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温玉明 1
第一篇 口腔颌面部肿瘤学的基础理论 13
第一章 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13
第一节 流行病学研究基本方法 李龙江 13
一、口腔颌面部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目的、内容、对象及特点 13
二、口腔颌面部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13
三、口腔颌面部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5
第二节 流行病学调查 18
一、发病率与患病率 18
五、组织来源 19
二、死亡率 19
三、构成比 19
四、性别和年龄 19
六、好发部位 20
七、发病因素与发病条件 20
第三节 病因学 20
一、化学因素 20
二、物理因素 27
三、生物因素 29
四、生活、饮食因素 30
五、激素因素 30
六、遗传因素 31
七、免疫因素 32
二、肿瘤原发灶所在部位 33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预后相关因素 陈江 33
一、肿瘤原发灶大小和范围 33
三、肿瘤原发灶浸润生长 33
四、肿瘤组织来源、分化程度及病理分型 34
五、瘤周组织变化 34
六、区域淋巴结转移 34
七、治疗方式 35
第二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细胞生物学调控机制 李龙江 36
第一节 细胞增殖与肿瘤 36
一、细胞增殖方式 36
二、细胞增殖周期 37
三、细胞增殖的调控 39
四、肿瘤恶性增殖的生物化学变化 40
五、肿瘤细胞增殖 41
第二节 细胞分化与肿瘤 42
一、细胞分化的过程及意义 42
二、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42
三、肿瘤细胞分化失常的生物化学 44
四、肿瘤细胞分化的控制 44
一、引言 45
二、癌的多步骤发生与凋亡 45
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肿瘤 陈江 45
三、细胞复制、分化和凋亡与恶性肿瘤分级的关系 46
四、口腔癌中细胞凋亡的评估 49
第三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分子生物学调控机制 51
第一节 原癌基因 杨湛 52
一、细胞周期素 52
二、ras基因 53
三、myc癌基因 55
四、c-erbB和EGFR癌基因 55
五、生长因子及受体与口腔癌 57
六、其它癌基因 58
第二节 肿瘤抑制基因 58
一、p53基因 58
三、Rb基因 60
二、CDKN2基因 60
四、nm23基因 61
一、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65
第三节 病毒因素 65
五、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协同作用 65
一、概述 66
二、其它病毒 66
第四节 染色体异常 66
二、染色体异常与口腔癌 67
第五节 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 陈江 68
一、bcl-2/Bax基因 68
二、p53基因 70
三、myc基因 71
四、Fas基因 71
第一节 肿瘤的免疫监控 73
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免疫机制 李龙江 73
一、肿瘤的抗原 74
二、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 74
第二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 78
一、肿瘤的弱免疫原性 78
二、MHC抗原明显降低 79
三、T抑制细胞 79
四、抑制性巨噬细胞 79
七、Fas/Fas L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 80
八、来源于肿瘤的免疫抑制因子 80
六、免疫促进 80
五、B7基因表达减弱或缺失 80
第五章 肿瘤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 82
第一节 内皮细胞的基本功能和相关结构 李龙江 82
一、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 82
二、内皮细胞间连接 83
三、血管调节 85
四、内皮细胞的异质性 87
第二节 肿瘤血管生成及其特点 李龙江 89
一、实验系统 89
二、肿瘤微血管的生成 91
三、肿瘤血管生成与转移 97
四、针对肿瘤血管的抗癌治疗 98
五、小结 102
第三节 癌周淋巴管生成及其特点 李龙江 潘剑 华成舸 102
一、淋巴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特点 103
二、淋巴管研究的常用方法 104
三、口腔不同组织内淋巴管结构、分布特点 107
四、口腔癌癌周组织淋巴管结构、分布特点 108
五、口腔癌癌周淋巴管增生的原因 108
二、肿瘤的发生 110
一、肿瘤的概念 110
第一节 肿瘤浸润 110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李龙江 杨湛 110
三、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11
四、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基础 112
