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第二章 机构设置 6
第一节 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6
第二节 乌下江采育林场 8
第三节 德顺楠竹采育林场 9
第四节 林业基层单位 10
第三章 自然地理 15
第一节 地理位置 15
第二节 地形地貌 15
第三节 地质结构 17
第四节 气候 19
第五节 自然灾害 21
第四章 森林资源 24
第一节 森林变迁 24
第二节 资源分布 26
第三节 森林植被 31
第四节 主要树种 34
第五节 珍贵稀有树种 37
第六节 速生乡土树种 50
第七节 特殊用材树种 57
第八节 其他资源树种 58
第九节 黎平县树种名录 61
第十节 林副土特产品 99
第五章 规划设计 103
第一节 林业调查 103
第二节 林业设计 111
第三节 林业区划 112
第六章 山林权及经营形式 114
第一节 建国前私有制时期 114
第二节 土地改革时期 118
第三节 合作化时期 121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时期 123
第五节 林业“三定” 125
第七章 营林生产 127
第一节 采种 127
(附:黎平县历年采种统计表) 131
第二节 育苗 131
(附:黎平县历年采种统计表) 134
第三节 造林 134
(黎平县历年采种统计表) 141
第四节 林粮间作 141
第五节 抚育及抚育间伐 142
第六节 封山育林及马尾松飞子成林 146
第七节 四旁植树 148
第八节 造林补助资金投入与使用 151
第一节 国营花坡林场 155
第八章 国营林场及乡村林场 155
第二节 国营东风林场 159
第三节 民营胜利林场 164
第四节 罗叶寨五老林场 165
第五节 潘老乡林场 165
第六节 中潮区林场 166
第七节 岩洞区林场 167
第八节 永从乡“三八”林场 167
第九节 中潮村林场 168
第十节 联户林场与户办林场 168
(附:黎平县历年乡村林场统计表) 170
第九章 森林保护 170
第一节 清朝和民国时期森林保护概况 170
第二节 建国后护林组织机构 171
第三节 护林联防机构 171
第四节 公安林业派出所 173
第五节 山林火灾 175
(附:狗平县历年山林火灾统计表) 177
第六节 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 177
第七节 森林病虫害 179
第八节 山林纠纷 180
第九节 防护设施 182
第十节 护林防火公约 183
第十章 森林利用 186
第一节 建国前木材的采伐及经营 186
第二节 建国后木材的采伐与收购 188
(附:黎平县历年木材收购统计表) 191
第三节 木材运输 191
第四节 木材销售 193
(附:黎平县历年木材销售统计表) 196
第五节 民用建筑耗材 196
第六节 民用燃料耗材 197
第七节 制材及竹器加工 199
第八节 林化生产 201
(附:黎平县历年林化产品统计表) 203
第九节 木竹产品价格 203
第十一章 基本建设 205
第一节 林区公路 205
(附:黎平县林区公路修筑统计表) 210
第二节 河道整治 210
第三节 房屋建设 211
第四节 动力机械建设 212
第十二章 林业财务 215
第一节 财务管理 215
第二节 企业财务 216
第三节 事业财务 220
第四节 育林基金 224
第五节 基建投资 226
第六节 固定资产 227
第七节 全县林业收入概况 228
第八节 林业为国家积累资金概况 231
第十三章 科技教育 236
第一节 科技组织机构 236
第二节 科技队伍 237
(附:黎平县林业局科技人员姓名录) 240
第三节 科研及成果 240
第四节 技术推广 244
第五节 黎平林业学校 246
第十四章 大事记 249
第十五章 林区风貌 255
第一节 南泉山风景林 255
第二节 高孖“美斑王” 256
第三节 太平山楠竹林 259
第四节 乌嘎冲鹅掌楸天然林 261
第五节 弄相山原始森林 263
第六节 珍稀古木 265
第十六章 史料及附录 269
第一节 林业部门历届负责人简况 269
(附:黎平县林业局历届负责人简况表) 271
(附:乌下江采育林场历届负责人简况表) 271
(附:德顺楠竹林场历届负责人简况表) 271
第二节 省、州林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271
第三节 《黎平林业报》 272
第四节 重要文献录 275
第五节 《贵州通志》摘抄 278
第六节 《黎平府志》摘抄 280
第七节 贵州文史资料摘抄 283
第八节 林谚 286
编志始末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