的腺苷酸化酶(AC)系统和磷脂酶C(PLC)系统间的相互调节 84
五、G蛋白信号转导系统在离子通道水平上的调节 86
六、G蛋白介导的信息转导系统对受体酪氨酸激酶(RTK)系统的调节 88
七、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的网络联系 89
第四章 神经递质 93
第一节 神经递质概述 93
一、神经递质及其分类 93
二、神经递质的代谢 94
三、膜转运体 95
第二节 乙酰胆碱 97
一、乙酰胆碱的代谢 97
二、乙酰胆碱受体(AChR) 98
三、胆碱能神经元的胞体定位及纤维投射 101
第三节 儿茶酚胺 102
一、儿茶酚胺的代谢 102
二、儿茶酚胺受体 106
三、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胞体定位及纤维投射 110
第四节 5-羟色胺 111
一、5-羟色胺的生物代谢 111
二、5-羟色胺受体 113
三、5-HT能神经元胞体定位及纤维投射 115
第五节 兴奋性氨基酸 116
一、兴奋性氨基酸的代谢 116
二、兴奋性氨基酸受体 117
三、兴奋性氨基酸能神经元的胞体定位和纤维投射 123
第六节 抑制性氨基酸类递质 124
一、γ-氨基丁酸 124
二、甘氨酸 129
第七节 一氧化氮 130
一、一氧化氮的生物合成 130
二、一氧化氮合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132
三、一氧化氮的作用方式 132
四、神经系统NO的生理作用 134
一、神经肽的合成和代谢 136
第一节 神经肽概述 136
第五章 神经肽 136
二、神经肽受体和细胞内信号转导 137
三、神经肽与经典神经递质共存 138
四、神经肽的特点 138
第二节 下丘脑神经肽 139
一、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139
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141
三、生长抑素 141
四、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44
五、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145
第三节 垂体肽 146
一、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 146
二、血管升压素 148
三、催产素 150
四、催乳素 152
第四节 阿片肽 152
一、内阿片肽的分类和分布 153
二、阿片受体 153
第五节 脑肠肽 154
一、缩胆囊素 154
三、内阿片肽的功能 154
二、神经降压肽 156
三、P物质 156
四、血管活性肠肽 158
五、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159
第六节 其他神经肽 160
一、神经肽Y 160
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162
三、心房钠尿肽 163
四、内皮素 164
五、血管紧张素 165
六、缓激肽 167
七、速激肽 168
八、甘丙肽 169
九、孤啡肽 170
第六章 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 172
一、NTFs的概念 172
二、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调控 174
三、神经因子(NTFs)家族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175
四、其它神经因子(NTFs)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179
五、NTFs的生物学效应 181
六、非NTFs肽类生长因子 184
七、临床应用前景 185
第七章 感知觉 189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189
一、感受器的活动特征 189
二、感觉信号在感觉通路中的编码 191
三、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192
第二节 视觉 193
一、光感受与信息处理 194
二、视觉中枢的神经机制 199
第三节 听觉 205
一、声音信息的感受与传递 206
二、声音的分析 211
三、听觉的中枢分析 212
第四节 嗅觉与味觉 214
一、嗅觉 214
二、味觉 217
第五节 触压觉与冷温觉 220
一、触压觉 220
二、冷温觉 227
第六节 痛觉及其调制 228
一、痛觉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 229
二、躯体痛觉的初级整合——脊髓背角 236
三、痛觉的调制 241
第七节 内脏感觉与内脏痛 244
一、内脏感受与内脏感觉 244
二、内脏痛 248
第八章 躯体运动 255
第一节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256
一、脊髓反射的感受器 256
二、脊髓运动神经元 258
三、脊髓反射通路中的中间神经元 264
四、脊髓反射 265
五、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调控 269
第二节 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270
一、高位中枢对运动的下行控制 270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节律性运动的调控 273
第三节 姿势的控制 276
一、大脑皮质与延髓网状结构均参与前馈性调节 276
二、前庭系统在姿势平衡的反馈性调节中起决定性作用 276
三、适应性学习可以改善姿势反应 278
四、在行走活动中学习适应性姿势控制 278
五、前庭脊髓反射和颈脊髓反射在维持姿势稳定中的作用 278
一、眼外肌及其神经支配 280
第四节 眼运动的调控 280
二、眼运动的调控 281
第五节 随意运动的控制 286
一、随意运动在大脑皮质组织 286
二、初级运动皮质执行运动使运动适应新环境 291
三、运动前区在运动计划中起重要作用 292
四、顶后叶皮质在运动调制中起重要作用 294
第九章 内脏运动 297
第一节 内脏活动的神经机制 297
一、自主神经控制内脏活动 297
四、下丘脑是自主神经活动的最重要的整合中枢 298
二、内脏和躯体感觉传入产生一系列内脏反射 298
三、许多重要的内脏和躯体反射均有赖于低位脑干 298
五、大脑皮质和边缘系统是自主神经活动的调节中枢 299
六、器官壁内的局部神经元和局部神经环路——后交感神经系统 299
第二节 心脏功能的神经体液调制 301
一、心外神经系统对心脏活动的调制 301
二、心内神经系统及其对心脏活动的调制 307
三、体液对心脏活动的调节 310
四、受体对心脏活动的调节 311
一、血管运动的神经调节 316
第三节 血管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 316
二、心血管活动的激素调节与受体 324
第四节 肾脏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 329
一、肾功能的神经调节 329
二、肾泌尿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 331
三、肾脏内的局部激素及其对肾功能活动的调节 333
第五节 性的神经体液调节 337
一、性行为的中枢神经控制 338
二、性行为的外周神经控制 339
三、性功能的内分泌控制 341
一、下丘脑的双重摄食控制 345
第六节 摄食行为的动机调节 345
二、短期和长期线索均影响摄食 346
三、影响动机的非生理因素 346
第十章 认知、精神 348
第一节 学习与记忆 348
一、学习记忆概述 348
二、学习记忆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353
三、学习记忆的脑功能定位 363
第二节 语言与思维 365
一、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365
二、语言脑功能定位 366
三、语言与思维 371
第三节 精神情感活动的调制与失调 373
一、精神情感活动的中枢神经定位 374
二、精神情感活动及其失调的分子机制 379
