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国主要水体的水质与污染状况 3
1.1.1 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 3
第1篇 总论 3
1 我国水污染的形势和防治任务 3
1.1.2 淡水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 4
1.1.3 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5
1.1.4 近海海域的水质状况 6
1.2.1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 7
1.2 水污染源与主要污染物 7
1.2.2 畜禽养殖业废水 8
1.2.3 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9
1.3 水污染造成的损失 10
1.4.1 我国水污染发展趋势分析 11
1.4 我国水污染发展趋势分析及防治对策与策略 11
1.4.2 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对策与策略 12
参考文献 19
2.1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其功能分析 20
2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前景 20
2.2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 23
2.2.1 在废水生物处理微生物学方面的进步 24
2.2.2 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的发展 25
2.2.3 废水生物处理工艺流程的新组合 27
2.2.4 对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经济评价 28
2.3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前景展望 29
参考文献 30
3.1 氧化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3
3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 33
第2篇 改良的活性污泥法 33
3.2.2 氧化沟的技术特征 35
3.2.1 氧化沟的基本原理 35
3.2 氧化沟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特征 35
3.3.1 氧化沟的工艺流程类型 39
3.3 氧化沟的工艺流程类型与设计 39
3.3.2 氧化沟的工艺系统设计 49
3.4.1 营养物去除 52
3.4 氧化沟的运行条件与特性 52
24.2 生物脱氮工艺流程 57
3.4.3 氧化沟的污泥性质 57
3.4.2 高负荷氧化沟的运行效果 57
3.5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设备 58
3.5.1 曝气设备 59
3.5.3 氧化沟进出水装置 63
3.5.2 混合设备 63
3.5.4 在线实时检测仪表设备 64
3.6 工程实例——河北省邯郸市东污水处理厂 65
参考文献 69
4.1 概述 71
4 A-B活性污泥法 71
4.2.2 A-B法的基本原理 72
4.2 A-B法基本工艺流程与原理 72
4.2.1 A-B法基本工艺流程 72
4.3.1 具有硝化-反硝化功能的A-B法 74
4.3 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A-B法 74
4.3.2 A-B法除磷 75
4.3.3 具有同时脱氮除磷功能的A-B法 76
4.4.1 A-B法的有关技术参数 77
4.4 技术参数与设计计算 77
4.4.2 A-B法反硝化系统的设计参数 80
4.4.3 A-B法的设计计算实例 81
4.5 A-B法的工程实例 83
5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100 99
参考文献 99
5.1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概述 100
5.2 SBR法的基本原理 102
5.3 SBR法的生物脱氮除磷功能与运行程序 103
5.4 SBR工艺的设计 105
5.5 SBR系统的构筑物与设备 111
5.6 SBR法的运行与控制 115
5.7.1 SBR法在城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17
5.7 SBR法的工程实例与实际应用 117
5.7.2 SBR法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20
参考文献 125
6.1 概述 127
6 序批式生物反应器法的变型与应用 127
6.2.2 工艺特点 128
6.2 间歇循环延时曝气法 128
6.2.1 工艺流程与运行原则 128
6.2.3 净化效果 129
6.3.2 工艺流程与循环操作过程 130
6.3 循环活性污泥法 130
6.3.1 循环活性污泥法概述 130
6.3.4 主要设计参数 132
6.3.3 CASS法的主要优点与特点 132
6.3.7 CASS法在国外的应用状况 133
