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1.2 新现实主义小说的渊源和艺术特点 5
1.3 后经典叙事理论的构成和发展走向 9
1.3.1 后经典叙事学的学科构成 9
1.3.2 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方向:跨文类、跨媒介和跨学科 14
第二章 “跨文类”叙事:冯内古特的跨界小说《五号屠场》 18
2.1 后现代主义作家冯内古特的新现实主义转向——跨界小说《五号屠场》 19
2.1.1 冯内古特…文评家笔下的多重身份 19
2.1.2 多丽丝·莱辛的“跨界小说”理论 22
2.2 从冯内古特的人道主义历史语境看《五号屠场》的现实主义主题 25
2.2.1 冯内古特人道主义思想的历史语境 25
2.2.2 《五号屠场》的现实主义主题 26
2.2.3 荒诞世界中冯内古特式的应对 30
2.3 后现代主义的凸显:《五号屠场》的元小说叙事形式和非线性叙事结构 33
2.3.1 元小说的概念和特征 33
2.3.2 《五号屠场》的元小说叙事形式 35
2.3.3 非线性叙事结构——历史性书写 37
第三章 叙事文本内部的“跨媒介”叙述:德里罗的《欧米伽点》 41
3.1 唐·德里罗与媒介文化 41
3.1.1 聚焦美国社会现实的唐·德里罗 41
3.1.2 德里罗与媒介文化的交集 44
3.2 电影与小说之合谋:唐·德里罗的《欧米伽点》 51
3.2.1 《欧米伽点》:两种媒介叙事的交响乐 51
3.2.2 “慢”与“快”的寓言:艺术与现实的二元对立 53
3.3 《欧米伽点》的“跨媒介”叙事特点 56
3.3.1 两种媒介的杂糅 56
3.3.2 跨媒介叙事的叙事效果 58
第四章 女性主义叙事的多角度阐释 62
4.1 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叙事 62
4.1.1 20世纪20年代的女权运动及“新女性” 62
4.1.2 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叙事 63
4.2 精神的困顿,自我的塑造:苏珊·桑塔格的《在美国》 65
4.2.1 苏珊·桑塔格及其激进的美学 65
4.2.2 社会历史语境中的女性叙事:多元叙述聚焦 73
4.2.3 女性形象与自我的塑造 81
4.3 孤独与爱的对峙: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奥丽芙·基特里奇》 89
4.3.1 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笔下的小镇人 89
4.3.2 隐藏中的“第二故事”,讲出“不可叙述事件” 93
4.3.3 性别的叙述:冲破“男性的欲望情节” 97
4.3.4 孤独与爱的二元对立 98
第五章 修辞性叙事视域下的族裔文学 102
5.1 芝加哥学派 102
5.2 寻找回家的路:托妮·莫里森的《家》 108
5.2.1 莫里森与非裔美国小说叙事 108
5.2.2 双声部复调叙述 113
5.2.3 从“不可靠叙述”看男性人物的伦理观 118
5.3 文化夹缝中的生存:汤亭亭的《女勇士》 121
5.3.1 从家庭故事看美国华裔文化身份 121
5.3.2 自传小说的多层次叙事 127
第六章 文明冲突中的叙事维度:“9.11文学” 132
6.1 “文明冲突”的社会历史语境 132
6.1.1 冷战之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四个范式 132
6.1.2 “文明冲突论”的主旨内容 135
6.1.3 反恐主题:“9.11”后的美国社会 138
6.2 他者的书写:约翰·厄普代克的《恐怖分子》 140
6.2.1 厄普代克式的书写 140
6.2.2 “后9.1 1时代”美国社会冲突的全景呈现 144
6.2.3 信仰的危机:当代美国人的彷徨与恐惧 149
6.2.4 同情的叙事角度和别样的他者书写 156
6.3 沉默者的言说: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 159
6.3.1 审美转向:“9.11”事件的反叙事 159
6.3.2 创伤叙事 180
6.4 文学想象中的救赎之路:科伦·麦凯恩的《转吧,这伟大的世界》 183
6.4.1 科伦·麦凯恩的双重身份 183
6.4.2 结构主义的渊源和空间转向 187
6.4.3 《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的结构主义叙事:时空并置 190
6.4.4 《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中二元对立的政治寓意 195
第七章 结语 200
参考文献 205
索引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