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概况 1
1.1 研究背景 1
1.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研究 4
1.2.1 从生态学角度开展的研究 5
1.2.2 从社会学角度开展的研究 9
1.2.3 从经济学角度开展的研究 10
1.3 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 11
1.4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 15
1.4.1 有关森林经营理论的研究 16
1.4.2 森林管理理念的演进 17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19
2.1 森林生态学理论 19
2.1.1 森林生态学 19
2.1.2 森林生态系统 21
2.2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23
2.2.1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 23
2.2.2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特征 23
2.2.3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任务和途径 24
2.3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理论 25
2.3.1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论 25
2.3.2 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理论 28
2.4 系统动力学理论 31
2.4.1 系统动力学的定义 31
2.4.2 有关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31
2.4.3 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32
2.4.4 系统动力学研究问题的步骤 33
2.5 本章小结 35
第三章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概念、界定、指标体系 36
3.1 评价的概念、界定 36
3.1.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 36
3.1.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 37
3.1.3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特点 39
3.2 评价的指标体系 42
3.3 评价的方法、依据和资料来源 43
3.3.1 评价方法 43
3.3.2 评估依据 47
3.3.3 资料来源 47
3.4 本章小结 47
第四章 吉林森工集团基本概况 49
4.1 自然概况 49
4.1.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49
4.1.2 气候特征 51
4.1.3 水文与水资源 51
4.1.4 土壤 52
4.1.5 土地面积与组织结构 53
4.2 社会经济概况 54
4.2.1 社会概况 54
4.2.2 经济概况 55
4.3 森林资源现状 56
4.3.1 森林资源特点 56
4.3.2 森林资源结构 58
4.4 本章小结 60
第五章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价 61
5.1 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评价 61
5.1.1 涵养水源服务 61
5.1.2 保育土壤服务 71
5.1.3 净化大气环境服务 78
5.1.4 农田/草场防护服务 97
5.1.5 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 100
5.1.6 固碳制氧服务 104
5.1.7 结果分析 111
5.2 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年)评价 114
5.2.1 涵养水源服务 114
5.2.2 保育土壤服务 117
5.2.3 净化大气环境服务 122
5.2.4 农田/草场防护服务 135
5.2.5 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 137
5.2.6 固碳制氧服务 140
5.2.7 结果分析 144
5.3 实物量、价值量动态变化分析 147
5.3.1 各项服务价值对比分析 147
5.3.2 各项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对比分析 148
5.4 本章小结 149
第六章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价 150
6.1 评价方法与步骤 151
6.1.1 因子分析法 151
6.1.2 因子分析法的步骤 152
6.2 吉林森工集团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价 153
6.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153
6.2.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调整 160
6.3 本章小结 163
第七章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仿真预测研究 164
7.1 系统仿真的引入 164
7.1.1 系统仿真的意义 164
7.1.2 系统仿真的指标体系 166
7.1.3 系统仿真的模型选用 167
7.2 系统仿真模型构建 168
7.2.1 仿真模型主体方程 168
7.2.2 仿真模型构建流程图 169
7.2.3 仿真模型参数设置 174
7.2.4 仿真模型预测方案 175
7.3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变化分析 177
7.3.1 方案一 177
7.3.2 方案二 179
7.3.3 方案三 181
7.4 不同方案的价值变化仿真预测分析 183
7.4.1 实物量仿真预测分析 183
7.4.2 价值量仿真预测分析 184
7.5 价值总量变化仿真预测分析 184
7.6 本章小结 185
第八章 资产负债表编制 187
8.1 生态资产负债表编制依据 187
8.2 生态资产账户编制 188
8.2.1 生态资产实物账户 188
8.2.2 生态资产货币账户 190
8.3 生态资产账户分析 192
参考文献 193
后记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