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络理论 4
第一节 出土古医书中的十一脉 4
一、关于出土经脉文献 4
二、早期经脉理论的特点 5
三、内含的实践经验与思想认识 9
四、社会文化思想对早期经脉理论的影响 13
第二节 十一脉模式的经络理论 16
一、经脉数目 17
二、经络走向 18
第三节 经典十二经脉理论 19
一、《灵枢·经脉》十二经脉流注理论 19
二、经脉理论的嬗变 30
第四节 经脉与脏腑 31
一、经脉和脏腑关系的确立 31
二、经脉与脏腑相合的理论意义 37
三、经脉脏腑理论融合的遗留问题 43
第五节 经脉病候的演变 47
一、病候的“是动”、“所生”之异 47
二、病候分析 53
第六节 经脉与脉诊 62
一、经脉与脉诊的早期关系 62
二、基于经脉脉诊关系的针灸理论 69
第七节 经筋 76
第八节 奇经八脉 77
一、督脉和任脉 77
二、蹻脉 79
三、冲脉 81
四、带脉、阴阳维脉 82
小结 83
第二章 腧穴理论 85
第一节 腧穴理论的建立 85
一、腧穴分类 85
二、部位特点 87
三、立论基础 89
第二节 腧穴的发展 98
一、腧穴归经 98
二、归类腧穴 100
小结 103
第三章 刺灸方法 104
第一节 金属针具出现的意义 104
第二节 对症针法 105
一、《灵枢·官针》针法 105
二、对症针法的设置 108
三、一种特殊刺法 110
第三节 刺灸术式的立意 112
一、补泻针法的立意 112
二、导气针法的立意 118
第四节 针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122
一、针感传导问题 122
二、得气问题 123
三、影响针刺反应的因素 125
小结 132
第四章 病证治疗 134
第一节 经络辨证与治疗 134
一、经脉病候的补充 134
二、经脉病候的辨识 139
三、辨证归经 142
第二节 脏腑辨证与治疗 148
第三节 病证选析 151
一、头项痛 151
二、胁痛 153
三、热病 153
四、寒热病 155
五、疟疾 156
六、咳喘上气 157
七、心痛 158
八、泄泻 158
九、胆瘅 159
十、水肿 160
十一、癃闭 161
十二、便秘 162
十三、五脏病证 162
十四、六腑病证 163
第四节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经络理论的关系 164
一、足六经的特殊临床意义 164
二、《伤寒论》六经辨证与《内经》经脉病症 168
三、《伤寒论》中的相关经络学内容 172
小结 175
第五章 思维特点 176
第一节 阴阳 176
第二节 顺势 180
小结 183
附1:参考文献 185
附2:引用帛书、竹简原文 188
后记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