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基础篇 3
第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 3
第一节 动脉壁的正常结构 3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病理改变 4
第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学 10
第一节 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11
第二节 新显现的危险因素 15
第三节 潜在的危险因素 18
第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 24
第一节 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及其流行趋势 26
第二节 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及其流行趋势 31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34
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学说 48
第一节 血栓形成学说 48
第二节 炎症学说 50
第三节 脂质浸润学说 51
第四节 单克隆学说 52
第五节 损伤反应学说 55
第六节 氧化学说 56
第七节 同型半胱氨酸学说 57
第八节 精氨酸学说 58
第九节 剪切应力学说 59
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 62
第五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蛋白 62
第二节 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74
第三节 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77
第四节 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78
第五节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 78
第六节 高脂血症的分型 79
第六章 脂蛋白异常的分子遗传学 82
第一节 基因缺陷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 82
第二节 基因缺陷引起的高三酰甘油血症 84
第三节 基因缺陷引起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85
第四节 基因缺陷对HDL-C水平的影响 86
第一节 概述 90
第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反应 90
第二节 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91
第三节 免疫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 93
第四节 炎症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96
第五节 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 99
第六节 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100
第七节 炎症与动脉瘤 102
第八节 炎症标志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104
第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 108
第一节 概述 108
第二节 动脉血栓形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110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基因多态性 114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血栓形成标志物 117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抗血栓干预 119
第一节 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测定 127
第九章 血脂的实验室检测 127
第二节 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测定标准化 132
第三节 血脂指标检测和应用中的其他有关问题 136
第十章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模型 139
第一节 概述 139
第二节 传统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140
第三节 生物工程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147
第四节 泡沫细胞模型 157
第十一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 167
第一节 普通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和磁共振成像 167
临床篇 167
第二节 冠状动脉造影 169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和负荷超声心动图 173
第四节 三维超声心动图 179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诊断 187
第十二章 血管内超声显像 199
第一节 血管内超声显像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199
第二节 血管内超声的操作技术 204
第三节 血管内超声显像的图像分析 205
第四节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诊断中的应用 212
第五节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治疗中的应用 217
第十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药物 224
第一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药物 224
第二节 冠心病的治疗药物 235
第三节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265
第十四章 血脂异常的治疗 269
第一节 血脂异常的概念和分类 269
第二节 调脂治疗的重要性和现况 269
第三节 调脂对象的检出和调脂目标 272
第四节 血脂异常的非药物治疗 275
第五节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277
第十五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283
第一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283
第二节 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294
第三节 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301
第一节 概述 314
第十六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 314
第二节 再狭窄的诊断 315
第三节 再狭窄的临床相关因素 317
第四节 再狭窄的发生机制 320
第五节 再狭窄的治疗 327
第六节 再狭窄的预防 329
第十七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336
第一节 冠状动脉外科发展简史 336
第二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37
第三节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45
第四节 冠状动脉内膜剥除术 346
第五节 冠状动脉搭桥同期颈动脉内膜剥除术 347
第一节 心绞痛 349
第十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中医药治疗 349
第二节 心肌梗死 355
第三节 脑动脉粥样硬化 360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365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血管病 370
第十九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治 376
第一节 概述 376
第二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 377
第三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分型与危险分层 383
第四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防治 390
第五节 结束语 398
第一节 概述 400
第二十章 急性心肌梗死 400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401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403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410
第二十一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434
第一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434
第二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442
第三节 基因诊断 447
第四节 治疗研究进展 450
第二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 457
第一节 概述 457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62
第三节 脑梗死 466
第四节 脑供血动脉狭窄 478
第二十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血管病 497
第一节 闭塞性肢体缺血 497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 501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504
第四节 腹主动脉瘤 507
第二十四章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512
第一节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 512
第二节 糖尿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可能机制 513
第三节 糖尿病性心脏病 522
第四节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防治 527
第一节 内皮细胞的力学环境 537
第二十五章 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537
进展篇 537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因素对血管壁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539
第三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凝血和纤溶的影响 547
第四节 脂质的浓度极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549
第五节 内皮细胞膜张应力累加效应与动脉粥样硬化 551
第二十六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555
第一节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及调节 555
第二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流行病学 559
第三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因学 560
第四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562
第五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诊断和防治 571
第二节 不稳定性斑块的组织学特点 578
第二十七章 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及机制 578
第一节 概述 578
第三节 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及其机制 579
第四节 稳定粥样斑块的策略 583
第五节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585
第二十八章 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 588
第一节 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588
第二节 氧化应激对脂蛋白的氧化作用 589
第三节 氧化应激诱导炎性介质基因表达改变及其机制 591
第二十九章 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 597
第一节 细胞凋亡 597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细胞凋亡 600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细胞凋亡的研究意义 606
第三十章 趋化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609
第一节 概述 609
第二节 趋化因子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609
第三节 趋化因子受体 611
第四节 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613
第三十一章 血管新生与动脉粥样硬化 619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 619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新生的影响因素及其调节机制 621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 624
第三十二章 血管重塑与动脉粥样硬化 630
第一节 血管重塑的病理过程与病理改变 630
第二节 血管重塑的测量与分析 631
第三节 影响血管重塑的因素 632
第四节 调节血管重塑的主要信号分子及通路 634
第五节 血管重塑的药物干预 636
第六节 血管重塑的基因治疗 637
第三十三章 细胞内胆固醇转运与动脉粥样硬化 641
第一节 胆固醇在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641
第二节 参与细胞内胆固醇转运的主要物质 645
第三节 细胞内胆固醇转运的一般通路 653
第四节 细胞内胆固醇流动的特殊通路 655
第五节 细胞内胆固醇转运与动脉粥样硬化 656
第三十四章 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 661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基因及其多态性 663
第二节 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 666
第三节 研究较少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多态性 669
第三十五章 基因治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673
第一节 基因治疗概述 674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的基因转移 677
第三节 遗传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680
第四节 复合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681
第五节 获得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684
第六节 问题与展望 687
附录 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综合指南 691
中文索引 726
英文索引 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