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况 63
第一章 自然环境 63
第一节 地理海域 63
第二节 河流水文 65
第三节 河道特性 66
第二章 社会经济 69
第一节 区划 69
第二节 资源 70
第三节 经济 71
第三章 灾害 73
第一节 决溢 73
第二节 旱涝碱 82
第三节 风暴潮 83
第四节 地震 84
第二篇 防洪工程 85
第一章 河道 85
第一节 演变 85
第二节 整治 88
第三节 现状 92
第二章 堤防 95
第一节 沿革 95
第二节 培修 100
第三节 加固 106
第三章 险工 118
第一节 沿革 118
第二节 修建 124
第一节 沿革 129
第四章 控导工程 129
第二节 修建 132
第五章 南展工程 136
第一节 兴建缘由 136
第二节 规划设计 137
第三节 工程建设 138
第四节 群众安置 143
第六章 分洪工程 149
第一节 小街减凌溢洪堰 149
第二节 五庄临时分洪 154
第三篇 防汛 157
第一章 防大汛 158
第一节 方针 任务 158
第二节 观测预报 166
第三节 防汛工作 168
第四节 迁移抢救 173
第五节 抗洪纪实 175
第二章 防凌汛 182
第一节 凌汛成因 183
第二节 冰凌观测 192
第三节 防凌措施 200
第四节 抗凌纪实 205
第四篇 河口 223
第一章 河口演变 224
第一节 流路变迁 224
第二节 海岸线 235
第三节 三角洲演变 243
第一节 水文测验 251
第二章 基本工作 251
第二节 勘测规划 258
第三节 研究试验 265
第三章 河口治理 272
第一节 历代方策 272
第二节 小口子裁弯改道 276
第三节 罗家屋子分洪改道 282
第四节 改道清水沟 290
第五节 流路整治 305
第五篇 引黄兴利 311
第一章 水沙资源 312
第一节 水 312
第二节 沙 313
第一节 涵闸 315
第二章 工程建设 315
第二节 虹吸 321
第三节 扬水站 324
第三章 效益 327
第一节 农田灌溉 327
第二节 放淤改土 332
第三节 引黄稻改 338
第四节 城镇供水 341
第六篇 管理 345
第一章 工程管理 345
第一节 堤防 346
第二节 险工控导 358
第三节 涵闸虹吸 360
第四节 河道 365
第二章 经济管理 369
第一节 计划 371
第二节 财务 373
第三节 物资 378
第四节 综合经营 382
第三章 通信 386
第一节 建设 386
第二节 维护 388
第七篇 机构 393
第一章 机构建设 393
第一节 晚清民国 393
第二节 建国前后 397
第三节 临时机构 408
第一节 专业队伍 411
第二章 治黄队伍 411
第二节 群众队伍 412
第三章 党群政工 413
第一节 党团工会 413
第二节 干部管理 415
第三节 职工教育 416
第四节 工资福利 417
第五节 安全卫生 419
第八篇 人物 421
第一章 人物传略 421
第二章 英模(先进)名录 426
附录 429
编后记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