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文化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金科著(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
  • 出 版 社: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1134338
  • 页数:591 页
图书介绍:

法门寄语 净一 1

序 篇 2

一 法门寺文化的起因 2

总 序 张岂之 5

二 法门寺文化与佛学研究 6

三 文学艺术与文化研究的一处源泉 8

序 史念海 9

一 文明的曙光 12

第一章 文明的曙光与炎黄足迹 12

源头篇 12

二 炎黄足迹 13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序 黄心川 13

第二章 夏商时期 16

一周族之根 16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序 吴立民 17

二周道之兴 18

三周原?? 19

四武王伐纣 21

第三章 周秦时期 23

一 开国大典 23

二 青铜之乡 24

三 岐邑档案 26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序 石兴邦 27

四 百年孤独 29

五 周原易主 31

第一章 西典东来 37

一 佛祖圣迹 37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序 李斌城 37

初传篇 37

二 初转法轮 39

三 佛教文化 41

四 跨国弘法 44

第二章 进入中国 47

一 始传西域 47

二 东渐传说 50

三 两汉佛踪 52

四 入乡随俗 56

五 传法概况 58

第三章 寺塔缘起 63

一 塔与舍利 63

二 舍利瘗埋 66

三 起源断想 68

四 造像碑考 73

五 志文碑考 75

六 寺塔建年 79

第四章 缘起缘落 82

一 魏武禁佛 82

二 皇家寺院 88

三 周武灭佛 89

第五章 佛像、碑碣和《璇玑图》 94

一 佛造像 94

二 周魏碑碣 98

三 苏若兰和她的璇玑图 100

鼎盛篇 109

第一章 传法源流 109

一 印度佛教派别 109

二 中国佛教宗派 111

三 丛林清规 115

四 佛学革命 117

一 开元大士传密宗 119

第二章 唐代密宗 119

二 大唐诸帝与密宗 121

三 唐密的最高结集 123

四 法门寺与密教高僧 124

五 密宗在海外的传播 128

第三章 兴盛纪略 133

一 文帝崇佛寺改道场 133

二 心有旁鹜凤鸣岐山 135

三 度僧修寺伽蓝复苏 137

四 旌表法门 五易其名 139

五 兼收并蓄诸宗兼弘 140

六 总传道场二十四院 141

七 多方聚财富比王室 143

一 唐太宗敕令开示佛骨 146

第四章 大唐诸帝礼佛 146

二 唐高宗首次迎奉佛骨 151

三 武则天二次迎奉佛骨 155

四 唐中宗下发入塔供养 158

五 唐肃宗三次迎奉佛骨 160

六 唐代宗迷佛讲经退敌 162

七 唐德宗四次迎奉佛骨 163

八 唐宪宗五次迎奉佛骨 166

九 唐懿宗六次迎奉佛骨 167

第五章 谏佛、毁佛和事佛 173

一 韩愈谏佛及历代评说 173

韩愈谏佛贬潮州 173

一代文豪的反思 176

韩愈谏佛的历代评说 178

二 会昌法难 180

三 “西府王”的兴起与周世宗灭佛 185

第六章 寺塔和经卷 191

一 唐代法门寺塔 191

寺塔沿革 191

由阿育王塔到真身宝塔 194

二 译经和藏经 197

第七章 佛像和僧众 202

一 法门寺佛造像 202

二 法门寺僧徒 206

法门寺僧 206

法门寺关系僧 208

礼佛帝王 210

礼佛诸吏 211

第八章 碑 碣 213

一 唐碑(上) 213

二 唐碑(下) 219

三 五代碑 221

第九章 文学艺术 224

一 唐代法门寺造型艺术和实用工艺 224

佛教人物造型艺术 224

佛教器物造型艺术 227

由地宫出土器物看唐代实用工艺技术 232

二 佛教书法艺术 234

三 法门乐舞 236

四 僧俗佛诗 237

五 佛教散文 243

六 《璇玑图》与武则天 244

第十章 法门寺兴盛原因 247

一 原因探讨的回顾 247

