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概说 1
第一章 绪论 1
图1—1 连续变数系列上各数值的位置 5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图表 7
表1—1 四十五名学生国语成就测验的原始分数 8
表1—3 某国小六年级学生作文成绩的次数分配 9
表1—2 某师专四年级学生分组选修的次数分配 9
表1—4 四十五名学生国语成就测验分数的次数分配 11
图1—2 组距、组中点、真正上下限的关系 12
图1—3 四十五名学生国语成就测验分数之次数分配多边图 14
图1—4 四十五名学生国语成就测验分数之次数分配直方图 15
图1—5 四十五名学生国语成就测验分数之次数分配多边图与直方图 16
图1—6 四十五名学生国语成就测验分数之S形曲线图 17
图1—7 某师专一百八十名学生选组情形之条形图 18
图1—8 四十五名学生作文成绩之条形图 19
第一节 集中量数的意义及类别 21
第二章 集中量数 21
第二节 算术平均数 22
表2—1 四十五名学生国语成就测验平均数的计算 24
表2—2 平均数简捷法的计算过程 26
第三节 中数和众数 27
表2—3 四十五名学生国语成就测验中数的计算 29
图2—1 中数的位置和分数 30
第四节 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的特性及适用时机 32
第一节 变异量数的意义及类别 37
第三章 变异量数 37
第二节 全距 38
图3—1 四分位数的图示 39
第三节 四分差 40
表3—1 五十名学生国语分数之次数分配 42
图3—2 四分差求解图示 43
表3—2 三十八名学生成就测验之次数分配 45
第四节 标准差 47
表3—3 十三名学生数学测验得分之离均差 48
表3—4 五十名学生国语分数标准差简捷计算法 52
表3—5 一百二十名学生成就测验分数之标准差计算过程 54
第五节 变异量数的适用时机 55
第一节 相对地位量数的意义及类别 59
第二节 百分等级 59
第四章 相对地位量数 59
图4—1 百分等级的图示 61
表4—1 五十名学生国语测验分数百分等级计算过程 64
图4—2 百分等级的求法图示 65
表4—2 六十五名学生测验分数之次数分配及其百分等级之计算过程 67
表4—3 五十名学生国语测验分数、百分位数计算过程 69
图4—3 百分位数的求法图示 70
表4—4 六十五名学生国语文会考成绩分配及计算过程 72
第三节 标准分数 72
第四节 直线标准分数 75
第五节 相对地位量数的适用时机 76
第一节 常态分配曲线 81
图5—1 左右对称的钟形曲线 81
第五章 常态分配 81
图5—2 常态分配曲线的高度 83
图5—3 常态分配曲线的面积 84
图5—4 正偏态分配与负偏态分配 85
第二节 次数分配的常态化 86
图5—5 高狭峰分配、低阔峰分配和常态分配 86
图5—6 负偏态分配的常态化 87
表5—1 一百五十名师专毕业生成绩的次数分配和常态化的步骤 89
第三节 常态化标准分数的种类 89
图5—7 常态分配曲线、百分等级和常态化标准分数的种类 90
第四节 常态分配在教育与心理测验上的应用 91
表5—2 一百五十名学生国语成绩的次数分配 94
第六章 相关与预测 95
第一节 相关的意义及计算法 95
图6—1 完全正相关的假想例子 96
图6—3 零相关的假想例子 97
图6—2 完全负相关的假想例子 97
表6—1 七名国小学生数学科成绩(X)与美劳科成绩(Y)资料 98
表6—2 十名学生的观察资料及统计过程 101
表6—3 十名学生的观察资料及统计过程 102
表6—4 十名学生的观察资料及统计过程 103
第二节 直线回归与预测 104
图6—4 由X变数预测Y变数时最适合线 105
图6—5 估计标准误(SYX)与预测分数(?)、实得分数(Y)三者间的关系 106
表6—5 某国小学生智力分数与数学成绩资料 107
表6—6 测试焦虑分数与数学成绩资料 109
第一节 统计推论的意义及理论依据 111
第七章 基本统计推论(一) 111
表7—1 母数与统计量的符号 113
第二节 统计推定 117
第三节 统计假设的检定 123
表7—2 训练前後受试者之成绩 128
第八章 基本统计推论(二) 137
第一节 适合度的检定 137
表8—1 常态分配适合度检定 139
第二节 独立性之检定 140
第三节 简单变异数分析 142
表8—2 三种教学法实验结果变异数分析摘要 146
习题解答 151
附录 153
参考书目 167
索引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