第十一章 日节律 390
第一节 睡眠与觉醒的脑机制 390
一、睡眠的规律 391
二、睡眠与觉醒的神经机制和理论 393
三、失眠与睡眠异常 396
一、视交叉上核是日节律定时系统的主导起律器 397
第二节 日节律的神经体液调节 397
二、日节律的分子机制 401
第十二章 神经发育 404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与分化 404
一、神经管的发生 404
二、脑及脊髓的发育 409
三、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417
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机制 418
第二节 轴突到其靶的导向及突触的形成与再生 423
一、轴突到其靶的导向 423
二、突触的形成与再生 426
第三节 感觉经验与突触联系的精细调节 430
一、感觉经验与视感知发育 430
二、神经活动与皮质内神经环路发育 432
三、神经联系的活动依赖性修剪 436
第四节 神经发育与神经元凋亡及程序性死亡 438
一、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439
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442
第五节 性激素与脑的分化和衰老 444
一、脑结构的性差异 444
二、性激素对脑发育的影响 447
第六节 环境污染对神经发育、衰老和健康的危害 450
一、环境污染与神经发育和衰老 451
二、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455
第十三章 临床基础 458
第一节 受体-信号转导异常与临床 458
一、受体-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458
二、受体-信号转导与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 464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细胞退化的分子基础 465
一、Tau蛋白异常修饰与AD神经细胞退化 466
二、Aβ与AD神经细胞退化 473
三、ApoE与AD神经细胞退化 477
四、PS基因突变与AD 479
一、PD与基底神经节DA神经元损害 481
第三节 帕金森病神经元损害的分子机制和诊治研究进展 481
二、DA神经元损害的分子机制 484
三、PD诊治研究进展及PD研究展望 489
附:PD实验性动物模型的制备 493
第四节 脑血管疾病 493
一、脑梗死 493
二、脑出血 500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 502
一、细胞凋亡的概况 504
第五节 脑梗死引起神经元凋亡的生化机制 504
二、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神经元凋亡中的重要性 507
三、脑梗死激起神经元凋亡的机制 507
四、神经元凋亡的防护性研究 507
第六节 癫癎 508
一、癫癎的实验动物模型 508
二、点燃与癫癎发生的机制 509
三、癫癎发作的起源与发展 510
四、癫癎的遗传机制 518
一、下丘脑疾病 519
第七节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变性性疾病 519
二、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 523
三、全自主神经功能不全(Pandysautonomia) 524
四、局部自主神经-血管调节功能紊乱性疾病 525
第八节 脱髓鞘性疾病 526
一、病理、生理变化 527
二、免疫学机制 527
三、感染学说 530
四、其它机制 531
一、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532
第九节 神经肌肉病的研究进展 532
二、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533
三、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 537
四、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myotonicdystrophy,DM) 538
第十节 吗啡成瘾与戒断综合征 538
一、内源性阿片肽系统 539
二、戒断综合征与身体依赖 541
三、脑奖赏系统与心理依赖 542
四、边缘系统与药物成瘾 543
五、药物成瘾的多重动机 546
一、血脑屏障功能障碍与脑水肿 547
二、脑微循环障碍与脑水肿 547
第十一节 创伤性脑水肿的神经病理生理基础 547
三、脑细胞代谢障碍与脑水肿 548
四、自由基与脑水肿 549
五、钙离子与脑水肿 550
六、生物膜分子结构紊乱与脑水肿 550
七、细胞因子与脑水肿 551
八、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与脑水肿 551
九、激肽释放酶-激肽原-激肽(kallikrein-kininogen-kinin,KKK)系统与脑水肿 552
十、一氧化氮与脑水肿 552
一、神经系统损伤 553
第十二节 神经系统损伤、再生与移植 553
二、神经系统受损伤后的轴突再生 556
三、神经组织移植 558
第十四章 新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560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脑功能显像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560
一、核素脑功能显像简介 560
二、在脑缺血及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561
三、在脑肿瘤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561
四、在癫癎、帕金森病及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研究 562
五、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焦虑症中的应用研究 564
六、对脑的高级认知功能的应用研究 565
一、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简介 566
第二节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566
二、弥散加权成像(WDI)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 567
三、灌注成像(PWI)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研究 568
四、磁共振波谱测定代谢物的研究 568
五、磁共振波谱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 569
六、BOLD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中的原理和技术 570
七、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571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572
一、中枢神经系统基因治疗概述 572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581
一、胚胎脑发育中的神经干细胞 587
第四节 神经干细胞及其在脑修复中的应用 587
二、成年脑的神经干细胞及表皮生长因子的作用 588
三、神经营养因子对从神经干细胞到终末细胞的连续影响 588
四、成年脑内干细胞的位置 589
五、Nestin基因和Notch基因 591
六、神经干细胞在转基因和脑组织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591
附:神经干细胞移植 594
参阅文献 596
后记如何使用本教材 602
中英文专业名词对照表 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