二 北周的建立与法门寺的始兴 250

隋代是法门寺发展史上的低谷 251

三 法门寺的鼎盛与唐初的释、儒斗争 251

唐代第一次“舍利剖示”的透析 252

唐高宗迎奉佛骨,法门寺达到了鼎盛 253

唐初释、儒斗争是法门寺兴盛的主要原因 254

衰落篇 260

第一章 衰落纪略 260

一 宋代法门寺 260

二 法门庄园 263

三 皇帝佛国 264

四 金代法门寺 265

五 僧少寺荒败 267

六 痴僧的抱负 268

七 明塔十三级 269

八 晨钟响周原 271

九 伟哉朱将军 273

第二章 藏 经 277

一 藏经概述 277

二 寺藏宋刻《毗卢藏》 280

三 寺藏元刻《普宁藏》 281

第三章 佛造像 290

一 宋元时期佛造像 290

二 明清时期佛造像 291

三 民国时期佛造像 296

第四章 僧人和居士 300

一 法门僧人 300

二 法门居士 302

第五章 碑碣砖刻 304

一 宋 碑 304

二 金 碑 304

三 明 碑 317

四 明代砖刻 321

五 清碑 323

六 民国碑 324

第六章 文学艺术 327

一 佛教诗歌 327

二 戏曲《法门寺》 331

三 民间传说故事 334

四 书法艺术 336

复兴篇 340

第一章 复兴纪略 340

一 古刹新问题 340

二 “文革”大劫难 341

三 夕阳照残塔 343

四 净土佛子情 344

五 残塔新发现 347

六 地宫见天日 349

七 寰球佛骨热 355

八 历史新纪元 364

九 领袖与法门 368

十 名人与法门 371

十一 佛元谱新篇 376

第二章 地宫及地宫发掘 380

一 地宫漫议 380

二 唐塔地宫 383

三 发掘始末 387

四 奇碑妙文 398

第三章 地宫出土的法器和珍宝 402

一 法 器 402

二 供养器 405

三 佛事生活用具 410

四 铺地金钱 414

五 丝绸服饰 415

六 国产玻璃 417

七 金银器 420

第四章 秘色瓷的出土及其历史意义 424

一 关于秘瓷的始烧年代 424

二 “秘瓷”的称谓与内涵 426

三 从法门寺地宫秘瓷看越窑制瓷工艺 427

四 烧造窑口与胎、釉工艺特征 430

五 中国古陶瓷的金彩装饰 433

六 秘色瓷出土的历史意义 436

第五章 地宫茶具与茶文化 439

一 地宫茶具 439

二 地宫茶具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443

三 茶与唐代社会 446

四 唐代茶文化圈 448

五 由地宫茶具透视唐人的茶道美学 449

第六章 佛指舍利的发现及其传说 451

一 佛指法相 451

二 佛指志异 452

三 佛指供养 456

四 佛指舍利与宝函的发现 457

第七章 地宫唐密曼荼罗的破译 461

一地宫唐密曼荼罗的破译及其意义 461

一个神秘千古的佛教世界 461

地宫唐密曼荼罗法界之概说 462

二秘龛五重宝函金刚界曼荼罗 465

概说 465

顶面唐密中台方坛内金刚界曼荼罗 467

顶面唐密中台方坛外金刚界曼荼罗 474

前侧面唐密东方阿閦如来及四亲近曼荼罗 489

顶面唐密金刚界曼荼罗宝珠、宝生草及三股金刚杵界道 489

右侧面唐密南方宝生如来及四亲近曼荼罗 496

后侧面唐密西方阿弥陀如来及四亲近曼荼罗 499

左侧面唐密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及四亲近曼荼罗 504

三 中室捧真身菩萨曼荼罗 508

概说 508

金刚界五方五佛曼荼罗 510

胎藏界中台八叶种子曼荼罗 520

八大明王曼荼罗 521

四八重宝函曼荼罗 533

第四重宝函如意轮曼荼罗 534

第四重宝函药师曼荼罗 537

第四重宝函大日金轮曼荼罗 540

第四重宝函释迦金轮曼荼罗 541

第五重宝函文殊说法曼荼罗 543

第五重宝函释迦说法曼荼罗 543

第五重宝函大日说法曼荼罗 544

第五重宝函普贤说法曼荼罗 545

第五重宝函金轮曼荼罗 545

第七重宝函四天王曼荼罗 547

第八章 文学艺术和学术研究 550

一 佛造像 550

二 建筑艺术 553

三 诗歌、散文和书法 555

四 法门寺珍宝展 557

五 法门寺文化研究 560

结束语:让法门寺文化再造辉煌 565

附一:法门寺纪事年表 567

附二:图版目录 575

后记 585

重印后记 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