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寻求中日两国“化干戈为玉帛”的途径/吴广义 1
绪言与“人的条件”之关联 1
序章调查研究的基本组织构造 1
第一节 作为课题的历史共同认识与共同教育 4
第二节 关于日中历史认识与历史教育的作用与反作用 6
第三节 方法论 10
第四节 视点 14
第一章研究对象和先行研究 19
第一节 为了认识战争——作为对象的构造的暴力 20
第二节 作为对象的云南省滇西地区——从遥远的日本看 22
第三节 关于滇西地区的日中战争的记录、回忆、先行研究的概观 25
第二章滇西地区的侵略战争和反抗 37
第一节 云南战场的特质 38
第1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云南战场 38
——关于云南国民党军的胜利及 38
胜利之后 38
第2项 日军官兵所认识的云南作战——否认败北的辩解 41
第3项 日军和国民党军对战争认识的差异和共同性——围绕惠通桥爆破的认识方法 46
第二节 滇西地区的大肆虐杀——暴走的死亡本能 50
第1项 三光作战 50
(1)无差别的彻底的屠杀、破坏、掠夺的三光作战 50
(2)对怒江东岸的无差别轰炸 61
(3)怒江西岸的事例 63
第2项 细菌战和人体实验 69
(1)对细菌战的视点 69
(2)关于滇西地区的细菌战 70
(3)关于滇西地区的人体实验 75
第三节 性暴力——恶心的性欲 83
第1项 捕捉性暴力的视点 83
第2项 关于滇西地区的强奸和轮奸 92
第3项 关于滇西地区的日军“慰安妇” 97
第四节 战争的调查研究与为了和平的世代继承 109
第三章关于Identity形成过程中的战争认识课题 117
——历史的共同认识与未来的共同创造 118
第一节 跨越国境的对原日军“慰安妇”支援活动 118
第1项 围绕活动的内容和民间支援的诸 118
问题 118
第2项 支援活动与实践的逻辑、伦理 127
第1项 教育支援的重要性 130
第二节 跨越国境的教育支援与未来的共同创造 130
第2项 云南孩子教育支援会 131
第3项 绿叶基金会与日本云南联谊会 137
第4项 小 结 143
跋(后记)为达到“人的条件”自我形成的技术 145
附论 160
之一 历史的共同认识与未来的共同创造 160
——关于《自我认同感与战争》 177
之二 依据构造性习惯(habitus)与象征的暴力概念,分析象征天皇制的问题 177
——从主体形成论的视点出发 204
之三超越国境的教育支援与自我教育 204
关于本书的一些提法 206
附 录 209
山田正行的历史认知方法 董炳月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