6.3.5 CASS法处理城市废水的净化效率 133
6.3.6 CASS法与若干废水生物处理法处理城市废水的费用比较 133
6.3.8 CASS法在国内的应用工程实例 134
6.4.1 工艺流程 136
6.4 连续进水-间歇出水式活性污泥曝气池法 136
6.4.2 工程实例 138
6.5 改良型序批式生物反应器 140
6.6.1 Unitank?系统概述 143
6.6 Unitank?废水处理系统 143
6.6.3 Unitank?系统的工艺流程与运行特征 144
6.6.2 Unitank?系统的工艺特点 144
6.6.4 Unitank?系统的脱氮除磷 146
6.6.6 Unitank?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 147
6.6.5 Unitank?系统的系列和种类 147
6.6.7 Unitank?系统工程应用实例 149
6.7 氧化沟型SBR法 155
参考文献 158
7.1 概述 160
7 OCO法与BIOLAK法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160
7.2.1 OCO法的工艺描述 161
7.2 OCO法的工艺描述与特征 161
7.2.2 OCO法的构造特征与运行特征 162
7.4 OCO法系统内曝气、供氧量与DO控制及混合液循环 164
7.3 OCO法工艺技术的优点和特点 164
7.6 OCO法的工艺与流程设计 166
7.5 OCO法废水处理厂的净化效率 166
7.7 OCO法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 168
7.8 BIOLAK法工艺发展及其特点 169
7.9 BIOLAK工艺的设备与运行 170
参考文献 172
7.10 BIOLAK法的污泥处置 172
8.2.1 深井曝气池的构造 173
8 深井曝气法 173
8.1 概述 173
8.2 深井曝气池的构造及深井曝气法的工艺流程 173
8.2.2 深井曝气法的工艺流程 174
8.3 深井曝气法的主要优点 175
8.4 深井曝气法的设计计算 177
8.5 深井曝气法应用实例 180
参考文献 183
9.1 概述 184
9 投料活性污泥法 184
9.2.1 工艺原理 185
9.2 多孔悬浮载体活性污泥法 185
9.2.2 发展与分类 186
9.2.3 工艺特性与运行特点 187
9.2.4 工程应用实例 188
9.3.2 处理工艺 191
9.3 投加混凝剂(或助凝剂)的活性污泥法工艺 191
9.3.1 工艺原理 191
9.3.4 净化效果与污泥特性 192
9.3.3 混凝剂的种类与选用及投配量 192
9.3.6 投加微生物絮凝剂的活性污泥工艺 194
9.3.5 工程应用实例 194
9.4.1 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活性污泥工艺 196
9.4 投加细颗粒流动载体的活性污泥工艺 196
9.4.2 投加其他小颗粒介质载体的活性污泥工艺 201
参考文献 202
10.1 生物滤池的发展历史与应用概况 205
第3篇 好氧生物膜法 205
10 生物滤池 205
10.2 生物滤池的构造和净化原理 206
10.3.1 处理目标 208
10.3 生物滤池工艺流程的选用与比较 208
10.3.2 填料类型 209
10.3.3 生物滤池-活性污泥串联系统 211
10.3.4 工艺选用 213
10.4 影响生物滤池净化功能的控制因素 214
10.4.1 负荷 215
10.4.2 回流 217
10.4.3 填料床深度 218
10.4.4 温度 219
10.4.6 填料类型 220
10.4.5 通风 220
10.4.7 布水器构造 222
10.4.9 出水总悬浮固体的影响 223
10.4.8 废水特性 223
10.5 生物滤池工艺设计 224
10.5.2 用负荷法设计生物滤池 225
10.5.1 用“黑箱关系”设计生物滤池 225
10.5.3 通风系统设计 229
10.5.4 生物滤池后续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 230
10.6.1 典型的运行管理 236
10.6 生物滤池运行方式 236
10.6.2 串联工艺运行管理 237
10.7 工程应用实例 238
10.6.3 有害生物的控制 238
参考文献 240
11.1 概述 241
11 生物转盘 241
11.2.2 转盘驱动方式和选用 244
11.2 工艺选择和评价 244
11.2.1 处理目标 244
11.2.3 工艺优缺点评价 245
11.3 运行影响因素 246
11.2.4 典型应用 246
11.3.1 有机负荷 247
11.3.2 水力负荷 249
11.3.3 分级 250
11.3.4 温度 251
11.3.6 生物膜特性 252
11.3.5 废水特性 252
11.4.1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去除 253
11.4 工艺参数与设计计算 253
11.4.2 单独硝化 258
11.4.3 碳氧化和氮硝化合并处理 259
11.4.4 导试研究 261
11.4.5 转盘设计的一些考虑因素 265
11.6.1 工艺流程 266
11.5 运行 266
11.6 工程应用——淮阴市北京新村污水处理厂实例 266
11.6.2 运行情况 267
11.6.3 与传统工艺比较 268
11.6.4 存在的问题 269
参考文献 270
11.6.5 结论 270
12.1 生物流化床开发与应用概述 271
12 生物流化床技术 271
