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栽培法及栽培学 1
2.栽培的意义 1
3.作物或栽培植物 1
前编 栽培之理论及方法 1
4.日本作物的种类 2
第二章 有关栽培的外界条件及栽培的处置 3
Ⅰ.水 3
5.植物和水 3
6.吸收 3
7.蒸腾作用 6
8.根压 8
9.植物体内水的上升 10
11.光合物质的输送和水 11
10.光合作用和水 11
12.生长和水 12
13.种子的发芽和水 13
14.植物的形态和水 14
15.植物的运动和水 16
16.土壤湿度 17
17.空中湿度 19
18.云 20
19.雨及雪 20
20.雹 21
21.萎凋 22
22.植物的耐旱性 23
23.旱灾的防御 25
25.灌溉 26
24.乾燥耕作 26
26.土壤的过湿 28
27.浸水 28
28.排水 29
Ⅱ.空气 29
29.植物和空气 29
30.气体的吸收和运送 30
31.呼吸作用 30
32.发酵 35
33.植物的屈气性 35
34.光合作用 35
35.炭酸气肥料 38
36.特殊的光合作用 39
39.氮素同化 40
38.植物和氮素 40
37.种子的发芽和炭酸气 40
40.氨发酵 43
41.硝酸还元作用 43
42.硝化作用 44
43.烟害 44
44.风 46
Ⅲ.光 48
45.作物和日光 48
46.光合作用和日光 48
47.光和收量 49
48.叶面积和收量 50
49.使通光良好的方法 51
50.电光栽培 51
51.霓虹光栽培 52
52.生长和光 53
53.植物的形态和光 54
54.日光和气孔的开闭及蒸散作用 55
55.呼吸作用和日光 56
56.醣类的流转和日光 56
57.植物的色和日光 56
58.种子的发芽和日光 57
59.开花和光 59
60.日长效果 59
63.光合作用和温度 60
61.植物的运动和光 64
Ⅳ.温度 65
62.作物和温度 65
64.积温 67
65.温度和收量 67
67.地温及水温 68
66.改变气温的方法 68
68.根的吸收作用和温度 73
69.植物的耐寒性 73
70.所谓霜害 77
71.冻害预防 78
72.钾盐对耐寒性的效果 78
73.种子发芽和温度 79
74.种子发芽和变温 80
75.发芽和寒冷(人工越冬法) 81
76.促成法 82
77.温浴法 83
78.植物的运动和温度 84
81.有机物 85
80.养分 85
79.土壤 85
Ⅴ.土壤 85
82.灰分 86
83.生长素 89
84.土壤的性质和根的生长 89
85.植物对於土中养分的吸收 90
86.土壤中的有效养分 91
87.土层 92
88.土壤的内部组织 92
89.土壤的理学性质 92
90.土壤的机械成分 93
91.土壤的化学成分 96
92.土壤的养分吸收力 98
94.土壤中的微生物 99
93.土壤的反应 99
95.地力 100
96.土质及地形和作物的关系 101
97.肥料 102
98.施肥 105
99.盐类的毒作用和相杀作用 107
100.矿毒 108
101.客土 108
102.烧土 108
Ⅵ.刺激 109
103.刺激的意义 109
【甲】物理的刺激 109
104.重力的刺激 109
105.压力的刺激 110
106.接触刺激 110
108.机械的刺激 111
107.感觉刺激 111
109.电气刺激 112
110.电气栽培 112
111.?的刺激 113
112.x线的刺激 114
113.超短电波的刺激 114
【乙】化学的刺激 115
114.化学的刺激 115
115.屈化性 115
116.对於呼吸的化学刺激 116
117.对光合作用的化学刺激 116
118.对生长及休眠芽的发芽的化学刺激 116
119.对於种子发芽的化学刺激 119
120.施刺激物於土壤的效果 121
Ⅶ.生物 122
【甲】植物与植物的关系 122
121.群落 122
122.着生 123
123.领所寄生 123
124.寄生 123
125.由下等植物寄生而起的病害 124
126.病害的驱除和预防 127
127.共栖 133
128.高等植物间的桔抗作用 134
129.害草 134
130.除草 135
131.植物和动物的关系 138
132.花粉的媒介 138
【乙】植物和动物的关系 138
133.种子的散布 139
134.防御敌害 139
135.害虫 139
136.害虫的防除 140
137.野鼠和蝼蛄的防除 147
第三章 有关栽培的内在条件及栽培的处置 149
138.植物生育的内在条件 149
139.各器官的相对关系 149
140.T—R率 150
141.植物的两极性 150
142.内分泌;贺尔蒙 151
143.催分裂辐射线 158
144.种子的发芽 159
Ⅰ.作物的一代 159
第四章 作物的一代及其间栽培的处理 159
145.生长 160
146.物质的转化 163
147.物质贮藏 165
148.物质的排出 166
149.成熟(附C—N比率) 166
150.生殖 168
151.植物的寿命 174
Ⅱ.栽培的处理 175
152.采种及选种 175
153.种子的贮藏 180
154.种子交换 183
155.种子的预措 183
156.耕锄及整地 187
157.播种 189
158.苗床及苗的养成 192
159.移植 194
160.营养繁殖 196
161.接木 200
162.插穗及接穗的预措 205
163.剪定及整枝 207
164.管理 210
165.花粉的交配 211
166.收获及贮藏 213
167.种作制度 214
後编 栽培学实验法 217
第一章 一般的实验 217
168.定温装置 217
169.蒸溜水 218
170.温度的测定 219
171.湿度的测定 223
172.光度的测定 225
173.时间记录法 226
174.显微镜实验 227
175.镜检技术 229
176.实验材料的染色 235
177.由显微镜写生及摄影 239
178.显微镜下的化学分析(显微镜化学) 240
179.长度的测定 245
180.重量的测定 247
181.面积的测定 249
182.pH值的测定 249
第二章 各个的实验 258
183.种子清洁程度检定 258
184.种子比重的测定 258
185.种子的发芽试验 259
186.子质的新陈鉴别 263
187.花粉的发芽试验 264
188.交配试验 266
189.呼吸试验 267
190.光合作用试验 269
191.细胞液的浓度测定 271
192.种子吸水力的测定 272
193.含水量检定 273
194.组织粉末法 275
195.蒸腾作用试验 277
196.气孔的机能试验 281
197.用水量试验 282
198.伸长生长试验 283
200.?蕊的接替实验 287
199.分生试验 287
201.水耕法 288
202.砂耕法 290
203.地力试验及肥料试验 290
204.微量栽培试验 293
205.场圃试验 293
206.坪刈法 296
207.米麦的特性调查 299
第三章 实验结果的整理 302
208.实验结果的整理 302
209.计算机 304
210.计算尺 305
211.实验记录摄影 311
212.实验记录图 316
213.生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