五、肿瘤的浸润 112
第二节 肿瘤淋巴道转移 113
一、肿瘤的异质性 113
二、淋巴道转移的过程及机制 113
三、肿瘤淋巴道转移的靶向化疗 117
第三节 肿瘤血道转移 120
一、转移发生机制的学说 120
二、肿瘤血管生成形态结构特点与转移的关系 121
三、肿瘤细胞血行转移过程 122
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病理学基础 杨连甲 123
第一节 涎腺肿瘤的病理学分类 124
一、涎腺肿瘤的细胞分化 124
二、涎腺肿瘤的组织来源 125
三、涎腺肿瘤的形态发生 125
四、涎腺肿瘤的分类 126
五、牙源性肿瘤的分类 130
六、颌骨肿瘤 136
七、来源于口腔上皮的肿瘤 139
八、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肿瘤的分类 142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 143
一、良性肿瘤的生长特点和方式 143
二、肿瘤的生长速度和细胞周期 143
三、良性肿瘤的细胞分化 144
四、肿瘤生长和细胞凋亡 145
五、良性肿瘤的恶性变 147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 147
一、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生长特性 147
二、恶性肿瘤细胞的分化和间变 148
三、恶性肿瘤的转移 149
四、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149
第四节 病理学因素与肿瘤病人的预后 151
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151
二、宿主抗肿瘤反应及肿瘤免疫 152
三、肿瘤预后和血管形成 153
五、肿瘤发生的部位 154
四、肿瘤的异质性 154
第八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微生物感染 华成舸 156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微生物感染的特点 156
一、口腔颌面部肿瘤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 156
二、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病原微生物 160
三、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感染对治疗的影响 161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微生物感染的防治 161
一、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感染的预防 161
二、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感染的治疗 165
三、抗生素的应用 165
第一篇参考文献 171
二、口腔颌面外科检查 181
第一节 临床检查 潘剑 陈江 181
一、病史采集 181
第九章 临床检查 181
第二篇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诊断技术 181
三、影像学检查 184
四、病理学检查 185
五、肿瘤标志物 186
六、关于囊性肿瘤的诊断 187
七、关于多原发癌瘤的诊断 187
第二节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TNM分类分期标准 康非吾 温玉明 189
一、TNM分类分期标准的发展历史 189
二、TNM分类分期的目的 190
三、TNM分类的基本原则 190
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TNM分类分期 191
五、TNM分类的其他补充标志 191
四、TNM临床分期原则 191
第十章 组织形态学检查 202
第一节 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 蒋维忠 202
第二节 细胞穿刺活检 208
第三节 免疫组织化学 209
第四节 酶组织化学检查 210
第五节 电子显微镜检查 杨连甲 213
第六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215
第七节 其他形态学检查 216
第十一章 影像学检查 218
第一节 X线检查原则与方法 王虎 218
一、X线影像诊断的原则 218
二、口腔颌面部常规X片投照技术 220
三、造影检查 223
第二节 颌骨肿瘤与瘤样病变的X线表现 230
一、颌骨囊肿 230
二、牙源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237
三、颌骨非牙源性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253
四、颌骨恶性肿瘤 259
五、转移瘤 268
六、系统性疾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 269
七、涎腺肿瘤 274
第三节 超声波检查 文晓蓉 袁朝新 275
一、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及超声技术的发展 275
二、口腔颌面部超声检查的适应证及操作技术 276
三、正常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大涎腺及甲状腺的声像图表现 276
四、口腔及颌面部囊性病变 279
