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网络时代的民主动向 1
第一节 转变:不仅仅是举证责任 1
第二节 价值:网络民主的意义和作用 3
第三节 限度:网络民主的局限及其消解 5
第四节 多视角下的网络民主描述 8
一、表达的平等 9
二、表达的自由 10
三、与政府的互动 11
四、对公民意识的培养 12
第二章 中国网络民主的大背景:社会转型 15
第一节 转型时期中国网络民主的现实意义 15
一、网络民主是社会转型中多元利益表达的有效手段 16
二、网络民主是社会转型中整合民意的重要手段 17
三、网络民主在社会转型中促进公民的参政能力提高 18
第二节 中国社会转型中网络民主的现实困境 19
一、社会转型时期网络民主的政治参与心理困境 19
二、社会转型时期网络民主的议题困境 20
三、社会转型时期网络民主的制度困境 20
第三节 转型时期的中国网络民主的可能出路 22
一、走制度化的网络民主之路 22
二、在综合平衡中避免网络时代民主的异化与失衡 22
三、培育积极稳健的网络政治文化 24
第三章 中国网络民主的新背景:大数据时代 25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对网络民主的价值、冲击及其应对策略 25
一、大数据时代对网络民主的价值 25
二、大数据时代对网络民主的冲击 28
三、网络民主应对大数据时代的主要措施 30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推动及其限度 33
一、大数据时代对行政体制改革的观念提升 33
二、大数据时代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革新 36
三、行政体制改革对大数据时代消极影响的防范 38
第四章 中国网络民主的集中体现:政务微博 41
第一节 公民参与理论视角下的“微博问政”的价值与局限 41
一、发轫:技术革新对网络民主的深化 41
二、价值:“微博问政”对公民参与的扩展与延伸 44
三、局限:“微博问政”在公民参与中的障碍与困境 47
第二节 从“微博问政”到“微博议政”:网络民主在自媒体时代的扩展与延伸 49
一、“微博问政”的内在缺陷与不足 49
二、“微博议政”出现及其运作方式 52
三、“微博议政”的隐忧及其消解 54
第三节 公共能量场理论下的政府微博 57
一、公共能量场的解读 58
二、政府微博与公共能量场的契合 60
三、在公共能量视角下完善政府微博 63
第五章 中国网络民主的特殊主体 66
第一节 网络意见领袖的民主价值及其局限 66
一、应运而生:网络意见领袖的方兴未艾 66
二、上传下达:网络意见领袖的民主价值 69
三、瑕不掩瑜:网络意见领袖的固有局限 71
第二节 社群主义的视角下网络群组的政治功能 74
一、历史与现实:网络群组兴起的背景原因 74
二、聚合与重塑:网络群组的政治价值与现实功能 77
三、离散与分化:网络群组政治功能的内在局限 80
第三节 网络水军的反民主危害及其规制 83
一、网络水军对网络民主的危害 83
二、治理网络水军的制度化方式 86
三、治理网络水军的非制度化途径 88
第四节 网络对中国公民民主意识培育的影响 90
一、网络对公民民主意识培育的积极意义 90
二、网络对公民民主意识培育的困境 94
三、走出网络困境的可能出路 96
第六章 中国网络民主与政党政治 101
第一节 网络民主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执政 101
一、国内关于网络民主与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问题研究现状 101
二、国外关于网络民主与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问题研究现状 110
三、网络民主与民主执政问题研究尚需破解的难题 112
第二节 网络民主在我国政党制度革新中的价值 115
一、网络民主的内涵与特点 116
二、网络民主在我国政党制度革新中的正向价值 119
三、网络民主在我国政党制度革新中的负向价值 121
第七章 中国网络民主与政治参与 125
第一节 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功能及其与现实政治参与的关系 125
一、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 125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其原因 134
三、网络政治参与和现实政治参与的关系 143
第二节 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功能与困境 147
一、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功能 147
二、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 151
第三节 中国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化的路径选择 157
一、加快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推进网络立法 157
二、增加信息流动机会,扩大政治参与渠道 162
三、树立政府权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164
四、倡导理性政治参与,培育网络文明意识 166
五、形成有利于网络政治参与的宏观环境 170
六、重视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多元策略 173
第四节 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必要警惕 178
一、宏观环境 178
二、网络空间的异化 182
三、网络自身的局限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