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黎岩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305039411
  • 页数:601 页
图书介绍:为了全面推进21世纪高职师范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依据高等师范院校本层次的培养目标,适应高师教育改革的需要,以突出知识创新、大学生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精神,编写一部反映三学科时代发展的前沿体现国内外最新研究的成果,立足于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的基点,力求做到教材例上既体现“精、新、活、实”特点,又坚持”守正出新”的原则。在教材的框架上,保持了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全系,兼收并蓄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咨询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有关内容;在教材的内容上注重讲清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力求知识准确、重点突出、内容新颖、语言精练、实例典型、论证充分;在教材的特色上,本着创新、求实的原则,营造一种研究的氛围,通过国内外心理学理论及进展的介绍,教育、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以及开辟新颖独特的阅读专栏;介绍诸家异说、学术点评、最新信息,开启了读者视野,配有章节“导读”和可操作性的思考练习,丰富了教材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在教材的形式上,做到布局合理、图文并茂,彩图穿插,关键词语中英文对照,活跃了版面,增添了情趣。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

二、心理学的性质 6

三、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7

第二节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10

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10

三、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1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1

第三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16

一、心理学发展简史 16

二、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18

三、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20

四、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2

阅读资料 24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27

第一节神经元 28

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29

二、神经元的功能和种类 30

三、突触的传递 33

第二节神经系统 41

一、神经系统的构造 42

二、中枢神经系统 42

三、周围神经系统 45

第三节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46

一、大脑的结构 47

二、大脑的机能定位 48

三、大脑研究的新进展 52

第四节心理的反射机制 55

一、反射与反射弧 55

二、反射的种类 56

三、反射活动中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59

四、反射活动中高级神经活动规律 60

阅读资料 61

一、注意的概念 64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64

第三章注意 64

二、注意的功能和作用 66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 68

四、注意的种类 69

五、注意的理论 74

第二节注意的规律及其运用 76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76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79

三、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81

第三节注意的品质及培养 82

一、注意的品质 82

二、青少年注意的特点 89

三、青少年注意品质的培养 91

阅读资料 96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98

第一节感知觉概述 98

一、感知觉的概念 98

二、感知觉的生理机制 99

三、感知觉的作用 100

第二节感知觉的种类 101

一、感觉的种类 101

二、知觉的种类 103

三、知觉与模式识别 106

第三节感知觉规律及其应用 109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109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113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 114

四、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21

第四节青少年感知觉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122

一、青少年感知觉的特点 122

二、观察及观察力 124

三、青少年观察能力的培养 124

阅读资料 125

第五章记忆 129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129

二、记忆的生理基础 130

一、记忆的概念 130

三、记忆的种类 131

四、记忆信息加工理论 135

第二节记忆过程及其规律 136

一、识记的种类及其规律 137

二、保持和遗忘规律 142

三、再认和回忆规律 145

第三节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46

一、提高记忆效果的因素 147

二、提高记忆的策略 150

三、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53

第四节青少年记忆力的培养 154

一、记忆的品质 155

二、青少年记忆的特点 156

三、青少年记忆能力的培养 158

阅读资料 160

第六章思维与创造 168

一、思维与创造的概念及其关系 169

第一节思维与创造的概述 169

二、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172

三、思维的心智操作过程 173

四、思维的种类 175

第二节概念的获得与问题解决 177

一、概念的形成和掌握 177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180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82

四、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186

一、表象及其特征 190

第三节表象与想像 190

二、想像及其功能 191

三、想像的种类及过程 194

第四节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197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197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99

三、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训练 201

四、青少年思维品质及思维特点 206

五、青少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9

阅读资料 211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 222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223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223

