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学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林学院森林学教研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1
  • ISBN:16144·1200
  • 页数:210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上篇 林学原理 7

第一章 森林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7

第一节 森林和环境的统一 7

森林和环境的统一是森林的基本特点 7

森林植物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 9

环境因子的分类 10

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 11

森林植物和森林群落对环境的指示意义 12

第二节 森林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14

生态因子对林木的作用的综合性和每一个生态因子的作用的相对独立性 14

生活因子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 15

环境条件中的主导因子对于提高林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5

第二章 森林与光 17

第一节 光照条件和它的生态意义 17

光的性质 17

光照条件随地理因素的变化 18

光照条件对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19

第二节 树种的耐阴性 20

树种的耐阴性和研究耐阴性的方法 20

树种耐阴性的变化 23

第三节 光周期和人工光照栽培 24

第四节 森林中光照条件的变化 25

第五节 调节和提高森林对光能利用的途径 27

第三章 森林与热量 29

第一节 我国的热量条件 29

第二节 热量条件的生态意义 31

第三节 ?对热量的要求及其研究方法 33

第四节 极限温度对树木的危害和防止措施 35

冻害 35

冻举 37

冻裂 39

冬季生理干旱 39

高温的危害 39

第五节 森林对热量的影响 40

第四章 森林与大气 44

第一节 空气组成及其生态意义 44

第二节 二氧化碳与林木的关系 44

二氧化碳的生态意义 44

二氧化碳的变化及其调节 45

第三节 林木与煤烟害 46

煤烟气对森林的为害及树木的抗烟力 46

烟害的鉴定及其防止措施 47

第四节 森林的卫生疗养意义 48

第五节 森林与风 49

风对森林的作用 49

森林对风的影响 51

第五章 森林与水分 53

第一节 水分对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53

水分条件的生态意义 53

各种形态降水的生态意义 54

第二节 我国水分条件的概况 55

第三节 树种对水分的需要和要求 57

树种对水分的需要 57

树种对水分的要求 58

树种的耐淹力 60

第四节 森林中的水分循环 60

森林中水分循环的一般状况 60

林冠截持降水 62

林内的地面蒸发 62

森林内的地表迳流和吹雪 63

森林的蒸腾 65

土壤水和地下水 66

第五节 森林对降水量的影响和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 69

森林对降水量的影响 69

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和防止土壤侵蚀作用 70

第六章 森林与土壤 72

第一节 母岩和土壤的物理性对森林的影响 72

母岩对森林的影响 72

土层厚度对森林的影响 74

土壤的机械组成对森林的影响 75

第二节 森林和土壤中氮素的关系 76

第三节 灰分元素对森林的影响 78

第四节 土壤酸度对森林的影响 80

第五节 森林土壤的微生物以及根菌的作用 82

土壤微生物与乔木树种的关系 82

乔木树种与真菌的共生 83

第六节 盐碱地、砂地、沼泽地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85

盐碱地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85

砂地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86

沼泽地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87

第七节 森林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88

第八节 森林枯落物和森林死地被物 90

森林枯落物 90

森林死地被物的类型和性质 92

死地被物的重要意义 94

第九节 森林中营养元素的循环 95

第十节 森林土壤肥力及其提高途径 98

决定森林土壤肥力的因素 98

提高森林土壤肥力的方法 99

第七章 森林的结构 102

第一节 森林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02

森林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102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104

第二节 森林的组成 107

森林组成的意义 107

单纯林和混交林的优缺点 108

单纯林和混交林的形成条件以及混交林的构成状态 110

林业中调整树种混交的方式和原则 112

第三节 森林的层次结构和年龄结构 113

森林的层次结构 113

森林的年龄结构 114

第四节 森林的密度 115

密度的意义 115

森林密度的变化规律 116

密度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119

林业中调节密度的原则和方法 121

林分郁闭和疏密度的意见 122

第五节 下木和活地被物 123

下木 124

活地被物 126

第八章 林木的生长 131

第一节 根生长 131

林木根系的生长规律 132

根的形态结构 134

第二节 高生长 134

第三节 直径生长和材积生长 137

林木直径生长 137

林木材积生长 138

第四节 影响林木生长的因素 138

第九章 森林更新 144

第一节 种子更新 144

林木的结实 144

种子的发芽 148

幼苗幼树阶段 148

第二节 无性更新 152

萌芽更新 152

根蘖更新 153

第十章 森林的发育 155

第一节 木本植物的阶段发育问题 155

第二节 森林的发育时期 156

第三节 林木分级 159

第十一章 森林群落演替 162

第一节 森林群落演替的原因及其分类 162

第二节 我国各地区一些主要树种的更替类型 165

云杉和桦木的相互更替 165

橡树(辽东栎、蒙古栎)为它的伴生阔叶树种所更替以及橡树的恢复 167

油松和橡树的相互更替 167

红松林的世代更替和年龄更替 168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树种更替 170

第十二章 森林的地理分布 172

第一节 世界森林植被类型 172

热带雨林 172

热带稀树林 17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74

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175

常绿针叶林 176

第二节 森林的垂直带和森林限界 176

森林的垂直带 176

森林限界 177

第三节 我国森林植被分区 178

我国植被区划系统 178

热带季雨林雨林带 179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82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带 183

温带针阔混交林亚带 185

寒温带针叶林亚带 186

青藏高原原植被区 187

蒙新高原植被区 188

第十三章 林型和立地条件类型 190

第一节 林型学的任务,林型和立地条件类型的基本概念 190

第二节 林型学说 191

林型学的产生和林型学中的学派 191

生物地理群落学派的林型学说 194

生态学派的林型学说 195

苏联两种林型学说的比较 197

第三节 我国的林型研究工作 199

寒温带和温带原始林的林型 199

暖温带次生林的林型 201

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的林型 203

热带亚热带天然林的林型 204

无林地的立地条件类型 206

第四节 林型和立地条件类型的应用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