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盛则俱盛 衰则俱衰——访杨叔子院士 李轶芳 1
风范育人——访裘法祖院士 彭湃 12
寻找水的真谛——访张勇传院士 黄鹂 18
教育的真谛与使命——访文辅相教授 李朝晖 28
让专业课教学实现生命的意义——访刘伟教授 刘旭 33
注重内涵 寓“道”于“业”——访谢长生教授 刘鸿 37
教学的不变追求:创新、创编与创设——访屈伸教授 彭湃 42
充分展现科学美 激发学生求真知——访胡适耕教授 陈明丽 47
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访刘玉教授 沈曦 50
教师本身就是人文素质的映照——访周卓薇教授 李继兵 67
可观非小道 国士本多方——访张良皋教授 郭昊龙 陈肖生 75
人只能用人来建树——访龚非力教授 梁红 79
顶天立地做学问——访李柱教授 杨会燕 85
人文精神处处在——访邱建荣教授 雷晓云 88
科学与人文相互包容——访李元杰教授 范龙 96
将开放性的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育人之中——访师汉民教授 陈肖生 郭昊龙 101
“我的‘渗透’观”——访官文超教授 罗云 107
在学生心中播种——访陈殊殊副教授 郭丽君 荀振芳 112
人文和科技如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访李雍龙教授 王骥 117
理工科大学呼唤“毛毛雨”式的人文教育——访马毓义教授 李志德 121
明确目标 结合实际 注重浸染——访陈崇源教授 蒋家琼 杜学元 124
求实出精品 严谨做学问——访黄志远教授 张珏 127
社会实践出真知 民主风气出栋梁——访费奇教授 黄明东 132
由精选教学内容入手 从严格要求自己做起——访何仰赞教授 梁红 137
自然渗透 全面发展——访辜承林教授 宋秋蓉 141
教学中渗透 细微处入手——访黄汉菊教授 马廷奇 145
结构决定性质 素质主导作为——访聂进教授 刘卫东 150
重视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访叶鲁卿教授 罗云 154
用自己的“悟”启迪学生的“悟”——访任佳刚教授 梁红 158
从高处规划 在低处落实——访王乘教授 刘旭 164
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负有双重使命——访李黎教授 曹赛先 169
一门课程的学习心得——记黄乃瑜教授的教学经验 王立世 175
让科学体现人文关怀——访黄素逸教授 宋秋蓉 180
让人文精神在基础课教学中生长——访李焰教授 刘亚敏 187
人文精神是专业教学的主旋律——访刘克明副教授 徐景武 192
从环境角度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访陆晓华教授 李菊琪 196
用正确的人文精神指导教学——访姚宗干教授 刘亚敏 199
提高认识 抓住课堂 重视专业教育中的人文内涵——访陈培锋教授 陈廷柱 203
寓人文于科技教学之中——访庞丽萍教授 陈何芳 209
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访徐则琨教授 鞠平凡 213
教育要以严字当头,志字当先——访吴长发教授 宋洁绚 219
机器无情人有情——访王书亭副教授 康全礼 224
让枯燥的模具理论绽放出生动的人类文明之光——访莫健华教授 魏海苓 230
处处留心皆人文——访覃小斌副教授 李金奇 龚孝华 236
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是相通的——访刘曼西教授 王春春 240
人文内涵存在于专业教学内容当中——访罗学心教授 李明忠 245
从传统文化入手 重环境氛围熏陶——访陈传尧教授 张峰 251
让哲学素养在专业教学中熠熠生辉——访肖人彬教授 杜建华 256
寓无形于有形之中——访陈德树教授 栗志刚 260
为正则刚 有容乃大——访周敬宣教授 黄芳 265
在课程教学中贯穿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访于克训教授 刘振华 270
改革教学内容 培养创新精神——访杨家军教授 陈利民 米俊魁 陈金江 276
从“经师”转变到“人师”——访刘能保教授 赵延金 280
荣誉·责任·动力——访王豫副教授 陈浩 286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访张端明教授 殷朝晖 朱晓刚 291
务实求本 以人为先——访马士华教授 徐东华 李瑛 296
做一名让学生羡慕的教师——访廖建桥教授 梁红 307
拓宽教学内容 发挥内容优势——访朱月珍教授 徐东华 313
从应试到素质 从工具到文化——访孙云梅副教授 陈廷柱 320
于细微处见精神——访青年教师钟华 贺晓立 325
附录一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雷小川 李家云 329
附录二 物理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物理系 338
后记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