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邓绍基 1
第一章 曹雪芹祖籍问题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1
一说不完的曹雪芹 1
二曹雪芹的故乡 3
三概念的界定 4
四作家与祖籍的关系 7
五从“曹雪芹不是荷马”说起 10
六曹雪芹祖籍有什么特殊性? 15
第二章 曹雪芹祖籍辽阳考(一)——曹寅的自署 21
一最重要的证据 22
二《楝亭诗钞》的编集 23
三《楝亭书目》的自署 25
四千山指的是什么地方? 27
五曹寅与《施愚山先生全集》 31
六“长白”意味着什么? 35
第三章 曹雪芹祖籍辽阳考(二)——曹寅友人的称呼 37
一韩菼的“寿序” 38
二“三韩”的含义 41
三顾炎武、刘廷玑的批评 44
四同乡的情谊 45
第四章 曹雪芹祖籍辽阳考(三)——康熙、雍正年间诗词选本的著录 49
一七种诗词选本 50
二《国朝诗的》 53
三《国朝诗的》与曹寅的籍贯 54
四《瑶华集》 56
五“长白”与“里” 58
六顾景星、蒋景祁与曹寅的关系 60
八《诗观二集》与曹寅的籍贯 62
七《诗观二集》 62
九《国朝诗品》 64
第五章 曹雪芹祖籍辽阳考(四)——八种方志与曹振彦的籍贯 67
一方志与籍贯 68
二曹振彦的出身与宦历 70
三八种方志的原文 72
四曹振彦的籍贯 73
五贡士与大同知府 75
第六章 曹雪芹祖籍辽阳考(五)——曹玺的一篇小传 79
一另一种康熙年间的方志 79
二《上元县志》曹玺小传 81
三“著籍襄平”的断句 82
四“著籍襄平”的标点 85
五“著籍襄平”的解释 87
六《上元县志》的纂修 90
第七章 曹雪芹祖籍辽阳考(六)——另外的三种方志 93
一《江宁府志》曹玺小传 93
二“王父宝”是谁? 95
三两种对立的说法 98
四辽阳与沈阳,孰先孰后? 101
五“沈阳”何所指? 105
六《江宁府志》的纂修 108
七《江都县志》的两篇曹寅小传 109
八《江南通志》的记载 110
九“满洲人”意味着什么? 112
第八章 曹雪芹祖籍辽阳考(七)——乾隆年间的史料 115
一八种史料,三类记载 116
二《国朝诗别裁集》 117
三《昭代词选》 119
四《国朝词综》 121
五其他的五种史料——《永宪录》、《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皇朝通志》、《扬州画舫录》与《清史稿》 122
第九章 曹雪芹祖籍辽阳考(八)——辽东曹氏的宗谱 127
一辽东曹氏的宗谱 128
二“辽东四房”的世系 131
三《辽东曹氏宗谱》的缺陷 134
四怎样看待《辽东曹氏宗谱》的缺陷? 136
五怎样看待《辽东曹氏宗谱》的价值与作用? 141
第十章 曹雪芹祖籍辽阳考(九)——曹俊之女的圹记 143
一曹俊之女的圹记 144
二孙磐何许人也? 146
三孙磐一家的世系表 147
四一个曹俊,还是两个曹俊? 148
五沈阳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150
六一种额外的苛求 153
七辈分问题 155
八介绍两篇传记 157
九这孙兴祖不是那孙兴祖 160
十一桩令人纳闷的事 162
十一这曹俊就是那曹俊 164
十二《明故孺人曹氏圹记》的作用与价值 165
第十一章 曹雪芹祖籍辽阳考(十)——辽阳三碑 167
一喇嘛法师宝塔碑 167
二《大金喇嘛法师宝记》跋 169
三玉皇庙碑 175
四 《重建玉皇庙碑记》跋 177
五 弥陀寺碑 179
六 《东京新建弥陀禅寺碑记》跋 181
七 我的几点看法 184
第十二章 曹雪芹祖籍问题争议的由来与背景(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189
一 历史记事 189
二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胡适的“考证” 192
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宗侗的“新考” 194
四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守常、萍踪的两篇短文 198
五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二)——杨向奎与胡适的问答 200
六 奉宽与曹雪芹祖籍问题——澄清误解之一 204
七 胡适对“丰润说”的态度——澄清误解之二 207
第十三章 曹雪芹祖籍问题争议的由来与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215
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张慧剑的“排比对证” 215
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二)——周汝昌的“新证”(上) 219
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二)——周汝昌的“新证”(下) 222
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三)——贾宜之的批评 227
五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一)——李西郊的反驳 229
六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二)——朱南铣的考证 232
七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吴新雷的“发现” 235