12.2.1 生物流化床的基本原理 277
12.2 生物流化床的基本原理与特征 277
12.2.2 生物流化床的类型与工艺流程 281
12.3 内循环三相好氧生物流化床的技术特征、工艺参数与构造 284
12.4.1 选择载体种类,确定技术参数 286
12.4 设计方法 286
12.4.2 反应器的计算 287
12.5.1 生产性规模应用实例 291
12.5 生物流化床的科研成果与工程应用实例 291
12.5.2 生物流化床的实验室及半生产性试验研究实例与研究成果 292
参考文献 296
13.1.2 国内外的开发 297
13 生物接触氧化法 297
13.1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由来和发展 297
13.1.1 由来及主要特征 297
13.1.3 近期国内新发展 301
13.2.1 特点 309
13.2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与高效原因 309
13.2.2 高效原因 311
13.3.1 构造 314
13.3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装置与构筑物 314
13.3.2 型式 315
13.4.1 填料特性和要求 318
13.4 填料特性与选用 318
13.4.2 填料种类与选用 319
13.6 设计计算 322
13.5 曝气系统选择 322
13.6.1 填料系统的设计计算 323
13.6.2 曝气系统的设计计算 329
13.7.1 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 333
13.6.3 排泥系统设计 333
13.6.4 过程控制设计 333
13.7 工程应用实例 333
13.7.2 城市废水处理 334
13.7.3 石油化工废水处理 338
13.7.4 印染废水处理 340
13.7.5 高浓度抗生素废水处理 345
参考文献 347
14.1 曝气生物滤池的发展历史及在国内外研究与应用情况 349
14 曝气生物滤池 349
14.2.2 BAF的分类 355
14.2 BAF的构造、分类及性能 355
14.2.1 BAF的构造 355
14.2.4 具有硝化与反硝化功能的BAF 356
14.2.3 滤料 356
14.3 BIOFOR型BAF 359
14.3.1 BIOFOR型BAF的种类 360
14.3.3 BIOFOR型BAF的优点 361
14.3.2 BIOFOR型BAF的特点 361
14.3.6 BIOFOR型BAF的曝气装置 362
14.3.4 BIOFOR型BAF的技术参数 362
14.3.5 BIOFOR型BAF的滤料 362
14.3.7 BIOFOR型BAF的预处理 363
14.3.8 BIOFOR工艺技术的应用 364
14.4.1 BIOSTYR型BAF的工作原理 365
14.4 BIOSTYR型BAF 365
14.4.3 BIOSTYR型BAF的优点 367
14.4.2 BIOSTYR型BAF的结构特点 367
14.4.4 BIOSTYR型BAF系统的设计参数 368
14.6 BIOPUR型BAF 369
14.5 Tetra Colox型BAF 369
14.7 BIOCARBONE型BAF 371
14.8 应用实例 372
14.9 开发及研究的方向 376
参考文献 377
15.1.1 基本原理 378
15 水解-好氧处理工艺 378
15.1 基本原理与工艺特点 378
15.1.3 水解(酸化)工艺与厌氧发酵的区别 379
15.1.2 水解-好氧工艺的开发 379
15.2.1 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 382
15.2 水解-好氧工艺的示范工程 382
15.2.2 北京密云污水处理厂 383
15.3 水解工艺对后续生物处理工艺的影响 384
15.4.1 芳香类化合物的水解及酸化 386
15.4 水解工艺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 386
15.4.2 萘的水解与降解 387
15.4.3 卤代烃的水解与降解 388
15.4.4 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实际应用 389
15.5.2 污泥中有机物的降解率 391
15.5 水解工艺的污泥处理 391
15.5.1 污泥处理的目的和手段 391
15.5.4 水解污泥的脱水性能 392
15.5.3 水解污泥的沉降与浓缩性能 392
15.5.5 污泥在生产装置条件下的脱水运行 393
15.6.2 不同类型废水的工艺设计参数 394
15.6 水解-好氧串联工艺与传统处理工艺的技术经济比较 394
15.6.1 水解工艺的适用范围及要求 394
15.6.3 水解-好氧工艺技术经济分析 395
参考文献 397
16.1 UASB反应器的构造特点 401
第4篇 厌氧生物处理法 401
16 UASB反应器 401
16.2.1 概述 403
16.2 UA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性质 403
16.2.2 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条件 404
16.2.3 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405
16.2.4 厌氧颗粒污泥的基本性质 406
16.3 UASB反应器的设计 408
