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与活动 1
第一节 有关法规制度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 1
一、《体育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 2
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 2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 2
三、指导中的语言运用 3
四、《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 3
第二节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活动 5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活动 6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组织活动 8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活动 10
第三节 外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制度 12
一、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制度 12
二、其他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制度 19
思考题 21
第二章 社会体育法规 22
第一节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学习的体育法规知识 23
一、学习的必要性 23
二、正确认识法的作用 24
三、我国社会体育法规体系 25
二、指导中的个体差异 30
四、地方性社会体育法规 31
五、社会体育规章 32
第二节 上海社会体育法规 33
四、指导过程中鼓励的运用 33
一、《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 33
五、指导过程错误动作的纠正 34
六、重视指导过程中的环境 35
七、体育健身学习、表演和比赛的组织 36
二、《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纲要(2004年—2010年)》 37
一、体育健身指导员创编必要性 38
第三节 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社会体育法规 38
第三节 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创编 38
一、社会体育法规的适用 38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创编能力的构成 38
三、创编健身表演、比赛项目途径 39
二、社会体育法规的遵守 39
三、社会体育法规的执行 40
思考题 41
四、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具备社会体育法律意识 41
第一节 何为“人体健身运动环境” 42
第八章 环境与健身运动 42
一、何为“环境”和“人体健身运动环境” 42
五、社会体育指导员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42
思考题 43
第三章 上海社会体育发展与上海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 44
第一节 上海社会体育与社会发展 44
一、社会体育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44
二、上海社会体育发展的社会背景 45
三、上海社会体育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47
第二节 构筑上海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的基础与背景 48
一、上海全民健身发展概况 49
二、上海社会体育面临的历史任务 52
一、指导思想 54
第三节 上海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概述 54
二、发展原则 54
三、奋斗目标 55
四、主要任务 55
五、重点工程和重大活动 58
六、保障措施 59
思考题 60
七、进度安排 60
第四章 开展社会体育的主要方法 61
第一节 社会体育的作用与特点 61
一、社会体育的简述 61
二、社会体育的作用 62
三、社会体育的特点 64
第二节 社会体育的分类 66
一、按体育手段分类 66
二、按人体结构分类 66
三、社会体育常用的活动形式 67
第三节 社会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67
思考题 68
第五章 体质测量与评价 69
第一节 身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 70
一、BMI 71
二、皮脂厚度 73
三、腰围—臀围比例测试 75
四、身体成分自评量表 76
附:In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 76
第二节 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 78
一、最大吸氧量 78
附:心肺功能自我评价量表 82
第三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 83
一、躯干柔韧性的测试 84
二、肩部柔韧性的测试 85
第四节 平衡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86
附:躯干和肩部柔韧性的自评量表 86
第五节 肌肉力量的测量与评价 88
附:平衡能力自评量表 88
一、一次重复最大力测试 89
二、俯卧撑 90
三、1分钟仰卧起坐 91
自评量表 92
附:一次重复最大力(1RM)、俯卧撑、仰卧起坐测试肌肉力量 92
思考题 93
第一节 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原则 94
第六章 体育锻炼的科学安排与方法 94
一、体育锻炼的基本要素 94
二、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95
三、锻炼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97
第二节 科学选择体育锻炼项目 98
一、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的原则 98
二、不同年龄段的人对项目选择的要求 98
三、不同季节对锻炼项目选择的要求 99
第三节 体育锻炼的误区 100
一、体育锻炼的认识误区 100
二、运动中的误区 102
第四节 体育锻炼的方法介绍 103
一、常用体育锻炼方法 103
二、办公室锻炼的方法 114
三、家庭锻炼的方法 115
四、休闲运动的方法介绍 117
五、健身小建议 118
一、用主观感觉来衡量运动量 119
第五节 体育锻炼的效果评价 119
二、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一些常规生理指标 120
思考题 121
三、评定体育锻炼效果时应注意的问题 121
第一节 体育健身指导方法 122
第七章 体育健身指导的方法与技巧 122
二、指导的基本过程 123
一、常用的指导方法 123
三、指导过程中的练习方法 124
四、认识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126
一、指导过程中的模仿 129
第二节 体育健身指导的技巧 129
二、何为人体健身运动的“内环境” 143
三、何为人体健身运动的“外环境” 143
四、健身锻炼中内外环境的辩证关系 143
二、社区健身体育与社区健身体育俱乐部 144
一、何为健身运动的“人文社会环境”和“择人健身” 144
第二节 健身运动的人文社会环境——择人健身 144
三、群练与独练 145
四、群众性体育健身表演与健身比赛 147
五、老年人健身锻炼被围观的社会效益 147
第三节 健身运动的自然环境——绿色健身 147
一、何为健身运动的“自然环境”和“绿色健身” 147
二、“阳光”与健身运动 148
三、“空气”与健身运动 149
四、“水”与健身锻炼 152
五、绿色环境与绿色健身锻炼 153
第四节 健身锻炼的生活环境——生活化健身 156
一、何为健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化健身” 156
二、城市公共健身环境 156
三、社区健身环境 157
四、家庭及室内健身环境 162
五、外出作旅行途中的健身运动 165
一、何为健身锻炼的“择时健身”与“心理健身” 166
第五节 健身锻炼的机体“内环境”——“择时健身”与“心理健身” 166
六、注意健身锻炼场所的安全因素 166
二、择时健身 167
三、心理健身 175
思考题 177
第九章 常见慢性病患者的体育锻炼与医疗体育 179
第一节 体育运动对增进健康的积极作用 179
第二节 常见慢性病的医疗体育 182
一、冠心病 182
二、高血压病 185
三、糖尿病 187
四、肥胖症 189
五、颈椎病 191
六、肩周炎 192
七、下腰痛 194
八、习惯性便秘 196
九、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 197
思考题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