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8—1956.9) 3
第一章 解放初期党的建设和人民政权的建立 3
第一节 资兴解放初期党的建设 3
一、解放初期的县情 3
二、改组中共资兴工委 5
三、新建中共资兴县委 6
四、整顿和发展党的组织 7
五、开展“三反”运动 10
第二节 建立县区人民政府和乡村民主政权 11
一、建立县区人民政府及其办事机构 11
二、建立乡村民主政权 12
第三节 人民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13
一、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3
二、恢复和建立群众团体 15
第四节 建立人民武装 18
第五节 资兴革命老游击区的确定 20
第二章 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斗争 23
第一节 清除匪患和镇压反革命 23
一、清除匪患 23
二、镇反肃特 25
三、减租反霸 26
四、取缔反动会道门 29
第二节 开展抗美援朝和“五反”运动 31
一、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31
二、开展“五反”运动 32
第三节 实行土地改革 33
一、土地改革前土地所有制状况 33
二、土地改革的试点 34
三、土地改革的全面展开 35
四、土改复查与定权发证 37
第四节 开展其他社会改革 40
一、开展禁毒、禁娼 40
二、贯彻新《婚姻法》 40
第三章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及社会事业 43
第一节 加强统一调控 43
一、开展首次人口普查 43
二、统一财经管理 44
三、稳定金融秩序 45
四、平抑市场物价 46
五、建立地方粮库 46
第二节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47
一、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47
二、恢复和发展私营工商业 51
三、拓展商品流通市场 52
第三节 调整和发展社会事业 53
一、改造与调整教育事业 53
二、改造与调整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54
第四章 贯彻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59
第一节 学习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59
第二节 领导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61
一、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 61
二、兴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2
三、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4
第三节 领导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5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5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7
第四节 粮油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体制的建立 68
第五节 组建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 71
一、建立供销合作社 71
二、组建信用合作社 75
第六节 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77
一、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77
二、展开交通建设 78
三、逐步建立地方国营工业 78
第五章 加强过渡时期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81
第一节 过渡时期党的建设 81
一、农村党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81
二、建立撤区并乡后的乡(镇)党组织 82
三、召开中共资兴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83
四、健全党的纪律监察机制 84
五、审查干部与内部肃反 85
六、创办《资兴报》 89
第二节 逐步完善人民民主政治制度 91
一、建立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1
二、建立工商业联合会 92
三、群团组织的发展 93
四、贯彻实施少数民族政策 94
第二编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9—1966.5) 99
第六章 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99
第一节 党内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99
一、进行党内整风 99
二、开展反右派斗争 100
第二节 农村“批资斗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103
一、开展“批资斗争” 103
二、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105
第七章 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08
第一节 “大跃进”运动 108
一、农业“大跃进” 108
二、工业“大跃进” 111
三、教育、文化、卫生“大跃进” 115
四、罗瑞卿、谭政文视察资兴煤矿 119
五、支援国家重点建设 120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 122
一、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22
二、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 124
第三节 对“五风”的认识和纠正 126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五风” 126
二、对“五风”的初步认识和纠正 128
第四节 “反右倾”和纠“左”的中断 130
一、开展“反右倾”运动 130
二、召开中共郴县(郴资合并)第二次代表大会 133
三、纠“左”的中断 134
第八章 调整国民经济和其他关系 137
第一节 生产自救,节约度荒 137
一、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137
二、落实政策度难关 138
三、发动群众节约度荒 142
四、大力防治群众“三病” 145
第二节 贯彻“六十条”,调整县社体制 147
一、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 147
二、推行“五定包干制”和“五定管理制” 150
第三节 探索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 151
一、张平化、陈郁视察资兴林区 151
二、清山划界和定权发证 155
三、全面实行“六定包干制” 156
第四节 贯彻“八字”方针,工业战线上的调整 158
一、贯彻“工业七十条”,国营企业关停并转 158
二、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159
三、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 160
第五节 其他领域的调整 162
一、调整商业体制 162
二、精简机构,下放干部职工,压缩城镇人口 163
三、甄别平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164
第六节 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县内形势的好转 166
一、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恢复和发展生产 166
二、兴修杨洞水库和修建青山垅水库左干渠 168
三、工业的恢复和其他领域的成就 170
第九章 开展“社教(四清)”运动和政治思想建设 173
第一节 端正干部作风 173
一、新“三反”运动 173
二、整风整社运动 175
第二节 开展“社教”运动 178
一、开展“小四清” 178
二、贯彻中央两个“十条” 179
三、纠正“五股歪风”和开展“五反”运动 183
第三节 展开“高标准社教”运动 186
一、组团参加地区“社教”运动 186
二、学习中央“二十三条” 190
第四节 政治思想建设 191
一、开展学雷锋的群众运动 191
二、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的高潮 194
三、进行“反修防修”教育 198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1966.5—1976.10) 205
第十章 开展全县“文化大革命” 205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展开 205
一、贯彻中央“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 205
二、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208
三、党组织的瘫痪 211
第二节 各级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215
一、造反派的夺权与武斗 215
二、实行“三支两军” 217
三、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 221
第三节 开展“斗、批、改”运动 223
一、开展“革命大批判” 223
二、“清理阶级队伍” 226
三、开展“一打三反”运动 228
四、农村“斗、批、改” 230
五、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斗、批、改” 232
六、创办“五七干校”和干部下放劳动 234
七、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237
第四节 党政群团组织的恢复与整顿 241
一、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 241
二、中共资兴县革委核心小组的建立 243
三、召开中共资兴县第三次代表大会 244
四、恢复党政群团机构 246
第十一章 在“文化大革命”中曲折前进 251
第一节 开展批陈、批林整风和备战备荒 251
一、批陈、批林整风和路线教育 251
二、“批林批孔”运动 255
三、开展备战备荒 257
第二节 在困难条件下开展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 259
一、开展农业学大寨和工业学大庆运动 259
二、教育、卫生、文艺改革 265
三、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269
四、林业的发展 272
五、农业的发展 275
第三节 1975年的全面整顿与整顿受挫 278
一、县委对邓小平全面整顿精神的贯彻 278
二、整顿受挫与“文化大革命”终结 281
第四编 在徘徊中前进(1976.10—1978.12) 287
第十二章 徘徊前进的两年 287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 287
一、揭批“四人帮”反党夺权的罪行 287
二、开展“一批两打三清查”运动 290
三、开展整党整风 291
四、召开中共资兴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294
第二节 进行部分的拨乱反正 296
一、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 296
二、恢复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97
三、恢复高考制度 298
四、开始平反冤假错案 299
第三节 继续开展学大庆、学大寨运动 301
一、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 301
二、深入普及农业学大寨 303
三、财贸学大庆、学大寨运动 306
四、承担东江水电站水库移民安置任务 307
结语 311
附录 中共资兴县级领导机构及领导成员概览 317
后记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