五、涎腺肿瘤 280
六、甲状腺肿瘤 282
七、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 285
八、其他肿瘤 287
第四节 CT和MRI检查 邓开鸿 287
一、CT检查 287
二、MRI检查 288
三、口腔颌面部正常CT和MRI表现 290
四、口腔颌面部囊肿 297
五、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 299
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305
七、口腔颌面部其他疾患 311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 管昌田 312
一、概述 312
二、放射性核素唾液腺显像 313
三、颌面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317
四、放射性核素颈淋巴结显像 319
五、甲状腺显像 321
六、放射性核素肿瘤显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的应用 323
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检查 姜愚 彭枫 魏于全 326
第一节 口腔肿瘤标志物和癌基因检测 326
一、口腔肿瘤标志物和癌基因 326
二、口腔肿瘤标志物和癌基因检测技术 331
第二节 肿瘤的免疫检测 331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 332
二、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评估 332
第二篇参考文献 334
一、色素痣 339
第三篇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339
第十三章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瘤样病变 王晓毅 339
二、角化棘皮瘤 340
三、假上皮瘤样增生 341
四、牙龈瘤 341
五、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342
六、创伤性神经瘤 343
第十四章 口腔颌面部囊性病变 赵怡芳 344
第一节 软组织囊肿 344
一、皮脂腺囊肿 344
二、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344
三、甲状舌管囊肿 345
四、鳃裂囊肿 346
五、口内淋巴上皮囊肿 347
七、成人牙龈囊肿 348
八、鼻唇囊肿 348
六、婴儿牙龈囊肿 348
第二节 颌骨囊肿 349
一、根尖囊肿 349
二、牙旁囊肿 350
三、牙源性角化囊肿 350
四、含牙囊肿 352
五、萌出囊肿 353
六、牙周侧方囊肿 353
七、腺牙源性囊肿 353
八、鼻腭管囊肿 354
十、创伤性骨囊肿 355
九、术后性上颌囊肿 355
十一、动脉瘤性骨囊肿 356
第十五章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良性肿瘤 曹选平 358
第一节 乳头状瘤 358
第二节 神经纤维瘤 359
第三节 神经鞘瘤 360
第四节 纤维瘤 361
第五节 脂肪瘤 362
第六节 颗粒细胞瘤 362
第七节 错构瘤及迷芽瘤 363
第八节 畸胎瘤 363
第九节 颈动脉体瘤 364
一、成釉细胞瘤 366
第一节 牙源性良性肿瘤 366
第十六章 口腔颌面部硬组织良性肿瘤 王晓毅 366
二、牙源性腺样瘤 369
三、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369
四、牙源性钙化囊肿 370
五、牙源性纤维瘤 370
六、牙源性粘液瘤 371
七、牙本质瘤 371
八、良性牙骨质母细胞瘤 371
九、牙瘤 372
十、成釉细胞纤维瘤 372
十一、成釉细胞牙瘤及成釉细胞纤维牙瘤 372
一、骨瘤 373
二、软骨瘤 373
第二节 骨源性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373
十二、牙源性鳞状细胞瘤 373
三、骨化性纤维瘤 374
四、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374
五、颌骨隆突 375
六、牙骨质化纤维瘤 375
七、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 375
八、巨大型牙骨质瘤 375
九、家族性颌骨肥大 375
十、骨巨细胞瘤 376
十一、巨细胞肉芽肿 376
第十七章 脉管瘤 刘流 378
第一节 血管瘤 378
第二节 淋巴管瘤 382
第一节 多形性腺瘤 384
第十八章 涎腺良性肿瘤 李金荣 384
第二节 沃辛瘤 392
第三节 嗜酸性粒细胞腺瘤 394
第四节 肌上皮瘤 395
第五节 基底细胞腺瘤 397
第六节 乳头状囊腺瘤 397
第十九章 甲状腺良性肿瘤 郑楠 王永福 399
第一节 甲状腺腺瘤 399
第二节 甲状腺囊肿 400
第一节 概述 402
一、癌前损害癌变的早期征象 402
第二十章 口腔癌前损害与口腔癌前状态 陈谦明 宣鸣 402
二、早期癌变的诊断方法 403
第二节 口腔白斑病 403
一、口腔白斑的定义及演变 403
二、流行病学 406
三、口腔白斑病的病因与病理学 406
四、白斑病发生、癌变及其防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407
五、口腔白斑病的分期、分级体系 410
六、口腔白斑病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411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412
