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结构力学的对象和任务 1
§1.2.结构计算图的概念 3
§1.3.结构计算图的分类 4
§1.4.平面杆件系统的支座分类 6
目录 9
著者的话 9
第二章 结构的机动分析 9
§2.1.由刚体组成的平面机动链的自由度 9
§2.2.例题和习题 11
§2.3.铰接杆件平面系统的自由度 13
§2.4.例题和习题 15
§2.5.几何不变平面系统的组成原理 15
§2.6.瞬变系统 17
§2.7.系统机动分析的步骤 19
§3.1.图解法在结构力学中的作用 20
第三章 结构力学的图解法和索多边形 20
§3.2.力多边形和索多边形图上的标志 21
§3.3.应用索多边形确定平面力系的静力矩 23
§3.4.在节点传递荷重下M图和Q图的作法 25
§3.5.多跨静定梁M图和Q图的作法 26
§3.6.史料简述 30
第四章 影响线通论及其应用实例 31
§4.1.影响线的概念 31
§4.2.绘制影响线的静力法;简梁的影响线 32
§4.3.多跨梁的内力影响线 38
§4.4.影响线纵坐标的因次 40
§4.5.静止集中力系的影响 41
§4.6.按照任何规律分布的静止连续荷重的影响 42
§4.7.关于影响线直线部分的一种特性 44
§4.8.节点荷重的影响 44
§4.9.绘制影响线的机动法 45
§4.10.用机动法绘制影响线的例题和习题 48
§4.11.三角形影响线的最不利荷重 49
§4.12.多边形影响线最不利的列车荷重 52
§4.13.承受均布荷重时任何影响线的最不利载荷 53
§4.14.具有同一集度的均布荷重系统的最不利位置 54
§4.15.影响线的微商及其应用 55
§4.16.绕固定作用点转动的集中力的影响(影响圆) 56
§4.17.史料简述 58
第五章 静定系统的通性 60
§5.1.什么是静定杆件系统 60
§5.2.分未知数为两组 60
§5.3.系统的静定性和几何不变性之间的关系 61
§5.4.瞬变的静力判据·零荷重法 62
§5.5.在结构的基本部分和附属于其上的各构件中的内力 63
§5.6.平衡荷重的影响 65
§5.7.等效改换荷重的影响 66
§5.8.温度变化、支座移动和杆件长度不精确的影响 67
§6.1.基本概念 69
第六章 三铰拱 69
§6.2.确定支座反力的数解法 72
§6.3.弯矩M图 76
§6.4.竖向荷重下三铰拱轴的合理外形 78
§6.5.竖向荷重所引起的切力图和轴向力图 79
§6.6.求支座反力的图解法 81
§6.7.确定支座反力时对称性的利用 83
§6.8.合力多边形和压力曲线 84
§6.9.核心弯矩和法向应力 87
§6.10.H,M,Q和N的影响线 88
§6.11.应用零点绘制各同样的影响线 90
§6.12.习题 92
第七章 静定平面桁架计算·梁式和悬臂梁式桁架 93
§7.1.桁架的概念 93
§7.2.桁架的分类 94
§7.3.瞬变铰接杆件系统 100
§7.4.瞬变性的静力特征 101
§7.5.速度图的绘制 104
§7 6.检查瞬变性的机动法 106
§7.7.桁架的荷重 107
§7.8.确定桁架内力的一般方法及其衍变 108
§7.9.截断节点法 109
§7.10.节点平衡的特殊情形 112
§7.11.内力图(马克思魏尔-克烈莫那图) 115
§7.12.轮廓内部的节点承受荷重时的图解法 120
§7.13.具有交叉杆件桁架的图解法 121
§7.14.应用荷重分解的图解法 122
§7.15.截面法 123
§7.16.例题·有平行弦杆和斜杆式腹杆的桁架(图197) 124
§7.17.例题·有不平行弦杆和斜杆式腹杆的桁架(图203) 128
§7.18.截面法应用于比较复杂的情况 131
§7.19.合力法 134
§7.20.两截面法或多截面法 135
§7.21.杆件代替法(亨奈贝尔格法) 136
§7.22.桁架对称性的利用·将外荷重分解成对称和反对称的方法 139
§7.23.机动法·用速度图求内力 140
§7.24.在非节点荷重下的桁架计算 142
§7.25.组合桁架的计算 144
§7.26.史料简述 147
第八章 梁式和悬臂梁式桁架中内力的影响线 149
§8.1.用截面法或节点法作影响线 149
§8.2.习题 156
§8.3.瞬时转动中心的应用 159
§8.4 较复杂系统的瞬时转动中心的作法 164
§8.5.速度图的应用 165
第九章 推力桁架和推力联合系统 167
§9.1.三铰拱式桁架(腹杆式的三铰拱)(图249) 167