二、情绪和情感的机体变化及外部表现 225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229

四、情绪的理论 231

一、情绪的分类特性 238

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形成及分类 238

二、情绪的维量结构 240

三、情绪的状态 242

四、情感的种类 245

第三节情绪健康与情绪调节 246

一、压力与情绪健康 246

二、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249

三、挫折与适应 252

四、情绪的自我调节 254

一、青少年情绪和情感的特点 256

第四节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及培养 256

二、教师情绪与情感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258

三、青少年情感品质的培养 259

阅读资料 260

第八章意志 264

第一节意志概述 264

一、意志的概念 264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 265

三、意志行动的生理机制 266

四、意志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 267

第二节意志行动过程的心理分析 270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270

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272

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274

第三节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养成 275

一、意志品质的特征 275

二、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差异与特点 279

三、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养成 280

阅读资料 282

第九章个性倾向性 289

第一节需要 290

一、需要的概念及形成 290

二、需要的种类 292

三、需要的理论 293

四、青少年的需要及培养 297

第二节动机 298

一、动机的概念及功能 298

二、动机的种类 303

三、青少年学习动机的特点与培养 304

第三节兴趣 306

一、兴趣的概念及形成 306

二、兴趣的分类 308

三、青少年兴趣的品质及培养 309

第四节自我意识 311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形成 311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发展 313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培养 314

阅读资料 316

第十章能力 319

第一节能力的概述 319

一、能力的概念 319

二、能力的种类 320

三、能力与素质 323

第二节智力理论与智力测量 323

二、多元智能理论 324

一、智力结构的理论 324

三、智力测量 330

四、学生智力水平的评定 333

第三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335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335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336

三、能力形成的基本因素 339

第四节青少年智力的特点与培养 340

一、青少年智力发展的特点 340

二、青少年智力的培养 341

阅读资料 343

第十一章人格 347

第一节人格的概述 348

一、人格的含义 348

二、人格的特征 348

三、人格的结构及作用 350

四、人格形成的因素 352

第二节人格理论 354

一、精神分析理论 354

二、特质理论 356

三、类型理论 359

四、人本主义理论 361

五、学习理论 362

第三节人格的类型与差异 363

一、气质类型与个别差异 363

二、性格类型与个别差异 370

一、人格测量概述 377

第四节人格的测量 377

二、人格测量方法 378

第五节青少年人格的健全与培养 382

一、健全人格的含义及标准 382

二、青少年人格障碍与矫正 383

三、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 388

阅读资料 391

第一节学习的概述 398

一、学习的概念 398

第十二章学习 398

二、学习的作用 399

三、学习的分类 400

第二节现代学习理论 402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403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 408

三、学习的人本主义理论 411

第三节动作技能的学习 413

一、动作技能的涵义及意义 413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 414

三、动作技能的种类 416

四、练习在动作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417

第四节学习的迁移 421

一、学习迁移的涵义及作用 421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及特征 422

三、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423

四、促进青少年学习迁移的策略 424

阅读资料 426

一、品德的概念及特征 428

第一节品德心理的概述 428

第十三章品德心理 428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430

三、品德心理研究的进展 433

四、品德心理研究的任务 439

第二节品德心理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441

一、品德心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441

二、影响品德心理发展的因素 446

三、品德心理的评价 448

一、青少年品德心理的特点 449

第三节青少年品德心理的培养 449

二、青少年品德不良的表现及矫正 451

三、青少年良好品德心理的培养和教育 456

阅读资料 459

第十四章教学心理 462

第一节教学心理的概述 463

一、教学心理的内涵 463

二、教学心理研究的基本理论 463

三、教学心理的构建 470

第二节课堂教学的心理因素 472

一、课堂教学的因素 472

二、影响课堂教学的心理因素 474

第三节课堂教学与教师心理控制 481

一、课堂教学气氛与教师心理控制 481

二、课堂教学交流与教师心理控制 485

阅读资料 488

一、人际交往的概念 491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491

第十五章人际交往 491

二、人际交往的条件 492

三、人际交往的结构 494

四、人际交往的功能 495

第二节学校人际交往的特点、类型及影响因素 498

一、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 498

二、师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类型和作用 500

三、青少年同伴人际交往 508

四、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512

第三节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建立及交往能力的培养 517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及交往能力的培养 517

二、良好的同伴关系的建立及交往能力培养 525

阅读资料 528

第十六章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532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533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533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534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发展 538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544

第二节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治 546

一、学习问题 546

二、性心理问题 552

三、情绪问题 556

四、行为问题 561

第三节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567

一、家庭环境因素 568

二、学校教育因素 569

三、社会影响因素 570

四、个体素质因素 571

第四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572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述 572

二、心理咨询的内容与形式 574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过程及方法 576

阅读资料 582

参考文献 591

后记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