八、治疗 414
九、口腔白斑癌变 415
四、鉴别诊断 417
三、诊断 417
一、临床表现 417
二、病理 417
第三节 口腔红斑病 417
五、治疗 418
第四节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418
一、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癌变 418
二、流行病学 418
三、病因学与病理生物学 418
四、病理学 419
五、临床表现 420
六、诊断 420
七、治疗 420
一、病因 421
第五节 口腔扁平苔藓 421
二、发病机制 422
三、口腔扁平苔藓的癌变问题 422
四、临床表现 425
五、诊断 425
六、治疗 425
第六节 其他口腔粘膜的癌前损害与癌前状态 426
一、与倒吸烟有关的腭部角化症 426
二、缺铁性咽下困难 426
三、梅毒 426
四、盘状红斑狼疮 426
五、着色性干皮病 426
六、大疱性表皮松解 426
第三篇参考文献 427
第二十一章 口腔颌面部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李龙江 433
第一节 舌癌 433
第四篇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433
第二节 颊癌 436
第三节 口底癌 438
第四节 牙龈癌 439
第五节 唇癌 440
第六节 腭癌 441
第七节 上颌窦癌 442
第八节 中央性颌骨癌 444
第九节 皮肤癌 445
第十节 口咽癌 446
第一节 骨肉瘤 449
第二十二章 口腔颌面部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黄洪章 449
第二节 软骨肉瘤 450
第三节 纤维肉瘤 451
第四节 脂肪肉瘤 452
第五节 横纹肌肉瘤 457
第六节 平滑肌肉瘤 460
第七节 神经纤维肉瘤 462
第八节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464
第九节 尤文肉瘤 467
第十节 血管内皮肉瘤 470
第十一节 其他肉瘤 471
一、滑膜肉瘤 471
二、卡波西肉瘤 472
三、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473
第二十三章 口腔颌面部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毛天球 475
第一节 恶性淋巴瘤 475
第二节 浆细胞肉瘤 480
第三节 中线致死性肉芽肿 481
第二十四章 其他组织源性恶性肿瘤 毛天球 483
第一节 恶性黑色素瘤 483
第二节 朗格汉斯细胞病 490
第三节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491
第四节 卡波西肉瘤 492
第五节 “滑膜”肉瘤 493
第六节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495
第八节 恶性间叶瘤 496
第七节 粘液瘤 496
第九节 恶性肌母细胞瘤 497
第十节 恶性畸胎瘤 497
第二十五章 涎腺恶性肿瘤 李金荣 499
第一节 粘液表皮样癌 499
第二节 腺样囊性癌 502
第三节 腺泡细胞癌 506
第四节 恶性多形性腺瘤 507
第五节 上皮-肌上皮癌 510
第六节 乳头状囊腺癌 512
第二十六章 甲状腺癌 王永福 郑楠 515
一、病因 515
二、病理特点 515
四、诊断 516
三、临床表现 516
五、治疗及预后 517
第二十七章 口腔颌面部转移瘤 华成舸 518
第一节 概述 518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转移瘤 519
第三节 面颈部淋巴结转移瘤 527
第四篇参考文献 530
第五篇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治疗 535
第二十八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原则与争议 535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 张志愿 郑家伟 535
一、良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535
二、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535
一、多学科治疗的概念 536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多学科治疗 张志愿 郑家伟 536
二、不同治疗方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537
三、多学科治疗的模式 537
四、多学科治疗的基本原则 538
五、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539
第三节 有关口腔颌面部肿瘤处理的争议 郑家伟 张志愿 541
一、诊断与分期 541
二、手术治疗 541
三、术后重建 542
第二十九章 口腔颌面部原发肿瘤的经典手术治疗方法 546
第一节 肿瘤外科手术的发展及基本原则 温玉明 546
一、肿瘤外科的发展概况 546
二、肿瘤外科的现状 547
三、肿瘤外科与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的关系 548
四、肿瘤外科的基本原则 552
一、肿瘤外科的基本类型 554
第二节 肿瘤外科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王昌美 554