§9.2.关于悬跨系统的一般知识 169
§9.3.用加劲梁增强的悬链的计算 171
§9.4.多弦索多边形和关于缆索桁架一般理论的概念 174
§9.5.辐射缆索桁架计算例题 178
§9.6.例题和习题 180
第十章 平面桁架的杆件和节点的位移 184
§10.1.概论 184
§10.2.位移图(韦洛图)的概念 185
§10.3.在比较一般情形下的位移图的作法 188
§10.4.将挠度线当作索多边形来绘制 190
第十一章 空间桁架 195
§11.1.计算空间桁架的意义 195
§11.2.空间力的合成 195
§11.3.把力分解为和它交在一点的三个分力 197
§11.4 把力分解到六个方向上的一些情形 200
§11.5.把力分解到六个方向上的一些不确定的情形 201
§11.6.空间桁架的几何不变性和不动性的特征 202
§11.7.习题和例题 206
§11.8.用截断节点法求桁架内力 209
§11.9.分解桁架为平面系统以求内力 211
§11.10.用杆件代替法求内力 212
§11.11.静定“双片结构”各构件的内力计算 215
第十二章 超静定系统的计算问题 218
§12.1.什么是超静定杆件系统 218
§12.2.确定多余约束数目的公式 219
§12.3.有多余约束的系统之特性 222
§12.4.计算方法的分类 224
第十三章 弹性系统的基本定理 226
§13.1.基本概念 226
§13.2.广义力和广义位移 227
§13.3.“静力”作用的外力功·克拉必隆定理 229
§13.4.例题 230
§13.5.平面弹性杆件系统的内力功 231
§13.6.关于外力功和内力功的若干说明 235
§13.7.可能位移原理应用于弹性系统 236
§13.8.可能位移原理应用于实变位·位能 237
§13.9.功的互等定理 238
§13.10.关于位移互等的马克思魏尔定理 240
§13.11.关于位移因次的见解 242
§13.12.挠度线作为位移影响线 244
§13.13.关于反力互等的雷理定理 245
§13.14.反力和位移的互等 247
§13.15.位能的偏微商·卡斯第里安诺定理 249
§13.16.史料简述 252
第十四章 杆件系统位移的确定 253
§14.1.静定系统内力图的绘制 253
§14.2.外在的影响:荷重、约束的位移和温度 255
§14.3.平面杆件系统位移的一般公式 257
§14.4.选择单位力的例子 261
§14.5.在静定系统内由于外荷重而引起的位移 263
§14.6 当内力图之一是直线图形时计算积分的规则 266
§14.7.在超静定系统中由于外荷重引起的位移 270
§14.8.在静定及超静定系统中的温度位移 271
§14.9.由于支座或其他约束的移动所引起的位移 274
§14.10.用弹性荷重绘制曲杆或折杆的挠度线 279
§14.11.史料简述 280
第十五章 力法原理 282
§15.1.基本系统和基本(多余)未知数 282
§15.2.用于计算外荷重作用的力法正则方程组 285
§15.3.用于计算温度作用的正则方程组 286
§15.4.已知支座位移情形下的正则方程组 287
§15.5.用于计算荷重、温度和支座位移联合作用的正则方程组 289
§15.9.史料简述 289
第十六章 连续梁的计算 291
§16.1.连续梁的一般概念 291
§16.2.多余约束的数目·基本系统的选择 292
§16.3.在外荷重作用下连续梁的计算·三弯矩方程式 294
§16.4.例题和习题 301
§16.5.弯矩定点比和弯矩定点 305
§16.6.应用弯矩定点比作内力图 310
§16.7.弯矩影响线的绘制 313
§16.8.切力影响线的绘制 318
§16.9.支座反力影响线的绘制 319
§16.10.把影响线当作挠曲线来绘制 320
§16.11.最不利的荷重 321
§16.12.支座移动的计算 324
§16.13.具有弹性-移动支座的连续梁 326
§16.14.用预设弯矩法或预设应力法计算连续梁的概念 330
§16.15.史料简述 331
第十七章 用力法计算简单刚架和超静定拱 332
§17.1.基本概念 332
§17.2.具有一个多余未知数的刚架计算 333
§17.3.关于对称系统正则方程式的简化·具有三个多余约束的刚架的计算 339
§17.4.借引用刚臂更进一步地简化同样刚架的计算 344
§17.5.具有系杆二铰拱的计算 345
§17.6.系杆柔度的影响·M,Q,N图·压力曲线 350
§17.7.影响线的绘制 354
