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1
一、“李贽思想演变史”的学理界定 1
二、为什么要写“李贽思想演变史” 5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与主要观点 10
第一章 40岁前思想基因的积蓄期(嘉靖六年至嘉靖四十四年) 19
一、幼年、少年:勇于破坏与创建的“自创性性格” 21
二、青年:接受外来规范的“接受性性格”逐渐形成 32
三、壮年:“不做黑漆漆之人” 37
第二章 潜心于王学——性空理论形成期(嘉靖四十五年至万历四年) 45
一、“折节向学”的入门阶段(北京礼部五年) 50
二、“嘿无一言”的沉思阶段(隆庆五年至万历元年) 60
三、“好言说”的讲学阶段(万历二年至万历五年) 63
四、“宇宙有五大部文章”说——李贽早期的文学观 80
第三章 潜心佛、道——性空理论深化期(万历五年至万历八年) 92
一、为吏民“登坛讲学”——南京“好言说”的继续 93
二、由“无善无恶”说到“真空缘起”说 97
三、“以禅理为吏治”——“至人之治”的思想内涵 120
四、“不为业累”——从入世到出世思想的转变 126
五、尚禅趣,重本心——倔强个性与“直信本心”的写心说 130
第四章 注释《老子》、《庄子》——自然真空观的形成(万历九年至万历十二年六月) 138
一、强烈的求友意识及其成因 139
二、从史书中寻找“胜己之友”——从“自托无为”到“治平之方” 146
三、转向《老子》、《庄子》——从“真空”说到“自然真空”说 150
四、“自发”“自娱”的文学观——文学创作的个性化与娱乐化 183
第五章 反思儒学与《童心说》反理性思想的形成(万历十二年七月至万历二十四年六月) 188
一、耿、李论战前期,李贽心学的演进(万历十二年七月至十九年六月) 190
(一)耿、李论战的思想渊源 191
(二)“物固有所是”与不以他物是非为是非的自然观 194
(三)《维摩诘经》“饶益众生”论与李贽的人性私欲说 198
(四)“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与李贽的“真率”思想 208
(五)维摩诘的“游戏神通”与李贽的“游戏人生” 215
(六)“无一毫虚假掩覆之病”——李贽的真情文学观 222
二、耿、李论战后期,李贽心学思想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万历十九年七月至万历二十四年六月) 230
(一)“狂狷”和“与世无争”——李贽的双重人格及其嬗变 231
(二)以孔子为楷模的殉道精神与成圣意识 255
(三)李贽非反孔辩 266
(四)《童心说》——心性的非理性主义阐释 269
(五)《童心说》与李贽文学思想的成熟 293
第六章 在经典阐释中进一步发展的李贽思想(万历二十四年七月至万历三十年三月) 330
一、“童心说”思想的发展——从人性的分辨到人性的如何实现 332
二、心学理论的完善化——从单色到多色的交映 344
三、死的恐惧与非恐惧——李贽的生死观 351
四、“实则穷途哭也”——自然、真情文学观的演进 366
小结:李贽的心学思想与文学思想 373
后记 379
主要参考书目 383
专家评语三则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