二、肿瘤外科的特点 559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外科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李文 王昌美 温玉明 560
一、肿瘤外科的术前准备 560
二、肿瘤外科的术后处理 561
第四节 上颌骨切除术 王昌美 潘剑 温玉明 562
一、上颌骨的应用解剖 562
二、上颌骨部分切除术 564
三、上颌骨次全切除术 566
四、上颌骨全切除术 568
五、上颌骨扩大切除术 570
一、下颌骨的应用解剖 574
第五节 下颌骨切除术 王昌美 杨湛 温玉明 574
二、下颌骨方块切除术 575
三、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 577
四、双侧全下颌骨切除术 579
五、下颌骨缺损修复的基本原则 579
第六节 颌骨囊肿刮除术 赵怡芳 582
一、口内进路囊肿刮除术 582
二、口外进路囊肿刮除术 584
第七节 颌骨囊性病变开窗术 585
第八节 颌下腺摘除术 李金荣 586
第九节 舌下腺摘除术 588
第十节 腮腺切除术 590
一、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593
第十一节 甲状腺手术 王永福 李春华 593
二、甲状腺全切除术 595
三、甲状腺颈淋巴联合清扫术 595
第十二节 颅颌面联合切除术 王昌美 温玉明 596
一、颅颌面联合切除术的适应证 597
二、颅颌面联合切除术的手术类型 597
三、颅颌面联合切除术的术前准备 598
四、颅颌面联合切除术的麻醉方法 598
五、颅颌面联合切除术的手术方法 598
六、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术后缺损的修复 602
七、颅颌面联合切除术的并发症 602
一、肿瘤切除后缺损修复技术的发展 603
第十三节 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 王昌美 潘剑 温玉明 603
二、肿瘤切除术后立即修复的原则 604
三、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方法 604
四、当前组织缺损的修复水平 605
第十四节 肿瘤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陈江 605
一、与原发灶切除有关的并发症 605
二、神经功能失调 606
三、伤口裂开和瘘管形成 606
四、肩部功能障碍与疼痛 606
五、水肿 607
六、膈神经损伤 607
七、胸导管损伤 607
八、颈动脉破裂 607
十、出血 608
九、伤口感染 608
十一、锁骨压迫性骨折 609
十二、感觉缺失 609
十三、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 609
十四、重建板的并发症 610
第三十章 颈淋巴清扫术 温玉明 王昌美 陈亚多 612
第一节 应用解剖 613
第二节 舌骨上淋巴清扫术 617
第三节 肩胛舌骨上颈清术 619
第四节 单侧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 619
第五节 单侧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 624
第六节 双侧颈淋巴清扫术 626
一、舌癌或口底癌联合根治术 628
第七节 口腔颌面部原发癌肿与颈部淋巴组织的联合根治术 628
二、颊癌联合根治术 629
三、腮腺癌联合根治术 630
第八节 颈清扫术后颅内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及保留颈外静脉的意义 631
第九节 颈淋巴清扫术后肩综合征的防治 634
第十节 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的合理术式 636
第三十一章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 638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常用化学治疗药物 杨湛 陈绍维 638
一、烷化剂 639
二、抗代谢物 640
三、抗肿瘤抗生素 642
四、植物碱类 643
五、激素及激素拮抗剂 643
六、铂类化合物 644
第二节 肿瘤化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陈绍维 杨湛 645
一、综合治疗的原则 645
二、疗效评估 645
三、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646
四、细胞增殖动力学 646
五、根治的原则 648
六、对耐药的处理 649
七、生物反应调节剂配合使用 650
八、剂量强度 651
九、联合用药 651
十、常用的给药方式 654
十一、药物毒性及安全防护 656
二、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诱导化疗的发展状况 657
一、诱导化疗的目的及意义 657
第三节 术前诱导化疗 陈绍维 温玉明 657
三、诱导化疗的前景 660
第四节 术后辅助化疗 陈绍维 温玉明 660
一、辅助化疗的理论基础 660
二、术后辅助化疗的发展状况 660
三、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辅助化疗的应用前景 662
第五节 大剂量化疗 陈绍维 温玉明 662
一、大剂量化疗的理论依据 662
二、大剂量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 663
