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陈其人文集——经济学争鸣与拾遗卷》 朱伯康 1
序言 余开祥 1
前言 1
代卷首语:《政治经济学读书杂记》 1
第一部分:经济规律方法论、价值规律和剩余经济规律 1
一、评布哈林关于劳动消耗规律及其历史表皮等问题的论述 1
二、从暴力即超经济力量中不能抽象出经济规律 6
三、论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及其实现的两种方法——兼论决定价值的二层含义的必要劳动时间 8
四、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剩余价值规律 17
五、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前垄断阶段的具体形式 19
六、对剩余价值规律、平均利润率规律和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之定义的商榷 38
七、《剩余价值理论》叙述方法研究——与兰宗政同志商榷 48
附录:中国新经济学会研究会上海分会的两次座谈情况 55
第二部分:价值理论 62
一、劳动价值论是唯一能科学说明价格现象的理论 62
二、恩格斯的价值决定命题及其影响 65
三、关于劳动价值论创新问题 79
四、当前劳动价值论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90
五、关于马克思两个生产劳动定义问题——兼论重农主义和斯密的生产劳动观 98
六、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学说简史 107
七、劳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相对立的历史考察 116
八、论中产阶级和人力资本——兼论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的机制 129
九、论复杂劳动形成的价值是倍加的简单劳动的机制 138
十、乔治·拉姆赛经济思想述评 146
第三部分:货币理论与价格理论 158
一、价值符号的流通规律及其与货币数量论的关系 158
二、货币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计算错误 177
三、对薛暮桥货币理论的疑惑——读《薛暮桥回忆录》的笔记 178
四、关于物价上涨和货币数量论的一些问题——对《货币需求、货币供应与货币供应量》的质疑 182
五、历史上几次物价上涨的原因 188
六、发达国家和农业国家交换商品中的价格问题 198
七、工业国和农业国世界分工的形成和交换产品的比价问题 208
八、一种鼓吹通货膨胀的理论——简评凯恩斯主义 225
第四部分:计划与市场及种植业是其基础 236
一、从实际和理论看商品生产和计划之关系的发展——兼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236
二、资本主义无计划、社会主义无市场理论的终结——邓小平的计划与市场论的方法论意义 248
三、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并不表明制度的性质 258
四、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依据探索 266
五、中国怎样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 275
六、陈云关于计划和市场的思想——中国经济运行必须和怎样以计划和市场为手段 283
七、马克思的农业是社会生产基础的理论及其渊源 291
八、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扩大国内市场的根本途径——兼论工业人口由于农业人口减少而增加的历史过程 304
九、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在增加农民就业过程中扩大国内市场 312
十、应该是生产食物的部类决定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 316
第五部分:世界经济·帝国主义与殖民地 319
一、论不能独自存在的经济成分和何谓世界体系 319
二、试论世界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外部市场 322
三、论外部市场及其对两种资本主义的不同意义 329
四、马克思对世界市场上价值规律的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337
五、两大类国家基本关系的政治经济学 347
六、殖民地和帝国主义 352
七、对《论战后美国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性质》一文质疑 356
八、关于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的一些问题 364
九、关于垄断利润的必要性及其来源的探讨 373
十、帝国主义论理论问题再思考 380
十一、《帝国主义经济与政治概论》书后 389
十二、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几个问题 394
第六部分:社会经济史 405
一、农村公社发展的辩证法——恩格斯关于农村公社的论述 405
二、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和历史发展规律问题——兼论中国农村公社问题 414
三、再论“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兼评两种亚细亚生产方式子虚乌有论 430
四、论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 444
五、自然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论东西方发展差异的一个原因 454
六、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理论(纲要)——发展问题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465
七、东西方经济发展同中有异的历史哲学——王亚南对经济史方法论的贡献 477
八、理查德·坎蒂隆的经济思想——一种从分析土地关系开始研究社会经济的理论 489
九、中日工业革命成败不同的原因 503
第七部分:经济学说史 506
一、“亚当·斯密教条”批判 506
二、再论“斯密教条”——兼论何谓农民纯收入 519
三、李嘉图否定普遍危机而肯定局部危机是由于货币理论错误吗? 526
四、论“经济人”和利己与利他——兼论“斯密难题”的产生原因 528
五、评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译本序言 537
六、马克思怎样扬弃古典派的基本经济理论 547
七、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背景和全貌 560
第八部分:其他 568
一、《资本论》阅读随记三则 568
二、关于纯粹流通费用及其补偿问题 576
三、论作为经济范畴的信用 585
四、关于绝对地租理论的几个问题——兼与杨学成同志商榷 587
五、关于级差地租Ⅱ的几个问题 594
六、为使用价值和为价值而生产的产品——论精神产品质量不与社会生产力水平成正比的原因 600
七、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和美国工人的物质状况 602
八、苏联版《剩余价值学说史》标题商榷 605
后记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