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明广奇主编;孙如宁,邵芸,明广奇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3014094X
  • 页数:162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主要阐述中医学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以及诊断疾病、辩证和防治原则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

目 录 1

第1章 绪论 1

第1节 中医药学发展概况 1

一、中医药学的起源 1

二、中医药学的形成 1

三、中医药学的发展 2

四、中外医药交流 5

一、整体观念 6

第2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6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成就 6

二、辨证论治 8

第2章阴阳五行学说 10

第1节 阴阳学说 10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10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1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3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15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5

第2节五行学说 15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7

第3节 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21

第3章精气血津液学说 23

第1节精 23

一、精的分类 23

二、精的生成 23

三、精的贮藏、运行和施泄 24

四、精的生理功能 24

一、气的生成 25

第2节 气 25

二、气的生理功能 26

三、气的分类 26

四、气的运动形式 27

第3节血 27

一、血的生成 28

二、血的生理功能 28

三、血的运行 28

第4节津液 28

一、精与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29

第5节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29

二、津液的生理功能 29

一、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29

二、气与血的关系 30

三、气与津液的关系 30

四、血与津液的关系 31

第4章脏象学说 32

第1节 五脏 33

一、心 33

二、肺 35

三、脾 37

四、肝 39

五、肾 43

附 1.心包 45

2.命门 46

第2节六腑 46

一、胆 46

二、胃 47

三、小肠 47

五、膀胱 48

四、大肠 48

六、三焦 49

第3节奇恒之腑 50

一、脑 50

二、女子胞 50

第4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51

一、脏与脏的关系 51

二、脏与腑的关系 54

三、腑与腑的关系 55

二、十二经脉 57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57

第5章经络学说 57

三、奇经八脉 60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 60

五、经络的临床应用 60

附 经络循行图 61

第6章体质学说 68

第1节体质的基本概念 68

一、体质的概念 68

二、体质的特点 69

三、影响体质的因素 69

四、体质的构成和分类 70

一、指导修身养性 72

二、指导防范疾病 72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72

第2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72

第7章病因学说 74

第1节外感致病因素 74

一、六淫 75

二、疠气 79

一、七情 80

第2节 内伤致病因素 80

二、饮食失宜 82

三、劳逸过度 83

第3节其他致病因素 84

一、外伤 84

二、药毒 85

三、先天因素 86

第4节可致病的病理产物 86

一、痰饮 86

二、瘀血 87

三、结石 88

第5节 内生“五邪” 89

一、内风 89

二、内火 90

三、内湿 90

四、内燥 91

五、内寒 91

第1节正邪相争 92

一、正邪相争与发病 92

第8章病机学说 92

二、疾病正邪盛衰的变化 93

三、正邪盛衰与疾病转归 95

第2节 阴阳失调 95

一、阴阳失调与发病 95

二、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96

三、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 98

第3节精气血津液失常 99

一、精的失常 99

二、气的失常 99

四、津液代谢失常 101

三、血的失常 101

第9章诊法 102

第1节诊法概要 102

一、诊法的基本原理 102

二、诊法的应用注意事项 102

第2节 四诊 103

一、望诊 103

二、闻诊 115

三、问诊 118

四、切诊 124

第10章 辨证 129

第1节八纲辨证 129

一、表里辨证 130

二、寒热辨证 131

三、虚实辨证 132

四、阴阳辨证 133

五、八纲辨证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用 134

第2节气血津液病辨证 138

一、气病辨证 138

三、气血同病辨证 139

二、血病辨证 139

四、津液病辨证 140

第3节脏腑病辨证 141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141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 143

三、脾与胃病的辨证 145

四、肝与胆病的辨证 147

五、肾与膀胱病的辨证 148

六、常见脏腑合病的辨证 150

第4节六经辨证 151

第5节卫气营血辨证 152

第11章预防与治则 154

第1节 预防 154

一、未病先防 154

二、既病防变 156

第2节治则 156

一、扶正与祛邪 157

二、治标与治本 158

三、正治与反治 159

四、调整阴阳 160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