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分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樊根耀著
  • 出 版 社: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920685
  • 页数:2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经济学、博弈论、产权理论以及信息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对生态环境治理制度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地分析设计,试图建立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的基本框架。

第1章导论 1

1.1生态环境治理制度问题的产生 1

1.2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的目的 3

1.3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的意义 4

1.4国内外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综述 7

1.4.1国外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综述 7

1.4.2国内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综述 11

1.4.3简要的评述 15

1.5研究思路和方法 17

1.5.1研究思路 17

1.5.2研究方法 18

1.6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9

2.1.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22

2.1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2

第2章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的背景 22

2.1.2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危机 26

2.2关于生态环境治理的认识与行动 32

2.2.1人类认识环境问题的演变历程 32

2.2.2影响生态环境治理活动的因素 34

2.2.3生态环境治理活动的内涵与特征 36

2.3环境治理活动的制度安排 38

2.3.1个体环境行为与环境制度 39

2.3.2现代治理活动制度安排的基本类型 41

第3章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的微观基础 45

3.1外部性与环境资源的产权特征 45

3.1.1非排他性产权安排与“囚徒困境” 46

3.1.2环境产权缺失及其影响 49

3.1.3环境效益的正外部件 51

3.2.1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 52

3.2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其意蕴 52

3.2.2生态环境作为公共物品的意蕴 55

3.3环境主体的行为特征 56

3.3.1个体的环境行为特征 56

3.3.2“集体行动的困境” 59

3.4小结 62

第4章强制性生态环境治理制度 64

4.1强制性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64

4.1.1强制性制度的合理性及其优势 64

4.1.2基本内容与实现方式 65

4.1.3强制性制度的内在结构 69

4.2强制性制度中的管理主体行为 71

4.2.1政府代理行为的强制性特征 72

4.2.2政府背离环境目标与“道德风险” 73

4.2.3地方政府间的博弈及其后果 75

4.3.1强制性制度对受控主体的两类约束 76

4.3强制性制度中受控主体的行为 76

4.3.2强制性制度的实施障碍 78

4.3.3主体之间的博弈与治理效率 81

4.4小结 86

第5章生态环境治理的产权与市场制度 88

5.1市场制度应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依据 88

5.1.1科斯定理:外部效应内部化的市场途径 88

5.1.2环境物品市场化生产的可能性 92

5.1.3产权与市场制度安排的优势 93

5.2环境资源的产权分析 94

5.2.1产权拥挤与“公地悲剧” 95

5.2.2环境产权缺失及其后果 99

5.3产权与市场制度的应用 104

5.3.1模式一:产权明晰与产权激励 104

5.3.2模式二:排污权的市场交易 107

5.3.3模式三:环境资源的资本化经营 112

5.3.4模式四:城镇治理设施建设的市场化途径 115

5.4产权与市场制度的局限性 116

第6章公众参与与环境自主治理制度 119

6.1自主治理制度的特征、作用及形式 120

6.1.1内在制度的特征及作用 120

6.1.2自主治理制度的形式 122

6.2自主治理制度的内在机制 125

6.2.1自主治理制度的动力:社会资本 125

6.2.2自主治理制度的信息机制 129

6.3 NGO:生态环境治理的“第三力量” 131

6.3.1NGO与环境NGO 131

6.3.2环境NGO的作用 136

6.3.3环境NGO制度的内在机理 138

6.4.1 ISO14000认证制度形成的背景 140

6.4环境认证制度与环境行为的自律 140

6.4.2 ISO14000认证的特点和价值 143

6.4.3环境认证与“分离均衡” 146

第7章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的变迁 151

7.1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变迁——基于时间序列的考察 151

7.1.1强制性生态环境治理制度 152

7.1.2产权途径及市场治理制度 153

7.1.3公民参与及自主治理制度 154

7.2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的变迁 156

7.2.1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的初创阶段 156

7.2.2我国生态环境制度的深化阶段 159

7.2.3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的全面形成 162

7.3关于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166

7.3.1现行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 167

7.3.2政府主导与强制性制度为主的基本特征 168

7.3.3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演化趋势 169

7.3.4内在制度发育不足及其影响 170

第8章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创新 173

8.1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创新及其客观基础 174

8.1.1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含义 174

8.1.2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客观基础 175

8.2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178

8.2.1协调原则 178

8.2.2互补原则 180

8.2.3兼顾原则 181

8.3影响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因素 182

8.3.1信息不完全与信息的不对称 182

8.3.2动力机制 184

8.3.3政府的作用 186

8.4.1市场取向的制度创新 188

8.4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取向 188

8.4.2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制度创新 193

8.4.3对两种制度创新取向的再认识 199

第9章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案例研究 204

9.1案例背景 204

9.2退耕还林“十六字方针”的制度特征 205

9.3现行退耕还林还草制度的内在机理 209

9.3.1农户行为特征及其环境影响 209

9.3.2激励相容:以经济利益换取生态效益 212

9.3.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效率选择 214

9.4退耕还林制度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217

9.4.1建立地区间生态补偿机制 217

9.4.2调整治理制度的激励强度及补偿期限 221

9.4.3完善退耕还林制度的实施机制 224

主要参考文献 227

后记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