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符号的欧洲(自序) 1
欧洲——记忆的故乡 5
有感于第十一届“卡塞尔文献展” 11 7
感性的欧洲 9
文化英雄和精神文化问题 15
歌德和《德国的浩劫》 25
潘神精神和欧洲文化 31
思想家的力量有多大 35
解读十字架 39
我们要有艺术以免死于真理 43
感受文艺复兴 47
通向罗马之路 51
论思潮 55
灵魂整合的公器——教堂 63
人性的天平 67
先贤祠和文化英雄 71
从卢浮宫论国家美术馆 75
敬畏大师 81
为美立法 85
欧洲文明的“永恒”微笑 89
《达·芬奇的人》和为人立法 93
《雅典学派》前的沉思 97
一个苹果震惊巴黎 101
暴力也可以是美的 105
欧洲文化的春消息 109
库尔贝的《创世纪》 113
米兰朝拜《最后的晚餐》 121
巴黎“打开门”艺术开放展 125
格瓦拉T恤和乌托邦激情 129
电影《多瑙河之波》和“红色经典” 131
希特勒油画像、墨索里尼挂历和纳粹党证 135
欧洲情境中的毛泽东符号 139
雨果·巴黎圣母院和《巴黎圣母院》 143
“茶花女”的坟茔在哪里 149
重读《九三年》 153
“他是一切” 157
我会留下些东西在这世界上么 161
巴尔扎克和《搅水女人》 165
莱茵河——天意之河 169
文影摇曳的塞纳河 173
巴黎铁塔俘获了人类 177
威尼斯咏叹 183
但丁和但丁桥 189
作为文化精神“纽带”的巴黎咖啡馆 193
瓦豪镇 197
维也纳何以音乐 201
罗马火车站内的古罗马残垣 205
维也纳的枪械店 209
欧洲的狗 213
巴黎卢浮尔大街1 7号 217
有感于《欧洲时报》2002年6月17日头条 221
一半是少女·一半是原野 225
人的表达欲望和艺术的天性 229
旅德画家张国龙 231
旅法画家贾娟丽 235
听莎拉·布莱曼游欧洲 239
后记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