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医用微生物学 1
第1章 微生物学绪论 1
第2章 细菌学总论 2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
第二节 细菌的繁殖与代谢 6
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 8
第四节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0
第五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12
第六节 病原性球菌 15
第七节 肠道杆菌 20
第八节 弧菌属 23
第九节 厌氧性细菌 25
第十节 棒状杆菌属 28
第十一节 分枝杆菌属 29
第十二节 动物源性细菌 32
第十三节 其他细菌 33
第3章 病毒学 35
第一节 病毒学基础 35
第二节 吸呼道病毒 39
第三节 肠道病毒 43
第四节 肝炎病毒 45
第五节 黄病毒 49
第六节 其他病毒 50
第一节 衣原体 54
第4章 其他微生物 54
第二节 立克次体 55
第三节 螺旋体 56
第四节 支原体 58
第五节 真菌 59
第六节 放线菌 62
第二篇 免疫与疾病 63
第5章 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 63
第一节 免疫器官 63
第二节 免疫细胞 64
第三节 免疫分子 66
第一节 抗原 70
第6章 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免疫应答 70
第二节 免疫应答 74
第7章 免疫病理 77
第一节 超敏反应 77
第二节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80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 82
第8章 免疫学应用 85
第一节 免疫学防治 85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法 88
第三篇 人体寄生虫学 91
第9章 总论 91
第一节 似蚓蛔线虫 94
第10章 医学蠕虫 94
第二节 蠕形住肠线虫 96
第三节 其他常见线虫 98
第四节 华支睾吸虫 102
第五节 日本血吸虫 103
第六节 其他常见的吸虫 107
第七节 链状带绦虫 109
第八节 其他常见绦虫 112
第11章 医学原虫 114
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114
第二节 阴道毛滴虫 118
第三节 疟原虫 119
第四节 其他常见的原虫 122
第12章 医学节肢动物 125
第一节 昆虫纲 125
第二节 蛛形纲 133
第四篇 遗传性疾病 137
第13章 概述 137
第14章 基因病及其遗传方式 139
第15章 染色体病 145
第16章 遗传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147
第五篇 病理解剖学 148
第17章 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代偿和适应 148
第一节 组织和细胞损伤 148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代偿与适应 153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155
第四节 防治原则 160
第18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61
第一节 充血 161
第二节 出血 164
第三节 血栓形成 164
第四节 栓塞 169
第五节 梗死 171
第六节 防治原则 173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 174
第二节 炎症的原因 174
第19章 炎症 174
第三节 炎症介质 175
第四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76
第五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182
第六节 炎症的分类及其病变 183
第七节 炎症的结局 187
第八节 防治原则 188
第20章 肿瘤 189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189
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和结构 189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192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95
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196
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196
第七节 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 198
第八节 常见肿瘤 200
第九节 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05
第十节 防治原则 207
第21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208
第一节 风湿病 208
第二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211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与高血压性心脏病 213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 216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20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224
第22章 呼吸系统疾病 224
第二节 肺炎 225
第三节 肺癌 228
第23章 消化系统疾病 231
第一节 慢性胃炎 231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232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234
第四节 肝硬化 237
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240
第24章 泌尿系统疾病 244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244
第二节 肾盂肾炎 248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251
第25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253
第一节 慢性子宫颈炎 253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 254
第26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258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258
第二节 肾上腺疾病 261
第三节 糖尿病 263
第27章 淋巴与血液系统疾病 265
第一节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265
第二节 恶性淋巴瘤 265
第三节 白血病 267
附:类白血病反应 269
第28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70
第一节 结核病 270
第二节 伤寒 276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278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79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281
第六节 脊髓灰质炎 282
第七节 阿米巴病 283
第八节 猪囊尾蚴病 285
第29章 性传播疾病 287
第二节 致病因素 291
第一节 概述 291
第30章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 291
第六篇 病理生理学 291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病因学 292
第31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99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299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302
第32章 酸碱平衡紊乱 305
第一节 酸碱平衡概述 305
第二节 判断酸碱失衡的常用指标 305
第三节 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 306
第一节 水肿的发生机制 312
第33章 水肿 312
第二节 常见水肿的类型与特点 314
第34章 发热 318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318
第二节 发热的分期及其热代谢特点 320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321
第四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和处理原则 322
第35章 缺氧 323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323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特点 324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327
第四节 缺氧的防治原则 329
第一节 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30
第36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30
第二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331
第三节 DIC的发展过程(分期)和临床表现 332
第四节 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34
第37章 休克 336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与分类 336
第二节 休克的发生机制 337
第三节 休克时的代谢变化和组织损伤 340
第四节 休克时器官功能的变化 340
第38章 心力衰竭 344
第一节 原因和诱因 344
第二节 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功能 345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346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347
第39章 呼吸衰竭 349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349
第二节 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351
第40章 肝性脑病 354
第一节 病因和分类 354
第二节 发病机制 354
第三节 诱因 358
第41章 肾功能衰竭 359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359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362
第三节 尿毒症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