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叙 1
第一节 印度之国土及民族 1
第二节 印度文明发达之概况 10
第三节 哲学与宗教之关系及其发达 26
第四节 本书之组织及内容 31
本论 39
第一篇 吠陀之宗教与哲学 39
第一章 吠陀本集总论 39
第一节 梨俱吠陀本集 41
第二节 沙磨吠陀本集 44
第三节 夜柔吠陀本集 45
第四节 阿闼婆吠陀本集 48
第二章 吠陀之神话 56
第一节 概观 56
第二节 第一类 梨俱吠陀之主要神 62
一 天界之神格 66
二 空界之神格 79
三 地界之神格 86
第三节 第二类 自然神以外诸神格 92
一 动植物神及庶物神 93
二 魔神 98
三 低级群神 100
第三章 神人之关系 105
第一节 地位的关系 105
第二节 祭式 108
第三节 咒法 114
第四节 死后之运命观 120
第四章 吠陀之哲学思想 130
第一节 梨俱吠陀哲学思想之兴起 130
第二节 梨俱吠陀之统一的宇宙观 137
甲 概观 137
乙 哲学的赞歌译意 140
丙 哲学的赞歌注释 150
第三节 阿闼婆吠陀之哲学思想 164
第二篇 梵书 175
第一章 总说 175
第二章 梵书之神观并其传说 183
第三章 梵书之实际方面 192
第四章 梵书之哲学 193
第一节 概观 193
第二节 初期 生主 196
第三节 中期 梵 204
第四节 终期 自我 211
第五节 轮回说之起原 220
第三篇 奥义书 229
第一章 总说 229
第二章 本体论(梵=我) 247
第一节 本体之寻究法 247
第二节 本体之性质 257
第三章 现象论(梵之显相) 269
第一节 本体与现象之关系 269
第二节 现象生起之次第及其种类 276
第四章 终局论(轮回解脱) 286
第一节 轮回论 286
第二节 解脱论 291
第五章 结论 奥义书思想之矛盾及其由来 297
第四篇 经书(婆罗门教之实际的方面) 303
第一章 总说 303
第二章 律法 316
第一节 四姓之职制 316
第二节 再生族通制之四时期 336
第三节 种姓之分化论 331
第三章 祭祀仪礼 336
第一节 家庭的祭典 336
第二节 天启的祭典 357
一 祭官祭主三火 358
二 供养祭 363
三 苏摩祭 370
第五篇 奥义书终期学派之开展 383
第一章 诸学派兴起之原因与其种类 383
第二章 诸学派之共通思想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