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1
王尔敏先生序 1
绪论 1
第一章 官制 11
第一节 设置沿革 11
一、翰林院(附四译馆) 11
二、詹事府 22
三、起居注馆 28
第二节 陞转京察 34
一、内陞 34
二、外转 44
三、京察(附给假) 46
第三节 保送改授 51
一、保送御史 51
二、改授馆职 55
第二章 职掌 59
第一节 侍直扈从 60
一、入直侍班 60
二、扈从 63
第二节 纂撰翻译 64
一、纂修书史(附国史馆) 64
二、撰文 70
三、翻译 75
第三节 出使奉差 77
一、出使外国 77
二、试差提学 83
第四节 其他职掌 95
一、南书房翰林 95
二、尚书房讲读 99
三、文渊阁兼衔 101
四、内翻书房与方略馆行走 104
五、稽查官学功课 106
六、稽查史书录书 107
七、稽查理藩院档案 107
八、奉使册封 108
九、丁祭分献 108
十、教习进士 109
十一、专员理事 110
十二、祭告 111
十三、暂摄批本 111
第三章 考试 113
第一节 馆选 113
一、简选 114
二、朝考 118
三、教习庶吉士 125
四、馆舍廩饩 127
第二节 散馆 129
第三节 大考 136
第四节 鸿博经学 147
一、博学鸿词 147
二、保举经学 152
第四章 典礼 155
第一节 讲筵 155
一、讲筵体制 156
二、讲筵意义 167
第二节 谥法 172
一、谥法内容 176
二、谥法特征 183
第五章 仕途 193
第一节 散馆起家 193
第二节 宰辅部院 206
一、殿阁大学士 207
二、部院军机 224
第三节 仕途格局 238
一、翰詹历阶 239
二、大考超擢 243
三、内陞京官 245
四、外转他途 248
五、文学词臣 253
下册 257
第六章 官常 257
第一节 名号称谓 257
一、玉堂 258
二、中堂 260
三、太史 263
四、宫詹 266
五、殿撰 267
六、老先生 268
七、大人 270
第二节 词馆仪注 272
一、大拜前辈仪 272
二、前辈答拜仪 273
三、投帖求面仪 274
四、宾主相见仪 274
五、互行前后辈仪 274
六、谒见出送仪 275
七、揖见告坐仪 275
八、称前辈仪 276
九、谒师仪 276
十、署款称谓仪 277
十一、交际仪 277
十二、开坊换帖仪 277
十三、通行仪 277
第三节 官场交接 278
一、座师门生 278
二、前后辈分 284
三、同年之谊 286
四、周甲同年 290
第四节 读书立品 294
一、臣纲 294
二、气类 301
三、史职 307
四、经世 312
第七章 名位 319
第一节 及第荣显 319
第二节 门第贯望 329
一、六世翰林 330
二、五世翰林 331
三、四世翰林 333
四、三世翰林 335
五、二代翰林 338
六、兄弟翰林 341
第三节 宠眷恩遇 345
一、优眷嘉奖 345
二、超擢议叙 349
三、侍宴賚予 352
四、身后赠卹 357
结论 361
征引及参考书目 391
附录 407
附录一 翰林院则例 407
附录二 詹事府则例 413
附录三 起居注馆则例 415
附表 419
附表一 掌院学士表(1644~1795) 419
附表二 教习庶吉士表(1646~1795) 421
附表三 南书房入直表(1677~1795) 424
附表四 尚书房入直表(1723~1795) 428
附表五 文渊阁职表(1776~1795) 432
附表六 殿阁大学士简历表(1644~1795) 434
附表七 汉缺六部尚书简历表(1644~1795) 440
附表八 汉缺左都御史简历表(1644~1795) 447
附表九 雍乾两朝军机大臣简历表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