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管理心理与行为学独特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
一、什么是管理 1
二、管理心理与行为学独特的研究对象 2
三、管理心理与行为学独特的研究方法 5
第二节 管理心理与行为学的社会需求 11
一、现代化生产与管理的需要 11
二、企业和组织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的需要 13
三、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14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15
第三节 管理心理与行为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16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8
第四节 管理心理与行为学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18
二、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的统一 20
三、管理心理与行为学是未来管理科学的核心内容 22
第二章 管理心理与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28
第一节 管理心理与行为学的理论起源 28
一、管理心理与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9
二、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29
第二节 管理心理与行为学的基础理论 31
一、管理学基础理论 31
二、人学基础理论 48
三、心理学基础理论 54
第三节 管理心理与行为学在当代的发展 62
一、管理心理与行为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62
二、管理心理与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64
第一节 传记特点 75
一、年龄 75
第三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基础 75
二、性别 78
三、婚姻状况 79
四、抚养人数 79
五、任职时间 80
第二节 能力 80
一、能力的分类 80
二、能力结构理论 84
三、能力与工作的匹配 85
第三节 人格 86
一、人格的定义 86
二、人格的决定性因素 87
三、人格特质 90
第四节 学习 102
第一节 知觉 114
第四章 知觉、价值观与态度 114
一、知觉的基本特性 115
二、知觉的影响因素 116
三、社会知觉 120
第二节 价值观 125
一、价值观的概念 125
二、价值观的形成 126
三、价值观的分类 127
四、价值观的作用 129
第三节 态度 131
一、态度的概念 131
二、态度的性质 132
三、态度的形成 133
四、态度的改变 136
五、工作态度 142
第五章 激励理论与激励实践 147
第一节 激励理论纵览 148
一、早期的激励理论 149
二、当代的激励理论 154
三、当代激励理论的整合 162
第二节 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163
一、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方案 164
二、西安杨森的综合激励方案 168
三、一个反面的例子 174
第六章 挫折心理与行为 180
第一节 挫折概述 180
一、挫折的涵义及特征 180
二、挫折的类型 183
三、挫折产生的原因 184
第二节 挫折的心理与行为反应 188
一、消极的情绪与行为反应 188
四、挫折承受力 188
二、积极的行为反应 191
第三节 挫折防卫机制 193
一、挫折防卫机制与社会环境适应 193
二、挫折防卫的方式 194
三、挫折防卫机制的合理运用 198
第四节 挫折管理 199
一、个体自身挫折承受力的提高 199
二、管理者对员工的挫折管理 203
第七章 人性管理 210
第一节 人性管理思想的内涵 210
一、西方人性假设 211
二、东方人性假设 214
三、东西方人性假设比较 215
二、个性的测验 216
一、个性差异的客观性 216
第二节 个性差别化管理 216
三、差别化管理 220
第三节 人的行为及其改变 224
一、影响行为的因素 224
二、行为的改变过程 226
三、塑造行为 228
第八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基础 236
第一节 群体概述 236
一、群体的定义、特征及构成要素 236
二、群体的类型及非正式群体 238
三、对群体行为的解释 240
四、群体心理活动规律 241
第二节 群体产生与发展的基本阶段 249
一、群体产生与发展的三阶段说 249
二、群体产生与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250
三、间断—平衡模型 251
第三节 影响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外部条件分析 252
第四节 影响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内部条件分析 257
一、群体成员资源 257
二、群体结构 258
三、互动的群体 267
第九章 团队管理:当代管理的潮流 283
第一节 团队管理的兴起 283
第二节 团队与群体 287
一、团队的定义 287
二、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288
三、团队的类型 289
第三节 高绩效团队 291
一、高绩效团队的特点 291
二、如何塑造高绩效团队 293
三、团队评价 295
第四节 团队管理 300
一、团队管理工作的内容 300
二、营造团队气氛 302
三、团队管理中的问题 304
第十章 沟通 310
第一节 沟通的功能与过程 310
一、沟通的内涵和功能 310
二、沟通的过程 312
一、有效沟通的原则 313
第二节 沟通的基本原理 314
一、沟通的类型与特征 314
二、影响沟通的因素分析 318
第三节 有效沟通的原则和策略 321
二、有效沟通的先决条件 323
三、有效沟通的策略 324
第四节 有关沟通的当前问题 330
一、异性沟通 331
二、跨文化沟通 331
三、电子沟通 332
第十一章 领导 340
第一节 领导概述 340
一、领导的涵义 340
二、领导的作用 341
三、领导的权力 342
四、领导方式 345
第二节 领导特质理论 347
一、传统特质理论 348
二、现代特质理论 348
三、美国学者的领导特质观 349
四、日本企业界对领导特质的认识 350
一、三极端理论 351
第三节 领导行为理论 351
二、四分图理论 352
三、管理方格理论 353
四、管理系统理论 355
五、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356
第四节 领导权变理论 358
一、权变因素 358
二、菲德勒模型 359
三、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361
四、路径—目标理论 364
五、领导者—参与模型 366
六、领导理论的前沿发展 368
第十二章 冲突行为 376
第一节 冲突及其观念的变迁 376
一、冲突的定义 376
二、冲突观念的变迁 377
三、冲突的性质 379
第二节 冲突的过程 380
一、阶段1:潜在的对立 381
二、阶段2:认知 382
三、阶段3:行为意向 383
四、阶段4:行为 385
五、阶段5:结果 385
第三节 冲突的管理 386
一、激发冲突的策略 387
二、减少冲突的策略 387
第十三章 组织心理与行为的基础 398
第一节 什么是组织心理与行为 399
一、什么是组织 400
三、组织的分类 401
二、什么是组织心理与行为 401
四、企业管理组织 402
五、组织结构 404
第二节 组织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405
一、古典组织理论 405
二、新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组织理论) 406
三、现代组织理论(系统权变组织理论) 408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 412
一、直线制的组织结构 412
二、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 412
三、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 413
四、超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414
五、矩阵制组织结构 414
六、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 414
七、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 415
一、组织设计的原则 417
第四节 组织设计与再设计 417
二、如何进行组织设计 419
三、现代组织设计的形式 420
四、组织设计与再设计模型 425
五、组织设计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425
第十四章 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 433
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434
一、什么是组织文化 434
二、组织文化的研究发展状况 438
第二节 企业为什么需要组织文化 440
一、组织文化的基本作用 440
二、组织文化的具体功能 442
第三节 如何创建和维系组织文化 443
一、创建组织文化的原则 444
二、如何创建组织文化 446
三、如何维系组织文化 450
四、如何重塑组织文化 453
五、如何整合组织文化 454
第四节 员工如何习得组织文化 456
一、故事 456
二、仪式 457
三、英雄人物 457
四、文化网络 458
五、物质象征 458
六、语言 459
第十五章 企业组织变革与发展 465
第一节 组织为什么要不断变革和创新 466
一、我国企业组织管理的主要问题 466
二、组织变革的动力 469
三、组织变革的阻力 470
第二节 组织变革与发展理论 472
一、“文化迟滞”的假设 472
二、“组织迟滞”的概念 472
三、组织革新的策略 472
四、组织演变的过程 473
五、组织发展阶段理论 473
六、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 476
第三节 企业怎样进行组织学习 478
一、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478
二、怎样进行组织学习 480
三、我国企业的组织学习实践 483
第四节 我国企业的组织变革与发展 486
一、当前我国企业组织变革中的问题 487
二、我国企业组织变革与发展的对策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