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1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1
1.1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目的 1
目录 1
1.2.1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规范化的任务 2
1.3.1 野外观测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 2
1.3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规范化的意义 2
1.2.2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规范化的目标 2
1.2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规范化 2
序二 3
1.3.2 野外观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前言 5
2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6
2.1 国外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历史 6
2.2 国内海洋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历史 7
2.3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发展趋势 9
2.3.1 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建立模型,提供早期预警 9
2.3.4 在信息管理上强调标准化,建立信息系统 10
2.3.2 宏观生态观测和微观生态观测相结合,全面分析和评价海湾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 10
2.3.3 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GLOSS)的应用 10
2.3.5 网络设计上趋于一体化,考虑全球海洋生态变化趋势,重视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11
主要参考文献 11
3 海湾生态系统观测指标体系 12
3.1 国内外海湾生态观测试验站观测指标体系 12
3.1.1 基本状况 12
3.1.2 现有主要指标体系评述 14
3.2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试验站观测指标体系 19
主要参考文献 23
4 海湾生态系统野外观测方法 24
4.1 观测样地设置与观测 24
4.1.1 布点应考虑的因素 24
4.1.2 站位布设原则 24
4.1.3 观测方式 24
4.1.4 测站定位和观测时间标准 25
4.1.5 采样要求 25
4.1.8 样品保存 26
4.1.7 样品测定 26
4.1.6 样品处理 26
4.2 海湾自然地理状况 28
4.2.1 海岸线测定 28
4.2.2 海岸线位置 28
4.2.3 河口地区海岸线测绘 28
4.2.4 潮间带的面积 28
4.3 气象要素观测 29
4.3.1 云的观测 29
4.3.2 气温观测 29
4.3.3 天气现象的观测 30
4.3.4 降水量的观测 30
4.4 水文和光学要素观测 30
4.4.1 现场水深的测定 30
4.4.2 水温的测定 30
4.4.3 盐度的测定 30
4.4.6 海冰观测 31
4.4.7 海洋光学参数的观测 31
4.4.4 海流观测 31
4.4.5 海浪观测 31
4.4.8 透明度观测 35
4.4.9 水色观测 36
4.5 海水化学要素的测定 36
4.5.1 pH测定 36
4.5.2 碱度的测定(pH法) 37
4.5.3 悬浮物质的测定(重量法) 39
4.5.4 浊度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40
4.5.6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42
4.5.5 溶解氧的测定 42
4.5.7 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五日培养法) 43
4.5.8 亚硝酸盐测定(重氮-偶氮法) 45
4.5.9 硝酸盐的测定(镉柱还原法) 45
4.5.10 氨的测定(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45
4.5.11 非离子氨的换算 45
4.5.12 活性磷酸盐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46
4.5.13 活性硅酸盐的测定(硅钼蓝法) 46
4.5.14 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氮(PN)的测定 46
4.5.15 总有机碳的测定(过硫酸钾氧化法) 49
4.5.16 溶解有机碳的测定 51
4.5.17 溶解有机氮的测定(碱性硫酸钾氧化法) 52
4.5.18 总磷的测定(过硫酸钾氧化法) 54
4.5.19 总氮和总磷的同时测定 56
4.5.20 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56
4.5.21 沉积物粒度测定(综合法) 57
4.5.22 沉积物pH和Eh的测定 57
4.5.23 沉积物硫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57
4.5.24 沉积物有机碳的测定 57
4.5.26 沉积物总磷的测定 61
4.5.25 沉积物总氮的测定 61
4.6 生物现存量及生物种群测定 62
4.6.1 微生物现存量及生物种群测定 62
4.6.2 浮游生物现存量测定——叶绿素(粒度分级)测定 68
4.6.3 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现存量的测定 75
4.6.4 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现存量和种类测定 79
4.6.5 微、小型浮游动物生物量测定 82
4.6.6 大、中型浮游生物现存量和种类鉴定 84
4.6.7 鱼类浮游生物现存量测定 88
4.6.8 游泳生物现存量测定 91
4.6.9 底栖生物现存量和种群组成测定 98
4.6.10 污损生物调查 105
4.6.11 潮间带生物调查 109
4.7.1 海湾初级生产力的测定(14C示踪法测定初级生产力——按粒级测定颗粒态光合有机碳生产速率) 115
4.7.2 溶解态光合有机碳(DPOC)生产速率的测定 118
4.7.3 潮间带底栖微型藻类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119
4.7.4 新生产力的测定(15N示踪法) 120
4.7.5 浮游植物增长率的测定(稀释法) 122
4.7.6 细菌生产力的测定 124
4.7.7 细菌异养活性的测定(14C葡萄糖示踪法) 126
4.7.8 浮游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测定 127
4.7.9 小型浮游动物摄食率的测定(稀释法) 131
4.8 影响生态系统的人类活动调查(纲要) 133
4.8.1 捕捞生产 133
4.8.2 养殖生产 134
4.8.3 入海(陆源)污染 134
4.8.4 工程建设和油田生产 136
4.8.5 生态评价 136
4.8.6 富营养化评价 138
4.8.7 生物毒性试验 139
4.8.8 滤食率测定 143
4.8.9 赤潮毒素——麻痹性贝毒的检测 146
主要参考文献 149
引用标准 152
GB 12763.3—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气象观测 云的观测 152
GB 12763.3—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气象观测 天气现象的观测 158
GB 12763.3—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气象观测 降水量的观测 162
CB 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深度测定 164
GB 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水温观测 169
GB 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盐度测定 175
GB 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海流观测 179
GB 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海浪观测 181
GB 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海冰观测 186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pH的测定 194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 201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205
化学需氧量测定 碱性高锰酸钾法 205
GB 12763.4—91 海水化学要素观测 亚硝酸盐测定 重氮-偶氮法 209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硝酸盐测定 镉柱还原法 213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氨的测定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218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磷酸盐的测定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222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活性硅酸盐的测定 硅钼蓝法 225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硫化物的测定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228
GB/T 13909—92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pH值测定 233
GB/T 13909—92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Eh值测定 234
GB/T 13909—92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沉积物 粒度分析 235
GB/T 13909—92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有机碳测定(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法) 248
GB 17378.5—1998 海洋监测规范5:沉积物分析 硫化物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250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鱼类浮游生物网图 254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游泳动物性成熟程度、摄食程度及拖网网具 255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大型底栖生物固定液配制、样品编号 260
附录D(规范性附录) 小型底栖生物的几种仪器设备、测量和计算 261
附录E(规范性附录) 潮间带生物调查中潮位测量法和几种采样设备图 265
附录F(规范性附录) 生物体内大肠菌群的检测 269
附录G(提示性附录) 几种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的培养条件 275
附表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