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孔门言语科:君子的向度及相关命题的意义 1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以及有关方法论的思考 3
一 孔门言语思想的背景和资源 3
二 孔门言语教学的培养对象和目标 8
第二章 “言语”的内涵以及孔门言语教学的政教指向 13
一 孔门“言语”的内涵及其政教意味 13
二 宰我、子贡的言说内容和言语教学的目的 21
三 言语思想笼罩下的正名思想及其政教色彩 24
第三章 先孔时代的言语思想及孔子在言默关系上的学术取向 28
一 先孔时代的慎言思想及对孔子的影响 28
二 孔子对言默二难处境的超越 32
三 辞辑、辞绎、辞顺 37
第四章 雅言 42
一 “雅言”正义 42
二 孔子雅言的用意 45
三 孔门雅言举隅 48
第五章 情信辞巧 55
一 修辞立诚 55
二 言文行远 60
三 辞达而已 66
中编 春秋诗学:君子的用诗之学及若干经典命题释证 73
第一章 作为诗、乐、舞音乐规定性和意义相似性的类 75
一 歌诗与赋诗 75
二 声类与义类 77
三 “类”的内涵 82
第二章 与声类相对应的郑声和与义类相对应的郑诗 86
一 一桩陈年公案:“郑声淫”? 86
二 历史文本中“郑声”与“郑诗”的分别义 91
第三章 以诗歌教学为语境的“六义”次第 96
一 “六义”的语境:诗歌教学 96
二 “六义”的次第:一种习诗过程与用诗方法 101
第四章 “诗言志”的分别义 107
一 用诗者之志 107
二 习诗者之志 109
第五章 “迹熄诗亡”与春秋赋诗传统的终结 113
一 “王者”正义 113
二 “迹”义考辨 116
三 “诗”的外延 121
四 “《诗》亡然后《春秋》作”释证 125
五 馀论 128
第六章 春秋用诗之学表证 133
表序 133
表一:《左传》赋诗(含歌诗、诵诗、奏诗)统计表之一 139
表二:《左传》赋诗(含歌诗、诵诗、奏诗)统计表之二——所赋诗与四家义比较 142
表三:《国语》赋诗(含奏诗、歌诗)统计表之一 149
表四:《国语》赋诗统计表之二——所赋诗之诗义与四家诗说、韦昭注比较 150
表五:《左传》称诗(含造篇之赋诗)统计表之一 151
表六:《左传》称诗(含造篇之赋诗)统计表之二——所引诗五家释义比较 157
表七:《国语》称诗(不含述古之赋诗)统计表之一 174
表八:《国语》称诗(不含述古之赋诗)统计表之二——所引诗与四家诗说、韦昭注比较 175
下编 竹书《孔子诗论》:君子儒的释诗实践及其诗学史意义 179
第一章 《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校笺 181
第二章 竹书《孔子诗论》的论诗特点及其诗学史地位 235
一 从诗乐一体到诗乐分疏并单独论诗 236
二 以诗歌语言为主要讨论对象 241
三 以培养君子儒为授诗目标 246
四 以春秋崇诗风气为背景的释诗方法 251
五 馀论:从解释学之“兴”到创作学之“兴” 255
附录:《论语》编纂年代考 259
后记 286
主要参考文献 289
索引 296
出版后记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