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篇牧草和农业生产 1
第一章牧草与变化中的世界 1
一、牧草的重要作用 1
二、世界人口 2
三、美洲殖民时期的牧草 3
四、北美天然草地 4
五、牧草与持续的生产力 6
六、国际草地会议 6
七、草地组织 7
八、条件的变化 7
第二章 草地农业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8
二、国民经济中的牧草和家畜 9
一、土地资源 9
三、牧草的互补效应 11
四、草地的基本原理 11
五、农业草地生态系统 11
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变更 12
七、动物、植物和土壤间的相互关系 14
八、协调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间的关系 15
第三章牧草与土壤保护 16
一、土地的利用 16
二、流域治理 18
三、径流和侵蚀的控制 19
四、沉淀作用 25
第四章 饲料生产的气候因素 26
一、气候分类 26
二、小气候 28
三、辐射能 29
四、光周期 31
五、温度 31
六、水分 33
七、气象预报和牧草管理 34
第五章牧草生产经济学 35
一、基础原则和实际程序 36
二、认识程度和时间框架考虑 37
三、预算实例 38
四、生产制度分析 39
五、牧草市场 41
六、需要跨学科的研究 42
七、盈利潜力的关键 42
一、禾本科牧草 44
第二篇禾本科和豆科牧草 44
第六章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的植物学性状 44
二、豆科牧草 49
三、生育期的术语 53
四、普通名和学名 54
第七章 豆科牧草和根瘤菌 55
一、共生生物的优势 55
二、建立共生关系 56
三、固氮的机制 57
四、测定方法和种间比较 58
五、固氮的管理 59
六、展望 61
一、历史背景 62
第八章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种子生产 62
二、生产地区 63
三、管理原则 63
四、病虫害 66
五、种子干燥与贮藏 66
六、种子清选加工 67
七、种子法及种子标签 67
八、种子销售 68
第九章牧草育种 68
一、选择草种 69
二、确定育种目标 69
三、授粉的方式 71
四、细胞遗传学 71
六、杂交技术 72
五、种质 72
七、育种方法 73
八、牧草品种 74
九、种子生产和品种管理 76
第十章紫花苜蓿 76
一、分布和适应性 77
二、植物学特征 77
三、重要性和利用 78
四、栽培品种与育种 80
五、栽培和管理 82
六、种子生产 84
七、病害 85
八、害虫 85
一、分布和适应性 86
九、其他种 86
第十一章百脉根 86
二、植物学特征 87
三、重要性和利用 88
四、品种 89
五、栽培和管理 90
六、种子生产 92
七、病害 93
八、虫害 94
九、其他种 94
第十二章红三叶 95
一、分布和适应性 95
二、植物学特征 95
三、品种和品系 96
四、栽培 98
五、管理措施 99
六、种子生产 99
七、病虫害 100
八、近缘种 101
第十三章 白三叶和其他多年生三叶草 102
一、分布和适应性 102
二、植物学特征 103
三、重要性和利用 104
四、品种 105
五、管理措施 106
六、种子生产 107
七、病虫害 107
九、其他多年生三叶草 109
八、种间杂交种 109
第十四章胡枝子属 110
一、绢毛胡枝子 110
二、一年生胡枝子 114
三、胡枝子属其他的种 116
第十五章箭叶三叶草、绛三叶和其他一年生三叶草 116
一、箭叶三叶草 116
二、绛三叶 119
三、球花三叶草 121
四、地三叶 122
五、埃及三叶草 123
六、其他种 124
一、多年生豆科牧草 125
第十六章其他豆科牧草 125
二、二年生豆科牧草 127
三、冬季一年生豆科牧草 128
四、夏季一年生豆科牧草 132
第十七章热带和亚热带牧草 132
一、热带和亚热带的放牧地 132
二、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133
三、热带和亚热带牧草的特性 134
四、热带和亚热带牧草草种 136
第十八章冰草 143
一、分布和适应性 145
二、植物学特征 145
三、种和品种 146
一、美国草地 153
第十九章天然禾本科牧草和西部其他禾本科牧草 153
二、禾本科牧草生态型 154
三、禾本科牧草的育种 154
四、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 155
五、暖季禾本科牧草 156
六、冷季禾本科牧草 161
第二十章早熟禾 162
一、草地早熟禾 162
二、加拿大早熟禾 170
三、糙茎早熟禾 170
四、一年生早熟禾 170
五、其他早熟禾 170
第二十一章无芒雀麦 171
六、小?草 171
一、分布和适应性 172
二、植物学特征 173
三、重要性和利用 173
四、品种 174
五、栽培和管理 175
六、种子生产 177
