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研究缘由 1
第二节 研究价值 3
一 理论价值 4
二 实践价值 6
第三节 研究设计 9
一 研究思路 9
二 研究方法 10
第二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14
第一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4
一 发展的内在规定性 14
二 教育均衡发展的一般意义 17
第二节 教育发展方式 20
一 发展方式的内涵 20
二 教育发展方式的含义 22
三 教育发展方式的类型 24
四 教育发展方式的选择 25
第三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 28
第三章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31
第一节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形成 31
一 探索阶段 31
二 形成阶段 36
三 拓展阶段 51
第二节 现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理论基础 57
一 公共产品理论 57
二 公平理论 64
三 规模经济理论 71
第三节 现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 76
一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完善教育政策法规 76
二 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积极构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78
三 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着力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 81
四 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竭力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中小学教师 85
五 努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支持落后地区义务教育发展 90
六 着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全力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94
第四章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98
第一节 重教育经费投入 轻资源有效利用 98
一 过于偏重教育经费投入,忽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99
二 普遍存在对增加教育经费不切实际的幻想,忽视大量资源浪费的现象 100
第二节 重外在条件改善 轻内在质量提升 101
一 片面强调办学条件改善在缩小校际差距中的作用,忽视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102
二 过于偏重资源配置均衡对择校问题的治理,忽视导致择校问题产生的其他因素 103
三 过分突出薄弱学校硬件设施完善的重要性,忽视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提高 105
第三节 重政府外在推动 轻学校自我内在驱动 107
一 过于重视政府教育政策的制定,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108
二 片面强调政府及外界的“他助”,忽视学校主体作用的发挥 110
三 过于重视外在的扶持与输血,忽视学校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 111
第四节 重规模经济效应 轻教育自身发展规律 115
一 不顾现实的盲目撤点并校,忽视由此导致的学生上学难问题 115
二 片面追求规模办学,忽视由此产生的学校管理问题 118
三 片面追求办学效益的提高,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20
四 过于重视办学的规模效应,忽视学校的区域社会文化功能 122
第五节 重同质发展 轻特色办学 124
一 过于重视学校标准化建设,忽视各个学校的特色发展 124
二 片面强调集团化和区域一体化办学,忽视其成员学校的个性发展 126
三 过于强化督导评估的共性,忽视地方及学校的个性差异 130
第六节 重城市和示范学校发展 轻农村和一般学校建设 134
一 长期奉行城市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忽视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教育发展 134
二 不断强化“重点学校制度”,忽视一般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建设 139
第五章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142
第一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识上的偏颇 142
一 均衡发展就是平均发展 142
二 均衡发展就是同一发展 143
三 均衡发展就是资源配置均衡 143
四 均衡发展就是保障适龄儿童青少年受教育权利 144
第二节 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 146
一 管理体制相对集中 146
二 财权与事权相分离 148
三 偏重对学校的管控 149
第三节 经济学思维运用的不科学 150
一 学校布局调整过于偏重规模经济 150
二 资源共享很大程度上是为减少教育投入 152
三 师资配置偏重经济杠杆 153
第四节 办学条件等同于办学水平观念的误导 155
一 办学条件不同于办学水平 156
二 办学条件改善并不一定导致办学水平提高 157
第五节 社会意识偏差的影响 157
一 固化的社会等级观念 158
二 “学而优则仕”的社会意识 159
三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160
四 “重点”学校制度的惯性动能 161
五 城市优于农村的片面认识 163
第六章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的维度 165
第一节 从注重教育资源投入转向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 165
一 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必须注重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 166
二 要素的相互性决定了教育资源必须优化配置 169
第二节 从注重资源配置均衡转向教育质量均衡 171
一 现阶段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要求必须转向质量均衡 171
二 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注重教育质量均衡 173
三 世界教育改革的质量取向需要重视教育质量均衡 174
第三节 从依赖政府的被动发展转向学校主动发展 177
一 学校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场域要求注重其自主发展 177
二 自主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78
三 内生发展理论为学校自主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学理基础 180
第四节 从一元发展转向多元发展 184
一 社会多元价值发展的要求 184
二 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 186
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189
四 多元发展的世界教育改革取向要求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多元化 190
第五节 从过度规模发展转向适度规模发展 193
一 学校适度规模的确定 194
二 学校适度规模发展具有多元价值 197
三 美英日小规模学校运动的经验借鉴 201
第六节 从单一发展转向共同发展 204
一 教育共同体的价值认识 204
二 均衡发展本质属性决定了各区域和学校共同发展 207
三 教育改革要求城乡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发展 209
四 国外对教育共同发展的有益探索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启示 210
第七章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略 215
第一节 创新发展观念,厘清发展思路 215
一 树立主动发展理念 215
二 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216
三 提高均衡发展政策的社会认同感 217
第二节 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保障学校主体地位 218
一 科学定位政府角色 219
二 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体系 220
三 加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统筹力度 221
四 实行校长负责制 224
五 提高学校自我发展能力 225
第三节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226
一 调整资源配置结构 226
二 健全资源管理机制 227
三 动态调整学校布局 228
四 优化师生比例 229
第四节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229
一 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230
二 强化教学过程质量控制 231
三 实施学校绩效管理 232
第五节 实施多元评价,鼓励学校特色发展 234
一 树立多元发展观 234
二 构建多元评价机制 236
三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237
四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 238
结束语 240
参考文献 243
后记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