§17.8.温度影响的计算 357
§17.9.无铰拱·基本系统的选择·确定系数的数解法和图解法 359
§17.10.内力图的绘制·压力曲线 365
§17.11.影响线的绘制 367
§17.12.温度和收缩作用的计算 372
§17.13.支座位移作用的计算 374
§17.14.具有弹性支座的对称拱的计算 376
第十八章 超静定桁架的计算 380
§18.1.超静定桁架概论 380
§18.2.截面的选择 380
§18.3.具有一根多余杆件的桁架的计算 382
§18.4.具有一根多余杆件的桁架影响线的绘制 385
§18.5.具有几根多余杆件的桁架的计算 386
§18.6.用已知应力法计算桁架 388
第十九章 用力法计算复杂刚架系统 391
§19.1.概论 391
§19.2.关于静定基本系统的内力图M和任何系统的内力图Q,N的作法 391
§19.3.关于基本系统的合理选择 395
§19.4.组合内力图和组合未知数的特性 398
§19.5.组合未知数法应用示例 399
§19.6.由对称条件导出的补充简化 402
§19.7.几种基本系统的应用 403
§19.8.在水平(风)荷重作用下多跨多层刚架的近似计算 405
§19.9.用循序近似法解正则方程式(重复法) 406
§19.10.内力图和影响线的检查 408
§19.11.史料简述 411
第二十章 用变形法计算刚架系统 412
§20.1.刚架系统节点的弹性可动度 412
§20.2.变形法各系数的公式(反力公式) 414
§20.3.变形法的概念 420
§20.4.任何超静定平面杆件系统的变形法的正则方程式 423
§20.5.竖柱刚架的变形法方程式 427
§20.6.组成方程式举例 434
§20.7.温度作用的计算 435
§20.8.影响线的绘制 437
§20.9.用力法和变形法联合求解问题 437
§20.10.混合法 438
§20.11.史料简述 441
第二十一章 用力矩定点比法计算刚架 443
§21.1.在节点不移动的刚架内基本未知数的公式 443
§21.2.例题 447
§21.3.具有移动节点的刚架的计算 448
§21.4.多跨多层刚架在竖向荷重下的近似计算 452
第二十二章 由平板组成的棱柱形刚架的计算转化为平面杆件刚架的计算(В.З.伏拉索夫教授的方法) 455
§22.1.基本假定 455
§22.2.狭条刚架的平衡微分方程式 457
§22.3.例题 462
第二十三章 按极限荷重计算杆件系统 468
§23.1.引言 468
§23.2.承受永久荷重的超静定桁架的计算 469
§23.3.承受一次加载和卸载的静定梁的计算 473
§23.4.承受一次加载和卸载的超静定梁的计算 475
§23.5.一些意见 480
§24.1.稳定性计算的意义 482
第二十四章 结构稳定性的计算 482
§24.2.关于精确的和近似的计算 483
§24.3.确定具有有限多的与无限多个自由度的系统之临界荷重 484
§24.4.确定直杆的临界力的近似方法 489
§24.5.可能位移原理应用示例 491
§24.6.组成杆件的临界力 493
§24.7.关于用变形法计算刚架的稳定性的概念 496
§24.8.例题 501
§24.9.史料简述 502
第二十五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原理 504
§25.1.动力荷重的种类 504
§25.2.弹性系统的自由度 505
§25.3.运动的微分方程式和它的积分 506
§25.4.系统自然振动频率的确定 508
§25.5 例题 511
§25.6.杆件系统的强迫振动 512
§25.8.荷重短时作用的影响 513
§25.7.突加荷重的影响 513
§25.9.瞬间冲量的影响 514
§25.10.例题 516
§25.11.振动荷重的影响 517
§25.12.横向弯曲撞击的影响 519
§25.13.史料简述 521
第二十六章 挡土墙的计算原理 523
§26.1.概论 523
§26.2.库伦理论 524
§26.3.利勃哈理论和邦西莱图解法 528
§26.4.墙上土压力的公式 532
§26.5.总压力图和压力集度图 533
§26.6.临时荷重的影响 536
§26.7.土壤的被动压力(反推力) 538
§26.8.挡土墙的强度计算 540
§26.9.挡土墙的倾复和滑动计算 544
§26.10.史料简述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