三、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663
第六节 姑息性化疗 陈绍维 温玉明 664
一、姑息性化疗的原则 664
二、姑息性化疗应注意的问题 664
三、姑息性化疗的现状及前景 665
第七节 靶向治疗 于大海 温玉明 666
一、理论基础 667
二、靶向栓塞药物制剂的种类 668
三、微球制剂化疗性栓塞后的体内行为 669
四、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671
第八节 淋巴化疗 于大海 温玉明 671
一、淋巴化疗的意义 671
二、淋巴化疗的历史 672
三、淋巴化疗的理论基础 672
四、淋巴化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673
五、淋巴化疗的方法 674
六、淋巴化疗药物制剂应该具备的条件 676
七、目前应用的各种淋巴化疗药物及剂型 676
一、化疗与放疗联合应用的理论基础 681
八、展望 681
第九节 化疗与放疗的联合应用 陈绍维 681
二、目前放化疗的结合应用方式 682
三、与放疗结合应用的化疗药物 682
四、放疗和化疗结合应用的前景 683
第三十二章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 685
第一节 放射肿瘤学原理及实践 郎锦义 685
一、放射治疗发展史 685
二、放射肿瘤学 685
第二节 颌面部恶性肿瘤体外放射治疗技术与实践 郎锦义 王捷 702
一、体外放射治疗在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原则 702
二、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实践 708
二、近距离治疗及现代近距离治疗的特点 724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 郎锦义 李涛 724
一、近距离治疗的历史 724
三、现代近距离治疗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725
四、近距离治疗放射源的强度、单位制及其源的刻度 725
五、近距离治疗剂量计算方法——Sievert积分法 727
六、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 728
七、近距离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730
第四节 颌面部肿瘤放射肿瘤学实践进展 谢春 732
一、生存质量与功能保护 732
二、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732
三、放射肿瘤学 732
八、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的联合 734
七、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发展 734
六、近距离治疗技术 734
五、重粒子线束治疗的应用 734
四、新影像诊断图像分析技术 734
第三十三章 化疗和放疗中并发症的综合防治 陈绍维 杨湛 736
第一节 肿瘤化疗中的并发症及防治 736
一、口腔、胃肠道反应 736
二、骨髓抑制 739
三、泌尿系统损伤 740
四、肝脏功能损伤 741
五、心血管毒性 741
六、肺脏损伤 742
七、生殖功能损伤 743
九、细菌和真菌感染 744
八、脱发 744
十、神经系统 745
十一、抗癌药的致癌作用 746
第二节 肿瘤放疗中的副作用及防治 746
一、放疗急性反应 747
二、放疗晚期反应 749
第三十四章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 郭伟 754
第一节 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 754
一、概述 754
二、口腔癌的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 755
第二节 免疫效应细胞治疗 756
一、免疫效应细胞的分类 756
三、免疫效应细胞临床的应用 757
二、免疫效应细胞的抗癌机制 757
第三节 细胞因子治疗 760
一、细胞因子的概述 760
二、细胞因子抗癌的机制及特点 760
三、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761
第四节 基因治疗 763
一、概述 763
二、癌基因 764
三、抑癌基因 764
四、基因治疗的策略 765
五、ElA腺病毒基因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 765
六、DNL细胞转TNF基因治疗舌癌的实验研究 768
第五节 生物治疗的问题和前景 769
第一节 简史 771
第三十五章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微波热疗 毛祖彝 梁新华 771
一、肿瘤热放疗的机制 772
二、肿瘤热化疗的机制 772
三、肿瘤热疗的其他机制 772
第二节 肿瘤热疗的机制 772
第三节 肿瘤热疗的热耐受性 774
一、定义和分类 774
二、热耐受性的机制 775
三、热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776
四、肿瘤临床热疗中的热耐受问题 777
第四节 热增敏剂 777
一、定义 777
二、种类及机制 777
一、热剂量的表述方法 779
第五节 热剂量 779
二、热效应的评价方法 780
三、热疗的测温方法 780
第六节 肿瘤热疗的加热方法 780
一、全身加热治疗方法 780
二、局部加热治疗方法 781
第七节 微波的生物医学效应 782
