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自序 1
一、亚洲和超越亚洲的国家观察 1
(一)印度 1
(二)日本 24
(三)韩国 38
(四)印度尼西亚 40
(五)美国 59
(六)澳大利亚 65
二、亚洲的结构与过程 71
(一)APEC高峰会议:经济与外交并重 71
(二)把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在新地区主义的基础上 74
(三)经济共同体加安全共同体——东盟在“危机后”探索重新定位 80
(四)中国、日本和东盟——新兴的“三边互动”及其尚不为人重视的地区意义 82
(五)六方会谈基础上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制度? 84
(六)东北亚外交动向耐人寻味 86
(七)亚洲安全体系的建构与欧洲的作用——对亚欧安全关系的一个评论 89
三、亚洲的问题 101
(一)朝鲜问题 101
(二)亚洲的两个核问题:相关性和演变趋势 122
(三)危险的南亚“核政治”玩弄 125
(四)环境问题 129
(五)非传统安全问题 133
四、亚洲的趋势 146
(一)地区主义、地区化和国际关系的大转变 146
(二)东亚政治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160
中国与亚洲——观察·研究·评论(三)东北亚的结构、趋势和治理 163
(四)“未来的震荡”:展望东亚的趋势 166
(五)危机和转变——东亚的新地区主义 168
五、中国与亚洲 183
(一)亚洲是中国国际战略的长期重心 183
(二)欧亚大陆与中国 186
(三)探索中国与亚洲关系的新模式 188
(四)中国追求亚洲版“门罗主义”? 195
(五)在世界上找市场与找能源 197
(六)从马六甲海峡到台湾海峡:不仅是传统的地缘政治 199
(七)改革的转机——从国际政治角度对“非典”的思考 202
(八)中国与印度:国家比较和为什么比较 206
(九)中日关系:怎么扭转“经热政冷”? 208
(十)中日关系进入非传统因素主导的时代 210
(十一)建设中国与亚洲、中国与世界的价值关系 212
(十二)“新亚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作为 217
(十三)“世界大国”与“正常国家”——论中国的世界观重塑 219
(十四)“崛起”与“和平”或者“和平”与“崛起”——关于“和平崛起”的理论化问题 229
(十五)五个W和一个H:关于中国“和平崛起”命题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240
(十六)中国应汲取欧盟“和平崛起”的经验 243
附录:部分访谈和演讲录 247
(一)《再造中国与亚洲的关系》 247
(二)《把危机变为契机》 248
(三)《中国亚洲外交的更新》 251
(四)《机制化来之不易,驳斥“六方会谈无用论”》 252
(五)《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