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面向世界的战略视野 1
第二节 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 3
第三节 注重谋势的战略运用 5
第四节 难以自拔的战略困境 7
第五节 重塑世界的战略平衡 10
第二章 塑造世界战略的变迁 15
第一节 奠定塑造世界的战略基础 16
一、拓土开疆,跻身大国行列 16
二、远离纷争,专注国家发展 18
三、巩固“后院”,树立国家威信 19
四、走向海外,扩展战略空间 23
第二节 塑造世界的初步尝试 28
一、借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插手欧洲事务 28
二、提出“十四点计划”,意欲改造欧洲 30
三、构建华盛顿体系,谋求远东的主导地位 32
第三节 塑造世界的再次努力 33
一、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创造塑造世界机遇 33
二、确立先欧后亚战略,控制枢纽地区 35
三、制定世界蓝图,主导战后重建 36
四、实施遏制战略,巩固势力范围 38
五、调整遏制战略,谋求世界霸权 42
第四节 塑造美国主导的世界 45
一、主张“超越遏制”,构建新的世界秩序 45
二、实施“参与扩展”,谋求世界领导地位 46
三、进行“先发制人”,力图建构单极世界 48
第三章 制定亚太“再平衡”战略 51
第一节 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台的动因 52
一、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53
二、十年反恐战争的教训深刻 56
三、亚太的战略态势引起关注 58
第二节 亚太“再平衡”战略决策的过程 61
一、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 62
二、转身亚太行动的实施 64
三、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形成 65
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进一步发展 68
第三节 亚太“再平衡”战略蕴含的意图 71
一、维护世界领导地位 73
二、重新塑造国际秩序 74
三、寻求振兴经济途径 76
第四章 构建亚太地区防务合作网络 79
第一节 加强传统军事联盟关系 80
一、深化与日本的全面合作 81
二、巩固与韩国的安全关系 83
三、密切与澳大利亚的军事同盟 85
四、重启与菲律宾的军事合作 87
五、提升与泰国的防务合作水平 89
六、推进盟国间的多样化合作 92
第二节 扩展防务合作战略伙伴 94
一、拓展与印度防务合作的领域 95
二、恢复与印度尼西亚的军事互动 98
三、重视与新加坡的防务合作 101
四、改善与越南的安全关系 104
五、探索与缅甸安全合作的可能 106
六、打开与蒙古国的防务合作之门 109
第三节 构建集体安全机制 111
一、主张“寻求合作”预防危机 112
二、谋求“应对危机”阻止冲突 114
三、着力“遏制冲突”防止战争 115
四、通过“安全焦点”凝聚战略共识 116
五、突出“伙伴聚集”发挥集群效应 118
六、利用“集群效应”强化集体安全 119
第五章 增强亚太地区军事力量 122
第一节 增大战略资源投入 122
一、增加海空力量 123
二、调整兵力布局 126
三、投放最新装备 129
第二节 完善军事基地网络 132
一、强化关岛基地的枢纽地位 133
二、注重军事基地网络构建 148
三、调整现有军事基地布局 149
四、寻求开辟新的军事基地 151
第三节 加大联合演习力度 153
一、美军单边举行的军事演习 154
二、美军主导的多边联合演习 155
三、与盟国共同主办的联合军事演习 158
第六章 强化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战略 163
第一节 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提出 163
一、“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概念 164
二、“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构成 170
三、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提出 173
第二节 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构想 175
一、“空海一体战”理论的产生 175
二、“空海一体战”理论的构想 178
三、“空海一体战”理论的特点 182
第三节 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举措 185
一、发展远程打击力量 185
二、加强太空平台防护 188
三、提高基地抗毁能力 191
四、优化联合作战能力 193
五、提高作战保障水平 195
第四节 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困境 198
一、战略威胁判断的摇摆 199
二、军队建设方向的迷茫 200
三、军队经费配置的艰难 202
第七章 构筑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204
第一节 提出“太平洋世纪”战略构想 204
一、着力打通太平洋方向的通道 205
二、提出“太平洋帝国”构想 207
三、倡导“太平洋共同体”建设 208
四、着眼“太平洋世纪”的构建 210
第二节 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211
一、参与TPP 212
二、推动TPP扩容 216
三、主导TPP的谈判 218
第三节 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的意图 222
一、谋求亚太主导地位 222
二、拓展经济增长源泉 227
三、重建世界贸易规则 230
第八章 确立新型对华战略关系 235
第一节 美国对华战略的演变 236
一、扶持中国,构筑远东战略支柱 236
二、遏制中国,纳入冷战战略轨道 237
三、接触中国,建立“抗苏”统一战线 239
四、接触与遏制,“塑造”中国 241
第二节 与中国合作的动力源泉 247
一、维护世界秩序,巩固领导地位 247
二、发展贸易关系,促进经济繁荣 249
三、通过人文交流,提升文化底蕴 251
四、化解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253
五、防止地区性危机,管控亚太地区冲突 255
第三节 与中国碰撞的驱动因素 258
一、对中国的强势崛起,心态失衡 259
二、对中国战略空间的拓展,着力挤压 263
三、对中国坚持的意识形态,保持对立 265
四、对中国经济成长的依赖,难以摆脱 267
五、对于中国海峡两岸的互动,充满纠结 269
第四节 重构与中国的战略关系 272
一、理性合作,保持两国关系稳定 272
二、正视竞争,避免发生全面冲突 278
三、高度防范,维护美国领导地位 281
四、致力塑造,推动中国融入西方 283
第九章 美国还能重塑世界吗? 288
第一节 是否拥有重塑世界的实力支撑? 289
一、基础实力雄厚 290
二、科技创新领先 297
三、文化影响巨大 302
四、战略能力突出 307
第二节 是否具备重塑世界的战略机遇? 313
一、全球战略态势的变化 313
二、亚太国家政策的取向 325
三、主要大国战略的走向 329
第三节 能否把握重塑世界的手段运用? 337
一、是引领合作还是对抗? 337
二、是着眼防范还是遏制? 342
三、是强化竞争还是打压? 346
参考文献 351
后记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