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农业与区域治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贾大林,司徒松,庞鸿宾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00262839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探讨了节水农业与综合治理技术措施及其新理论的应用

目录 1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自然条件 2

一、气候条件 2

二、地貌 3

三、土壤 4

四、水资源 6

五、农业生产概况 7

第三节 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8

第二章 分区综合治理 12

第一节 古黄河背河洼地综合治理试区 12

一、改良利用分区和治理途径 12

二、综合治理系统和技术措施 14

三、综合治理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 16

第二节 古黄河决口扇形地综合治理试区 17

一、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18

二、综合治理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 19

第三节 河间微倾斜平地综合治理试区 20

一、综合治理系统和技术措施 21

二、建立水、土、农田小气候监测系统 22

三、综合治理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 22

第三章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24

第一节 节水灌溉措施 24

一、井型改进与机井挖潜配套 24

二、低压管道灌溉输水与配水 37

三、节水地面灌水技术 55

四、节水灌溉制度 65

五、节水灌溉管理 79

六、粮桐间作对节水灌溉农业的效应 84

第二节 节水农业措施 95

一、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充分利用自然降水 95

二、选用抗旱高产品种 97

三、蓄水保墒技术 100

四、农田覆盖栽培技术 103

五、植物、土壤水分消耗的化学控制 107

六、增施有机肥,提高水分生产率 112

第三节 节水农业生产分区 114

一、目的和意义 114

二、农业生产分区的原则及依据 116

三、节水农业生产分区配套技术及实施 118

四、节水农业生产分区效益分析 122

第四节 节水农业系统动态仿真模型 124

一、试区基本概况 124

二、动态仿真模型的建立 125

三、仿真结果与分析 130

第四章 排水规格标准 132

第一节 概况 132

第二节 作物防湆排水标准 133

一、棉花耐湆试验 133

二、玉米耐湆试验 134

三、小麦、大麦的防湆深度试验 135

四、地下水埋深与作物减产关系 136

一、排水规格确定的方法 137

第三节 排水规格的确定 137

二、模拟试验结果 139

三、背河洼地除涝防湆排水的数值模拟 146

第四节 排水技术措施 149

一、排水系统对除涝防湆的分析 149

二、排水模式(措施)的探讨 151

三、加强排水系统管理,完善现有排水措施 153

第五章 农牧结合培肥改土 154

一、农牧结合型种植结构调整的效果 155

第一节 农牧结合型生产结构的建立及效果 155

二、农牧结合型生产结构调整的效果 156

第二节 农牧结合发展畜牧业综合技术 157

一、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实行草田轮作 157

二、利用农副产品发展畜牧业 161

三、引进良种建立以草食家畜为主的节粮型的畜牧业新结构 164

第三节 农牧结合培肥改土技术 167

一、多年生紫花苜蓿的培肥改淤效果 167

二、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69

三、适度规模经营养猪业是较快培肥改土的有效途径 171

四、农业生态户建设的培肥土壤效应 172

五、玉米秸秆直接还回的培肥改淤效果 174

六、盐渍土油菜一棉花两熟制双育苗双移栽技术 175

第四节 主要作物氮、磷化肥优化配方施肥 178

一、不同土壤冬小麦氮、磷化肥优化配方施肥模式 178

二、淤地夏玉米氮、磷化肥优化配方施肥模式 181

第六章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生态农业建设 184

第一节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184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效果 184

二、五业结构变化 186

第二节 生态农业建设中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 187

一、关于生态农业建设 187

二、农田投能效率状况 188

三、系统物质循环状况 190

第三节 立体农业模式及其效益 193

一、主体农业的概念 193

二、立体农业模式及其效应 193

三、高产田栽培技术 196

四、引进美国籽粒苋试种及其利用 197

一、人口预测模型 199

第四节 人口与生产结构分析 199

二、土地结构线性规划模型 201

三、系统动态仿真模型 206

第五节 生态村样板建设的现状与趋势 226

一、建设现状 226

第六节 中国生态农业原理、技术及主要指标探讨 227

一、中国生态农业性质 227

二、发展趋势 227

二、中国生态农业特点 228

三、中国生态农业的原理 229

四、中国生态农业技术 233

五、生态农业的指标体系 237

第七章 良种良法 239

第一节 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39

第二节 作物良种筛选鉴定 241

一、品种的光能利用率 241

二、作物品种的生产潜力 243

三、绿色叶片寿命对产量的影响 245

第三节 种子纯度检验 246

一、用同工酶技术检验杂交种纯度的原理 246

二、同工酶分析方法 247

第四节 小麦、玉米良种繁育 251

一、良种繁育程序 252

二、小麦提纯复壮方法 253

三、杂交玉米亲本繁殖田 254

第一节 系统诊断模型 255

第八章 区域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 255

一、问题 256

二、诊断过程 257

三、诊断结论 259

四、主要对策 261

第二节 关联分析方法 262

一、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 262

二、关联度量化模型 264

三、计算实例与分析 266

第三节 系统多序列灰色预测 270

一、GM微分方程模型概要 271

二、主要经济综合指标预测 274

三、预测模型的后验差检验 276

四、关于GM(1.1)包络模型的灰区间问题 280

五、Verhulst模型的非线性灰色建模及其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 281

第九章 区域治理的农业历史经验研究 286

第一节 旱灾发生规律及治理 286

一、旱灾发生规律 286

二、抗旱的历史经验 288

一、水灾发生规律 290

第二节 水灾发生规律及其治理 290

二、治水排涝的历史经验 292

第三节 盐碱土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治理 294

一、古代对盐碱土发生发展规律与作物耐盐性的认识 295

二、运用盐碱发生规律治理盐碱土 296

第四节 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农业结构及其变化 302

一、农林牧副渔的综合经营 303

二、农业结构的发展变化 303

主要参考文献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