16.3.1 UASB反应器所需容积及主要尺寸的确定方法 409
16.3.2 UASB反应器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 413
16.3.3 三相分离器的设计 415
16.3.5 UASB反应器设计实例 419
16.3.4 排泥系统的设计 419
16.4.2 UASB反应器生产性投产过程 422
16.4 UASB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 422
16.4.1 接种污泥的选择 422
参考文献 424
17.1 IC反应器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425
17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 425
17.2 IC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426
17.2.2 污泥性质 427
17.2.1 IC反应器的处理效能 427
17.2.3 沿反应器不同高度污泥浓度的变化 428
17.2.4 IC反应器的启动及颗粒污泥的培养 429
17.3 IC反应器流体循环流量的计算 431
17.4.1 IC反应器的技术优点 433
17.4 IC反应器的技术优点及国内外应用情况 433
参考文献 434
17.4.2 IC反应器的国内外应用情况 434
18.1.1 EGSB反应器的构造特点 435
18 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 435
18.1 EGSB反应器的构造特点与工作原理 435
18.2 EGSB反应器的运行性能 436
18.1.2 EGSB反应器的工作原理 436
18.3 EGSB反应器的应用实例 439
参考文献 442
19.1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原理 443
19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 443
19.2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类型 444
19.3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水力特性 446
19.4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和污泥颗粒化 447
19.5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工艺特性及机理 450
20 厌氧生物滤池 451
19.6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应用 454
19.7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前景 459
参考文献 460
20.1 厌氧生物滤池的构造原理 461
20.2.1 厌氧生物滤池的设计参数计算 462
20.2 厌氧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 462
20.2.2 填料的选择 465
20.2.3 几种不同类型的厌氧生物滤池 468
20.3.2 厌氧生物滤池的运行 472
20.3 厌氧生物滤池的运行特性 472
20.3.1 厌氧生物滤池的启动 472
20.3.3 温度与pH值的影响 473
20.3.4 反应器的填料高度对处理效率的影响 474
20.4 厌氧生物滤池的应用状况 475
20.3.5 固体停留时间对厌氧生物滤池的影响 475
20.3.6 反应器的堵塞与控制 475
参考文献 477
21.1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工作原理 479
21 两相厌氧消化生物处理工艺 479
21.2.1 相分离的方法 481
21.2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相的分离 481
21.2.2 相分离对中间代谢产物的影响 482
21.2.3 相分离的实现对整个工艺的影响 484
21.2.4 相分离后两相反应器之间的相互关系 486
21.3.1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微生物学 487
21.3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微生物学与动力学 487
21.3.2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动力学 488
21.4.1 工艺分类 493
21.4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应用实例 493
21.4.2 工艺应用实例 495
21.6 对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评价 503
21.5 温度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简介 503
参考文献 504
22.1 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与特点 507
第5篇 新兴的生物处理技术 507
