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物与营养 1
一、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1
(一)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 1
目录 1
(二)各种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2
二、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 6
(一)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6
(二)作物对磷素的吸收利用 6
(四)作物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 7
(三)作物对钾素的吸收利用 7
三、作物缺素的征状 11
(一)缺氮的征状 12
(二)缺磷的征状 12
(三)缺钾的征状 13
(四)缺钙的征状 13
(五)缺铁的征状 13
(七)缺铜的征状 14
(八)缺镁的征状 14
(六)缺硫的征状 14
(九)缺锰的征状 15
(十)缺硼的征状 15
(十一)缺钼的征状 15
(十二)缺锌的征状 16
四、广东主要作物施用化肥的肥效 16
第二章 化肥的品种和性质 17
一、氮肥 17
(一)氨水 17
(三)碳酸氢铵 19
(二)碳化氨水 19
(四)硫酸铵 22
(五)氯化铵 24
(六)硝酸铵 25
(七)尿素 26
二、磷肥 29
(一)过磷酸钙 29
(二)钙镁磷肥 32
(三)磷矿粉 33
(四)骨粉 36
(一)硫酸钾 37
三、钾肥 37
(二)氯化钾 38
(三)窑灰钾肥 39
四、复合肥料 41
(一)氨化过磷酸钙 41
(二)磷酸二氢钾 42
(三)硝酸钾 43
(四)氮钾复合肥 43
(五)氮磷钾复合肥 44
(一)硼肥 45
五、微量元素肥料 45
(二)钼肥 47
(三)锌肥 48
六、其他矿物肥料 51
(一)石灰 51
(二)农盐 52
七、腐植酸铵 54
第三章 化肥的合理施用 57
一、肥料的利用率及增产效果 57
(一)损失情况 58
二、提高氮肥肥效的措施 58
(二)提高肥效的措施 59
三、提高磷肥肥效的措施 70
(一)按土壤磷素丰缺施用 70
(二)磷肥及早施用 70
(三)磷肥集中施用 71
(四)磷肥在轮作中的合理分配 71
(五)磷肥适量施用 73
四、提高钾肥肥效的措施 73
(一)按土壤钾素丰缺施用 73
(二)按作物生长期的需要及时施用 76
(三)按作物需要适量施用 77
(四)按作物的特性施用 78
五、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79
六、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 80
七、通过试验制订施肥方案 81
第四章 主要作物的施肥法 84
一、粮食作物 84
(一)水稻 84
(二)小麦 87
(三)玉米 88
(四)番薯 89
(五)马铃薯 90
(六)木薯 91
二、经济作物 91
(一)花生 91
(二)油菜 92
(三)大豆 93
(四)甘蔗 94
(五)黄麻 95
(六)桑树 96
(七)烟草 97
(八)茶树 98
三、水果 100
(一)柑桔 100
(二)香蕉 102
(三)荔枝 103
(四)龙眼 103
(五)梨 104
(六)菠萝 105
(八)西瓜 106
(七)木瓜 106
四、蔬菜 107
(一)萝卜 107
(二)大头菜 107
(三)白菜 108
(四)菜心 108
(五)椰菜 108
(七)芥兰 109
(八)芥菜 109
(六)花椰菜 109
(九)菠菜 110
(十)大蒜 110
(十一)番茄 110
(十二)茄子 111
(十三)黄瓜 111
(十四)冬瓜 112
(十五)菜豆 112
(十六)豆角 112
(十七)生姜 112
五、绿肥作物 113
(一)紫云英 113
(十八)莲藕 113
(二)苕子 114
(三)蚕豆 114
(四)豌豆 114
(五)红萍 115
(六)田菁 115
六、树木 116
(一)苗圃 116
(三)椰子 117
(二)油茶 117
(四)橄榄 118
(五)蒲葵 118
(六)竹类 118
(七)栗 118
七、庭园植物 119
(一)花卉 119
(二)草坪 120
(三)花木 120
附录 121
一、化肥的主要分类方法 122
二、化肥定性鉴别系统 123
三、常用化肥品种的养分含量 124
四、农家肥的肥分、性质与施用 126
五、人、畜粪尿的排泄量 136
六、几种有机肥料的肥效年限 136
七、肥料可否混合使用表 137
八、肥料与农药混用应注意事项 138
九、不同肥料开始吸湿时的相对湿度 139
十、各种化肥允许水分含量及贮存的温度和湿度 139
十一、各种肥料的体积与重量 140
十二、植物养分的换算因素表 141
十三、常用化肥用量换算表 142
十四、几种氮肥增效剂的理化性质 143
十五、化肥中主要成分在土壤中的反应与损失 145
十六、作物对几种肥料的利用率 146
十七、化肥用量的计算 146
十八、几种营养基配方 149
十九、水稻各种营养元素不足或过多的临界浓度 150
二十、土壤养分分级参考指标 151
二十一、肥料的田间试验法 152
二十二、名词解释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