七、病虫害 177
八、其他种 178
第二十二章虉草 179
一、分布和适应性 179
二、植物学特征 179
三、饲草品质 180
四、重要性和利用 181
六、栽培和管理 183
五、品种 183
七、种子生产 184
八、病虫害 185
九、其他种 186
第二十三章猫尾草 187
一、分布和适应性 187
二、植物学特征 188
三、重要性和利用 188
四、新品种的生产 190
五、栽培与管理 192
六、病害 193
七、其他种 193
二、环境 194
一、分布与适应性 194
第二十四章鸭茅 194
三、植物学特征 195
四、重要性和利用 198
五、品种 199
六、栽培与管理 200
七、收割安排 201
八、种子生产 201
九、病害 201
十、虫害 202
第二十五章羊茅 202
一、苇状羊茅 202
二、其他草种 209
第二十六章黑麦草 209
一、分布和适应性 209
二、植物学特征 210
三、重要性和利用 211
四、品种 213
五、栽培和管理 213
六、种子生产 214
七、病害 214
八、其他种 215
第二十七章狗牙根 215
一、分布和适应性 216
二、营养价值 216
三、品种 217
四、栽培方法 218
五、管理措施 220
第二十八章 巴哈雀稗、地毯草和毛花雀稗 224
一、巴哈雀稗 224
七、植被控制 224
六、种子生产 224
二、地毯草 227
三、毛花雀稗 228
第二十九章 适应于湿润南方的其他禾本科牧草 232
一、牛鞭草 232
二、马唐 233
三、约翰逊草 235
四、偏穗钝叶草 236
五、其他次要的禾本科牧草 237
第三十章饲用禾谷类和芸苔属作物 238
一、小粒谷类作物 239
二、芸苔属 242
第三十一章 夏季一年生禾本科牧草 243
一、分布和适应性 244
三、重要性和利用 245
二、植物学特征 245
四、品种 246
五、栽培和管理 247
六、种子生产 249
七、虫害和病害 250
第三篇牧草生产 251
第三十二章新播种牧草的建植与老草皮的更新 251
一、种和品种的选择 251
二、石灰与肥料的要求 252
三、播种要求 252
四、播种方法 252
一、防治方法 259
第三十三章 牧草中杂草的防治 259
二、使用化学防治的注意事项 265
第三十四章 土壤肥力和牧草施肥 265
一、土壤和植物的营养需要 265
二、植物 267
三、养分循环 268
四、氮 270
五、磷 271
六、钾 273
七、石灰、钙和镁 275
十、植物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76
八、硫 277
九、微量营养元素 278
一、氮循环 280
第三十五章氮在牧草一家畜生产中的作用 280
二、植物的氮吸收 281
三、植物对氮的利用 281
四、氮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282
五、氮肥施用量 283
六、施用氮肥的时间和方法 284
七、氮的回收 284
八、植物组成 285
九、化学组成 285
十、家畜生产 286
第三十六章牧草管理中应考虑的生理学问题 288
一、主要环境因素 288
二、碳水化合物的转移 291
三、养料的贮备 292
四、耐寒性和耐热性 296
第三十七章 东北地区干草生产和草地建设 298
一、家畜资源 298
二、土地资源 299
三、气候 300
四、家畜对饲料的利用 301
五、豆科牧草种和品种 302
六、禾本科牧草种和品种 304
七、其他种的牧草 305
八、多年生牧草混播 306
九、牧草利用趋势 307
第三十八章 中部和湖区各州干草生产和草地建设 308
一、气候 309
二、土壤和天然植被 309
三、牧草生产和利用 310
四、谷类作物秸秆 311
五、豆科牧草干草生产和草地建植 311
六、禾本科牧草干草生产和草地建植 312
七、播种 315
八、青贮作物 317
九、施肥 317
十、牧草发展趋势 318
第三十九章 湿润南部地区的干草生产和草地建设 319
一、多年生草种的适应和分布 319
二、南方地区的北部——多年生牧草和干草作物 321
三、南方地区的南部——多年生牧草和干草作物 324
四、一年生夏季牧草 328
五、一年生冬季牧草 328
六、施肥措施 329
第四十章大平原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干草生产和人工草地建设 331
一、地区特征 331
二、生产干草和建设草地的牧草种的适应性 332
三、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的建植 333
四、草地建植类型 335
五、牧草质量 336
第四十一章西南部地区和大平原南部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336
一、天然草原 337
二、灌溉草地和干草生产 342
三、非灌溉牧草 343
第四十二章 山间地区和阿拉斯加州的干草生产、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 344
一、山间地区 344
二、阿拉斯加地区 347
一、气候和土壤 351