22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 507
22.2 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概述 509
22.3.1 膜材料 511
22.3 膜材料与膜组件 511
22.3.2 膜组件 512
22.4.1 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废水 514
22.3.3 膜-生物反应器中适用的膜材料与膜组件 514
22.4 固液分离膜-生物反应器 514
22.4.2 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业废水 518
22.4.3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 519
22.4.4 膜污染及其影响因素 521
22.5.1 曝气膜-生物反应器 524
22.5 其他类型的膜-生物反应器 524
26.6.3 工艺设计 525
22.5.2 萃取膜-生物反应器 525
参考文献 526
23 生物强化技术 528
23.1 概述 528
23.2 高效微生物的选育 529
23.3 生物强化技术的作用机理 533
23.4 生物强化系统中微生物存活及活性检测技术 533
23.5 生物强化系统的动力学研究 534
23.6 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方式 534
23.6.1 直接投加高效降解微生物或辅助营养物 534
23.6.2 投加固定化微生物 539
23.7 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 541
23.7.1 焦化废水处理 541
23.7.2 制药废水处理 543
23.7.3 印染废水处理 543
23.7.4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 544
23.7.5 垃圾渗滤液处理 545
23.8 生物强化技术的效果评价 546
23.9 生物强化系统的优化设计 548
参考文献 549
24 生物脱氮除磷系统 551
24.1 生物脱氮原理 551
24.1.1 废水中氮磷的来源与脱氮除磷的必要性 551
24.1.2 生物硝化及反硝化过程及原理 552
24.2.2 UCT工艺 557
24.2.1 改良的Ludzack-Ettinger脱氮工艺 557
24.3.1 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 558
24.3 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与运行 558
24.4.1 生物除磷的功能 559
24.3.2 生物脱氮工艺的运行 559
24.4 生物除磷原理 559
24.4.2 生物除磷过程与机理 560
24.5 生物除磷的工艺流程 561
24.6.1 同步脱氮除磷的A1-A2-O工艺 562
24.6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其工程应用实例 562
24.6.2 Bardenpho脱氮除磷工艺 564
24.6.3 VIP脱氮除磷工艺 565
24.6.4 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 566
24.6.5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 568
24.7.1 化学法除磷的原理与方法 572
24.7 生物法与化学法结合的脱氮除磷工艺 572
24.7.2 Phostrip工艺 574
24.7.3 化学强化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575
参考文献 579
25.1.1 生物稳定塘系统发展回顾 583
第6篇 废水的天然净化系统 583
25 废水生物稳定塘处理 583
25.1 生物稳定塘系统概述 583
25.1.3 生物稳定塘的适用条件 584
25.1.2 生物稳定塘的特点 584
25.2.1 生物稳定塘的工作原理 585
25.2 生物稳定塘的工作原理与类型 585
25.2.3 各类生物稳定塘的工艺特性及选择 586
25.2.2 生物稳定塘分类 586
25.3.1 生物稳定塘设计的一般规定 587
25.3 生物稳定塘各论 587
25.3.2 生物稳定塘计算公式 588
25.3.3 曝气塘 589
25.3.4 好氧塘 590
25.3.5 兼性塘 594
25.3.7 综合生物塘 596
25.3.6 厌氧塘 596
25.4 生物稳定塘对大肠杆菌的去除 597
25.5.1 影响生物稳定塘处理效率的因素 598
25.5 生活稳定塘系统优化 598
25.6.1 胶州市氧化塘 599
25.5.2 生物稳定塘系统的组成与优化 599
25.6 国内外工程实例 599
25.6.2 美国几个兼性塘的资料 601
参考文献 603
26.1.1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发展历史 605
26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 605
26.1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概述 605
26.2.1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工艺类型 606