八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二)——冯其庸的“新考” 238
九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三)——曹汛的“考证” 244
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四)——戴不凡的“述略” 248
十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马国权、韩进廉等的论述 251
十二 两个转折点 254
第十四章 初评“丰润说”——不是“曹渊即曹颜”而是“曹渊非曹颜” 259
一 “画龙”与“点睛” 259
二 “丰润说”者的评价 262
三 曹渊是怎样变成曹颜的? 265
四 曹渊的世系表 270
五 两处矛盾的记载 272
六 四个例证与四条规律 274
七 为什么缺少了“行一”? 276
八 第五条规律 277
九 可能性之一 280
十 可能性之二 281
十一 可能性之三 284
十二 曹颜究竟是谁? 285
十三 曹鈖的生卒年 289
十四 两个疑问 292
十五 又是两个疑问 293
十六 我的看法 295
十七 附记:“曹渊说”的余音 296
一 “辽阳说”与“丰润说” 299
第十五章 再评“丰润说”——没有客观的证据只有主观的臆想 299
二 证据何在? 301
三 谁是“丰润人”? 305
四 “忘年友”与籍贯 307
五 始祖与兄弟 309
六 孙氏之姓 310
七 曹邦彦之名 312
八 驳“辽沈一带汉人,绝少土著”说 314
九 称兄道弟的两类情况与两种可能性 316
十 再举两个例子 321
十一 释“伯氏”、“仲氏” 322
十二 释“骨肉” 324
十三 曹雪芹与家谱 327
十四 一个名词——“原籍” 330
十五 另外两个名词——“卜居”与“占籍” 332
十六 “丰润说”者描述的迁徙路线 335
十七 族谱揭示的迁徙路线 338
第十六章 三评“丰润说”——不是“京东”而是“东京” 343
一 奇怪的世系表的小注 344
二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346
三 “客”与辽东——插曲之一 349
四 “主”、“客”之分——插曲之二 351
五 “铁岭支”与“始祖” 353
六 没有前提的“结语” 355
七 “后代”不是可以任意封赠的 357
八 “有”=“没有” 361
九 曹端广的年龄 364
十 “协”不是“携”——评“音近误写”说 367
十一 曹端广不属于“丰润支” 371
十二 谁没有“越过”根据地? 374
十三 “东京”——具体的地名 379
十四 不是“互倒” 382
十五 不是关键的“关键” 383
十六 曹俊为什么不能是“入辽之始祖”? 385
十七 曹彬、曹玮是不是曹雪芹的祖先? 387
十八 曹玺小传的内容 389
十九 “沈阳”与“襄平” 391
二十 怎样解释“惠穆流徽”与“朝野重”? 394
二十一 曹寅友人、同时代人的看法 397
二十二 纳兰性德与袁瑝的比较 399
二十三 辽阳谱与丰润谱的比较 401
第十七章 四评“丰润说”——不是一前一后而是根本没有 405
一 严中先生属于哪一说? 406
二 三“合理”与一“不妥” 407
三 几个不正确的说法 409
四 “求同”而不同 411
五 “铁证”不铁不证 414
六 “曹士选”与曹世选——评“讹写”说 415
七 曹世选与曹锡远——评“改名”说 419
八 莫须有的距离——评“拉开距离”说 421
九 丰润—辽阳?——评“一前一后”说 425
十 结语 427
第十八章 五评“丰润说”——曹鼎望墓志铭、曹鋡墓碑释疑 429
一 发现与公布 429
二 铭文与碑 432
三 墓志铭与族谱的不一致 437
四 八与九、十、七的歧异 439
五 表字、配偶与子嗣 441
六 上谱的规定 443
七 四种可能性 445
八 另外的四种可能性 447
九 四与三的纠缠 449
十 四种推测 451
十一 三公是谁? 453
十二 小结 455
第十九章 六评“丰润说”——东皋草堂主人考 457
一 节外生枝——曹寅《东皋草堂记》的被举例 457
二 《东皋草堂记》 460
三 松茨园考——这“东皋”不是那“东皋” 462
四 “吾兄”≠曹鋡——这“兄”不是那“兄” 468
五 一个明显的破绽——违反了地理常识 470
六 东皋草堂主人考——他是“表兄东皋” 472
七 东皋草堂主人续考——他不是“鸿舒表兄” 474
八 东皋草堂主人再考——他不是“秋原表兄” 479
第二十章 反批评之一、二——曹秉桢不是曹秉政不要瞄错了靶子 481
一 没有批评就不能前进 482
二 关于“峙乃二弟”的例证 483
三 曹秉桢何许人? 485
四 曹秉政何许人? 489
五 曹秉桢与刘廷玑 492
六 曹秉政与曹桢 494
七 关于“渭符侄”的例证 496
八 请把箭瞄准靶子 498
第二十一章 反批评之三——不要曲解文意 503
一 关于“称兄道弟”问题——两种不同的看法 503
二 别人帮不了忙 506
三 “叔氏”是谁?——不要曲解诗人的原意 507
四 “曹寅自幼在丰润曹家住过”吗?——不要错会诗人的原意 512
五 关于祖先问题 515
六 “一无所知”? 518
七 我的本意 520
八 谁是丰润谱所承认的“始祖”? 522
九 武阳谱所承认的“始祖”是谁? 524
第二十二章 辨证之馀的赘谭——从争论看研究方法与学风 529
一 捕风捉影——解剖麻雀之一 529
二 颠倒黑白——解剖麻雀之二 535
三 无中生有——解剖麻雀之三 537
四 评“不载之载”——一种诡辩 543
五 最重要的还是证据 547
后记 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