第四十三章 太平洋沿岸地区干草生产和草地建设 351
二、干草生产 352
三、草地 355
四、补充饲用作物 360
五、结合牧草类型制定饲养目标 360
第四篇牧草的评价和利用 362
第四十四章牧草的成分、纤维品质和营养价值 362
一、牧草的成分 362
二、营养价值 366
三、纤维品质 370
四、营养价值的评定 371
第四十五章饲草生产的评定 372
一、数量和品质 372
三、放牧试验 373
二、牧草产量和植物学成分 373
四、采食量和消化率测定 376
五、用实验室方法预测牧草的品质 377
第四十六章 由牧草引起的家畜机能紊乱 379
一、代谢紊乱 379
二、有毒植物 386
第四十七章牧草分析及应用 390
一、实验室分析的局限性 390
二、牧草化学成分和分析方法 391
三、牧草分析的应用 395
第四十八章牧草收获和处理的机械化 397
一、水分含量的测定 397
二、干草或湿牧草生产方式的选择 399
三、干草生产方式 400
四、高水分牧草生产方式 402
五、特殊的牧草加工方式 402
第四十九章 干草的质量 403
一、美国干草的生产和利用 404
二、干草的品质 404
三、家畜生产 411
四、品质的评定 412
第五十章牧草的脱水和加工 412
一、加工设备——基本的脱水工厂 413
二、加工——脱水 414
三、分离工艺 417
四、在饲养中的利用 420
第五十一章 天然草原生态系统及其改良 421
一、天然草原的评价 422
二、改良:土壤因素 423
三、改良:植物因素 424
四、改良:家畜因素 426
五、改良的经济性 427
六、草原立法 428
第五十二章永久放牧草地 428
一、放牧草地的重要性 429
二、美国永久放牧草地分布 430
三、改良的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 431
四、改良潜力 432
五、放牧管理 435
一、作用 437
第五十三章轮作草地与作物残茬的利用 437
二、轮作草地 438
三、农作物残茬 440
四、饲草供应体系 443
第五十四章灌溉放牧地 446
一、禾本科和豆科牧草 447
二、生境和土壤因素 449
三、播种 449
四、灌溉方法 450
五、施肥 450
六、利用 452
七、牧草的营养价值 454
八、放牧管理 455
第五十五章牧草青贮 456
九、补充利用 456
一、青贮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优点 457
二、青贮原理 458
三、青贮饲料的制作 460
四、青贮饲料的质量 461
五、收获和贮存方法的影响 461
六、贮存方法 462
七、损失 463
八、发酵添加剂 464
九、嗜食性和生产 464
十、牧草青贮料中的有毒气体 466
十一、青贮器内的自燃 467
第五十六章 玉米和高粱青贮 467
一、含青贮饲料日粮的营养补充 468
三、玉米和高粱青贮的比较 470
二、青贮玉米中胡萝卜素的维生素A价值 470
四、玉米青贮和苜蓿半干青贮的比较 471
五、成熟阶段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472
六、改进的玉米青贮 474
七、生长—肥育?粮 474
八、青贮玉米饲养肉牛的方法 475
九、高能量青贮料的保存 476
第五十七章放牧管理系统 477
一、放牧系统问题 477
二、放牧方法 478
三、集约化的草地——家畜管理 479
四、牧草——家畜系统 483
五、牧草——家畜系统的建立 484
六、牧草——家畜系统成功的关键 487
一、美国的奶牛业 489
第五篇牧草与家畜的关系 489
第五十八章奶牛的牧草 489
二、豆科与禾本科牧草 490
三、必需的营养物质 491
四、饲料采食量和消化率 491
五、牧草的成分 492
六、牧草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494
七、放牧草地的重要性 495
八、收割牧草与舍饲 496
九、牧草贮存方法的比较 497
十、玉米青贮料喂泌乳母牛 498
第五十九章 肉牛带犊母牛的牧草利用 498
一、肉牛业和牧草的相互关系 498
三、营养需要量 499
二、决定生产性能和效益的几个因素 499
四、带犊母牛的放牧制度 501
五、草地和家畜的相互关系 504
六、母牛群的管理 506
第六十章牧草与肉牛肥育 507
一、适宰牛的概念 507
二、营养需要量 508
三、牧草育肥 508
四、喂牧草的肉牛及牛肉的等级 514
五、饲料添加剂和埋植剂 514
第六十一章绵羊、山羊和家兔:高效的草食家畜 515
一、绵羊 515
二、山羊 525
三、家兔 526
一、牧草作猪饲料 527
第六十二章牧草在猪、禽饲养中的应用 527
二、牧草作家禽饲料 533
第六十三章马的牧草 533
一、自由采食 534
二、饲料的化学成分和消化率 534
三、可消化干物质和可消化能 534
四、蛋白质 537
五、矿物质 538
六、维生素 540
七、充分利用牧草的日粮 540
附 录 542
附录一 禾本科及豆科牧草英拉中名对照 542
附录二 立式和卧式青贮窖贮量计算 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