26.1.2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606
26.2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工艺类型和净化原理 606
26.2.2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各种工艺类型的比较 610
26.2.3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净化原理 611
26.3.1 水力负荷的计算 616
26.3 慢速渗滤系统的设计 616
26.3.3 土地面积需要量的计算 618
26.3.2 主要设计参数 618
26.4.1 水力负荷 619
26.3.4 布水系统的选择 619
26.4 快速渗滤系统的设计 619
26.4.2 淹水期与干化期之比 620
26.4.5 预处理要求 621
26.4.3 废水投配速率 621
26.4.4 渗滤池面积的确定 621
26.5.1 工艺参数 622
26.5 废水地表漫流系统的设计 622
26.5.2 工艺性能与设计计算 623
26.6.1 地下渗滤系统的类型 624
26.6 地下渗滤系统的设计 624
26.6.2 预处理要求 626
26.7 废水土地处理工艺系统的规划 628
26.7.1 第一阶段规划 629
26.7.2 第二阶段规划 631
参考文献 632
27.1.1 有关定义 634
27.1 概述 634
27 构筑湿地废水处理技术 634
27.1.2 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635
27.1.3 人工湿地的优点、特点与缺点 639
27.2.1 人工湿地的类型 640
27.2 人工湿地的类型与组成 640
27.2.2 人工湿地的组成 642
27.3 湿地系统的作用机理 647
27.4.1 设计参数与技术要求 649
27.4 湿地系统的工艺结构与设计 649
27.4.2 湿地的组合 652
27.4.3 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 654
27.4.4 湿地系统处理污泥 655
27.5.1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工业废水 656
27.5 人工湿地系统的应用与工程实例 656
27.5.3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泥 658
27.5.2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农业废水 658
27.6.1 我国人工湿地处理废水的发展 660
27.6 国内外人工湿地应用实例 660
27.5.4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雨水 660
27.6.2 国外人工湿地的应用实例 662
参考文献 669
28.1 概述 673
28 高效低耗曝气设备 673
第7篇 有关处理技术与设备 673
28.2 空气的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675
28.3 鼓风曝气系统的组成与空气扩散装置 678
28.4.1 微孔曝气扩散器 679
28.4 空气扩散装置类型、构造与特性 679
28.4.2 中大气泡扩散器 682
28.5.1 空气扩散装置的评价 683
28.5 空气扩散装置的评价与选择 683
28.5.2 空气扩散装置的选择 685
28.6 工程应用实例——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曝气系统的改造 686
参考文献 687
29.1.1 水源水污染概况和水质特性 688
29.1 概述 688
29 微污染水源水的生物处理 688
29.1.2 当前净水工艺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692
29.2.1 痕量有机物生物降解 696
29.2 相关原理 696
29.2.2 分子质量与可生化特性 697
29.2.3 各种工艺的互补性 698
29.2.5 氮的好氧反硝化 699
29.2.4 生物对藻类的净化 699
29.2.6 生物过滤除铁除锰 700
29.2.7 影响生物氧化效率的因素 701
29.3.1 生物预处理 702
29.3 基本净化工艺 702
29.3.2 生物强化混凝 709
29.3.3 生物强化过滤 710
29.3.4 深度处理生物化 718
29.3.5 生物强化全流程 721
29.4.1 一般污染水源的组合净化工艺的比较 722
29.4 组合净化工艺 722
29.4.2 重有机污染水源的组合净化工艺 726
29.4.3 富营养化水源的组合净化工艺的选择 728
29.5.1 上海惠南水厂生物预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 729
29.5 实例 729
29.5.2 采用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对淮河(蚌埠段)饮用水源的预处理 731
参考文献 732
30.2.1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 734
30.2 城市废水一级强化处理的主要方法 734
