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
一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
二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源头活水 10
三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5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21
一 邓小平理论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新形势下的产物 21
二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展的产物 26
三 邓小平理论是世界社会主义改革浪潮的产物 34
四 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37
第二章 邓小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6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6
二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52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 65
第三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74
一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探讨 74
二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贡献 90
第四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107
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107
二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15
三 市场经济为取向,开拓进取的发展路线 124
四 自力更生为立足点,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 132
第五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141
一 发展经济一定要讲政治 141
二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150
三 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 161
第六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167
一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涵义与特征 167
二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171
三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规律性 175
四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内容 182
第七章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轨迹 199
一 从毛泽东的思想解放论到邓小平的思想解放论 199
二 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论到邓小平的实事求是论 219
三 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 231
第八章 邓小平理论的政治经济学轨迹 242
一 从斯大林的生产关系经济学到邓小平的生产力经济学 242
二 从斯大林的集中计划经济学到邓小平的市场经济学 255
三 从斯大林的“优先发展重工业”到邓小平的“最重要的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66
第九章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社会主义轨迹 276
一 从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到以现代化为中心 276
二 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88
三 从科学和教育入手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98
四 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到社会主义本质 306
第十章 江泽民对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 318
一 奠定迈向新世纪的坚实基础 318
二 创造迈向新世纪的良好开端 321
三 制订跨世纪的宏伟目标 325
四 宣告迈向新世纪的行动纲领 334
后记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