一、微波的定义及特性 782
二、微波的生物医学效应 782
一、具体操作 783
第九节 热化疗的实施及效果 783
二、病人的准备 783
三、热疗设备及药物的准备 783
第八节 热疗前的准备 783
三、微波对生物体的影响 783
一、适应证 783
二、治疗效果 784
三、典型病例介绍 784
第十节 热化疗注意事项及优缺点 789
一、热化疗的注意事项 789
二、热化疗的优缺点 789
第三十六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管昌田 790
第一节 骨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790
一、153钐-乙二胺甲撑膦酸治疗 790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治疗皮肤血管瘤 791
一、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 791
二、89锶治疗 791
二、放射性胶体局部注射治疗 792
第三节 131I治疗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 792
一、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 792
二、131I治疗病人的选择 793
三、治疗方法 793
四、疗效和随访 794
第四节 131I治疗甲状腺癌 794
一、131I治疗甲状腺癌的原理 794
二、131I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 795
三、131I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 796
四、疗效和副反应 797
五、关于甲状腺髓样癌的131I治疗 798
第一节 激光治疗 800
第三十七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其他治疗方法 谢春 800
第二节 冷冻治疗 802
第三节 中医治疗 803
第三十八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805
第一节 缺损重建的基本原则 唐休发 805
一、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意义及重要性 805
二、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特点 805
三、肿瘤术后缺损整复的分类与适应证 806
四、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整复常用的方法 806
五、保证组织瓣移植成功的要点 811
第二节 常用组织瓣技术和手术要点 王昌美 温玉明 高庆红 812
一、额部皮瓣 812
二、颞区带蒂瓣 817
三、颈胸旋转瓣 821
四、胸三角皮瓣 822
五、项部皮瓣 824
六、鼻唇沟皮瓣 825
七、舌瓣 828
八、腭瓣 830
九、颈阔肌肌皮瓣 832
十、舌骨下肌皮瓣 834
十一、胸锁乳突肌肌皮瓣 839
十二、斜方肌肌皮瓣 842
十三、胸大肌肌皮瓣 847
十四、背阔肌肌皮瓣 850
十五、前臂皮瓣 853
十六、腹直肌肌皮瓣 855
第三节 显微重建的基本技术和手术要点 付风华 856
一、显微血管吻合技术 857
二、显微神经缝合技术 865
第四节 舌缺损的重建 杨湛 李宏卫 温玉明 866
一、舌缺损重建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原则 867
二、舌缺损重建的基本技术 870
三、舌部分缺损的修复 892
四、全舌缺损的重建 895
五、舌缺损的动力性重建 901
六、舌缺损重建时功能恢复的辅助手段 908
三、唇缺损的整复方法 910
二、肿瘤切除导致唇部缺损的特点 910
一、唇部的应用解剖 910
第五节 唇部缺损的修复 唐休发 910
第六节 颊部缺损的修复 911
一、颊部的应用解剖 911
二、颊部肿瘤切除导致缺损的特点 912
三、颊部缺损的修复方法 912
第七节 口底组织缺损的重建 912
一、口底部的应用解剖 912
二、口底肿瘤手术产生缺损的特点 913
三、口底缺损的修复方法 913
第八节 腭部组织缺损的重建 913
一、腭部的应用解剖 913
一、咽旁应用解剖 914
第九节 咽旁组织缺损的重建 914
三、腭部组织缺损的整复方法 914
二、腭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特点 914
二、咽旁缺损的特点 915
三、咽旁组织缺损修复方法 915
第十节 面颈部浅表组织缺损的重建 915
一、游离皮片移植 915
二、皮瓣移植 917
三、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面颈浅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918
四、皮肤牵张术在面颈部浅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919
第十一节 缺损修复重建中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919
一、组织瓣血供障碍 919
二、伤口感染 919
四、供区并发症及防治 920
三、修复组织失能 920
第三十九章 口腔颌面部硬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921
第一节 颌面硬组织缺损重建基本原则 吴求亮 921
第二节 骨移植修复的生物学机制 923
第三节 游离自体骨移植 928
一、游离肋骨移植 929
二、游离髂骨移植 932
三、游离颅骨移植 934