30 城市废水一级强化处理 734
30.1 发展历史回顾 734
30.2.2 生物絮凝吸附强化一级处理 740
30.3.1 药剂种类及投药量的确定 743
30.3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城市废水的工艺设计 743
30.2.3 改善反应器性能强化一级处理 743
30.4 化学强化沉淀技术的应用 747
30.3.2 构筑物设计 747
参考文献 750
30.5 应用条件和前景 750
31.2 污泥的分类与特性 752
31.1 概述 752
31 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 752
31.3 污泥处理、处置的任务与发展 754
31.3.1 国内外废水污泥的处理、处置与利用概况 755
31.3.2 污泥稳定化的定义和评价方法 756
31.4.1 污泥浓缩技术 759
31.4 污泥浓缩与脱水技术 759
31.4.2 污泥脱水技术 762
31.4.3 污泥化学调质 763
31.4.4 污泥脱水机械 764
31.5.1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766
31.5 污泥消化与堆肥技术 766
31.5.2 污泥堆肥化技术 768
31.6 污泥焚烧与能源回收技术 774
31.6.1 污泥焚烧处置技术 774
31.6.2 能源回收利用技术 775
31.7 其他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778
参考文献 781
第8篇 城市废水处理厂 785
32 工业废水与城市废水的合并处理 785
32.1 概述 785
32.2 工业废水的可生物处理性 786
32.2.1 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可净化性概述 786
32.2.2 废水可生物降解性的研究与发展 787
32.2.3 废水的厌氧生物降解性 790
32.2.4 废水的好氧生物降解性 798
参考文献 842
33 城市废水净化水的再利用 844
33.1 概述 844
33.2.1 城市废水净化水回用对象 846
33.2 废水净化水回用对象及水质要求 846
33.2.2 废水回用中不同用途的水质要求 847
33.3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与工艺选择 854
33.3.1 废水深度处理单元技术 855
33.3.2 废水深度处理工艺选择与相应用途 856
33.4 国内外城市废水净化后回收利用途径与工程实例 858
33.4.1 国内外城市废水回用状况 858
33.4.2 工程应用实例 863
参考文献 865
34 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废水处理厂的规划和建设 866
34.1 概述 866
34.1.1 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废水处理厂建设概况 866
34.1.2 国外城市下水道系统与城市废水处理厂建设概况 869
34.2 我国城市下水道系统和城市废水处理厂建设的目标、技术政策及支撑能力 877
34.2.1 我国城市下水道系统与城市废水处理厂建设的目标 877
34.2.2 我国城市下水道及城市废水量的预测 878
34.2.3 技术政策 881
34.2.4 支撑能力分析 882
34.3 城市排水系统和城市废水处理厂的规划 886
34.3.1 规划的基本原则 886
34.3.2 规划中若干问题的对策 887
34.4.1 北京市城市下水道与废水处理厂系统的总体规划与建设 893
34.4 城市废水处理厂规划与建设实例 893
34.4.2 日本东京市下水道与废水处理厂系统的总体 898
规划与建设 898
参考文献 902
35 城市废水处理厂的设计、运行与管理 903
35.1 城市废水处理厂的厂址选择 903
35.1.1 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903
35.1.3 排水与水源保护 912
35.1.2 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912
35.1.4 排放与利用的关系 914
35.2 城市废水处理厂的工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914
35.2.1 应该考虑的若干问题 914
35.2.2 处理工艺和流程的选定及注意事项 914
35.3 城市废水处理厂的设计 929
35.3.2 工艺流程 930
32.2.5 有毒化合物的生物检测与评价 930
35.3.1 总平面布置 930
35.3.3 主要构筑物设计 932
32.3 城市废水处理厂系统接纳工业废水的条件 934
35.4 城市废水处理厂的运行与管理 945
35.4.1 城市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 945
35.4.2 污泥系统的运行 947
35.4.3 去除致病菌的效果 948
35.5 城市废水处理厂的仪器仪表与自动控制 949
35.5.1 仪器仪表 949
35.5.2 城市废水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951
参考文献 952
附录 我国城市废水处理厂概况 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