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专题 人类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
一、西方哲学的一般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1
(一)以探索世界本源为主的古希腊罗马哲学 2
(二)黑暗的中世纪经院哲学 6
(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近代资产阶级哲学 9
二、中国哲学对世界哲学的贡献 16
(一)中国社会发展的一般特点 17
(二)中国哲学演变的一般过程 18
(三)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 23
(四)哲学的特性与学习哲学的意义 26
三、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29
(一)哲学的概念 29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31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意义 3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伟大意义 3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思想进步开辟了广泛的道路 4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物质观 44
第二专题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44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44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45
(三)世界是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46
二、意识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48
(一)意识的本质 48
(二)意识的结构 49
(三)意识的功能 50
(四)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51
第三专题 唯物辩证法及其核心 53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证和核心 53
(一)辩证法的历史演变及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53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54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57
二、对立统一规律 58
(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58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1
(三)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 62
(四)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63
三、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 64
(一)质量互变规律 64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67
(三)原因和结果、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和现实 71
(四)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 76
(一)主体与客体的基本含义及关系 80
一、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 80
第四专题 认识、实践、真理 80
(二)认识是主体的能动反映 84
(三)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改造,是认识的基础 87
二、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 91
(一)认识过程的两个能动飞跃 92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循环 95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98
(一)真理的一般规定 100
三、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100
(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104
(三)真理标准 110
第五专题 思维的本质与方法 114
一、思维是人的本质属性 114
二、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116
(一)归纳演绎法 116
(二)分析综合法 118
(三)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119
(四)历史的逻辑的统一法 121
三、“三者同一”与矛盾分析法 122
四、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 125
第六专题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128
一、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128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28
(二)历史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对立 129
(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历史决定论 131
(一)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133
二、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133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35
(三)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142
三、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 151
(一)社会的经济结构 152
(二)社会的思想政治结构 155
(三)社会形态 160
第七专题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162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2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63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68
(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171
(四)社会基本矛盾与物质需要及物质利益 174
(五)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 175
二、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77
(一)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历史作用 177
(二)社会革命的社会改革的社会根源 178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 179
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83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83
(二)个人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 185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187
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 189
(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190
(二)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关系的全面进步 191
(三)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192
五、各种社会动力联合推动社会发展 193
(一)各种社会动力的区别与联系 193
(二)各种社会动力联合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195
第八专题 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 197
一、社会意识系统 197
(一)社会意识及其特点 197
(二)社会意识的系统与结构 202
(三)社会意识的功能 206
(四)社会意识形式及相互作用 209
二、作为社会意识进步成果的精神文明 215
(一)社会文明系统及其内在关系 215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内容与特点 217
(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20
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221
(一)正确处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辩证关系 221
(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 222
(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 223
第九专题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225
一、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 225
(一)人类思想史上对人性的理论探索 22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性、人的本质的阐述 228
二、价值系统 231
(一)人类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231
(二)环境与价值观 232
(三)科学的价值观 234
(一)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 236
三、价值观与人生观 236
(二)人的价值标准和实现价值的途径 237
(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对确立人生观的影响 240
四、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及!特点 243
(一)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243
(二)价值趋向的变化和影响 244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石 248
(一)实事求是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248
第十专题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248
(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252
二、邓小平主要哲学思想 255
(一)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论 255
(二)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 259
(三)对于社会动力理论的新发展 265
三、改革是实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270
(一)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社会革命 271
(二)改革的目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73
(三)青年大学生应认清改革的主流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