四、下颌骨自身植骨 935
第四节 带蒂骨移植 937
一、胸大肌肋骨复合瓣 937
二、胸锁乳突肌锁骨复合瓣 939
三、带蒂斜方肌骨肌复合瓣 941
四、颞肌颅骨复合瓣 943
五、带血管蒂的腓骨复合组织瓣 温玉明 佟猛 944
第五节 异体骨移植 温玉明 948
一、供骨来源及条件 948
二、供骨的切取 949
三、供骨的处理和保存 949
四、同种异体骨在颌面部应用的适应证 949
五、同种异体骨植入后的排斥反应及处理 950
六、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的临床应用 950
第六节 生物活性陶瓷 田卫东 952
一、概述 952
二、生物活性陶瓷的分类 953
三、生物活性陶瓷的临床应用 954
四、生物活性陶瓷的发展趋势 955
一、金属 956
第七节 其他骨缺损修复材料 956
二、高分子材料 957
三、AO重建接骨板的应用及并发症防治 958
第八节 骨缺损修复后的人工种植体植入问题 961
一、下颌骨缺损修复与口?功能重建 961
二、牙种植体在下颌骨缺损早期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962
三、关于牙种植体 963
四、牙种植体植入成功的评价标准 963
第九节 骨缺损修复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964
一、影响移植骨存活的因素及疗效评定标准 964
二、供区并发症 965
三、受区并发症 966
二、颌面部组织缺损的影响 968
一、组织缺损特点 968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特点 968
第四十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赝复体修复 宫苹 968
三、颌面部肿瘤术前的修复准备 969
第二节 颌面部赝复体修复材料 969
一、赝复体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969
二、常用的赝复体材料及固位材料 969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赝复体修复 970
一、颌骨缺损修复 970
二、面部缺损的修复 972
一、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 975
二、营养素、热能来源及需要量 975
三、营养不良的定义和分类 975
第一节 营养学的一些概念 975
第四十一章 口腔颌面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郭传瑸 975
第二节 营养状况评价方法 976
第三节 口腔颌面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 977
一、肿瘤局部因素 977
二、肿瘤治疗因素 977
三、创伤、感染的代谢反应 978
第四节 癌症恶液质 978
一、癌症恶液质的发生率 978
二、恶液质病因 979
第五节 口腔颌面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981
一、营养供给时机 981
二、营养需要量 982
三、营养支持途径 982
五、胃肠内营养膳食 983
四、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983
第六节 营养学手段干预肿瘤生长 984
一、不平衡氨基酸的作用 984
二、脂肪的作用 985
三、食物的非营养成分 985
第七节 特殊情况的营养支持 985
一、糖尿病 985
二、慢性肝炎 986
三、肝硬变 987
第四十二章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镇痛治疗 潘剑 李明 杨湛 988
第一节 疼痛的发生 988
一、痛觉感受器 989
二、传导通路 989
五、疼痛的高级中枢 990
四、疼痛的皮质下中枢 990
三、疼痛的传导束 990
六、疼痛的调控机制 991
第二节 癌性疼痛的病因与评价 991
一、癌痛病因 991
二、口腔颌面部癌痛的特点 992
三、疼痛反应过程的病理生理 992
四、对癌痛患者的评估 993
第三节 癌痛的治疗 994
一、三阶梯止痛疗法 994
二、辅助药物的应用 996
三、中医中药辅助治疗 996
四、癌痛的心理治疗 996
六、癌痛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997
五、病人自控镇痛 997
第四十三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病人的护理 倪红梅 999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 999
一、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 999
二、常见肿瘤病人的护理 1007
第二节 其他治疗方法病人的护理 1013
一、化学治疗病人的护理 1013
二、放射治疗病人的护理 1015
三、生物治疗病人的护理 1016
四、加热治疗病人的护理 1017
第三节 晚期肿瘤病人的护理 1018
一、病人的心理护理 1018
二、疼痛 1019
三、呼吸困难 1020
四、恶心与呕吐 1021
五、进食困难 1022
六、感染 1022
七、临终关怀 1022
第四十四章 颌面部肿瘤患者的心理康复 张伟 1024
一、绪论 1024
二、肿瘤患者的心理 1024
三、肿瘤与家庭 1026
四、性功能史的评估方法 1027
五、肿瘤患者的精神障碍 1030
六、肿瘤患者的心理康复 1031
第五篇参考文献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