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性热点和难点 441
企业不应有行政级别(1980年3月) 441
应该设立“专项管理工作奖”(1980年3月) 447
治理反竞争力量,推动社会主义竞争(1986年1月) 455
论二元体制下的市场竞争和国有企业行为(1991年4月) 471
产权改革:国有企业振兴的必由之路(1994年9月) 48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解决五大难题(1995年6月) 485
全面准确地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1995年6月) 489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今后部署(1995年6月) 495
反一反“子赖主义”(1995年8月) 507
推进和完善国有企业破产的思考——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企业破产法》通过10周年(1996年11月) 511
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访邹东涛(1996年12月) 527
要重视困难国有企业特困职工的解困工作(1997年7月) 531
从整体上搞活国民经济(1997年9月) 534
“分享经济”与“模拟股份制”——股份制改造中的一种中介模式(1997年9月) 540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重要理论认识问题(1997年9~10月) 546
企业集团三题(1997~1998年) 562
国企改革充满机遇——访邹东涛(1998年1月) 572
国企改革与发展:哪一个“M”最重要(1999年9月) 575
国企改革攻坚,难度增大——访邹东涛(1999年10月) 588
动态股权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益探索(2000年6月) 594
21世纪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十大趋势(2000年11月) 600
20年磨一剑:三论企业不应有行政级别(2000年12月) 605
尽快理顺国有企业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2002年2月) 614
划拨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初探(2003年2月) 619
附录:企业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631
韩国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考察报告(1994年12月) 631
“春兰现象”的实证分析和理论思考(1995年3月) 651
模拟法人 模拟政府 市场化——中原油田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报告(1996年4月) 662
30家国有企业改革试点调研报告(1997~1998)(1998年) 674
“不完全公有制经济学”论纲(1985年1月) 701
第四编 所有制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 701
产权清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1994年3月) 712
谈谈产权交易(1994年6月) 721
关于产权交易问题的探讨(1994年6月) 726
“三个和尚没水吃”之谜与产权变革(1994年7月) 735
产权改革会不会导致私有化?——访邹东涛(1996年1月) 744
关于完善所有制结构的探讨(1997年6月) 748
“私有公营”也是一种改制形式(1997年6月) 760
清理所有制问题上的僵化观念(1997年7月) 763
“非驴非马”与股份合作制(1997年8月) 769
民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理论创新与替代(1998年4月) 772
21世纪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十大趋势(2000年11月) 784
民企思进 国企思变——访邹东涛(2000年11月) 789
我国私营企业主的三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02年1月) 795
所有制理论要与时俱进——学习十六大报告精神的体会(2002年11月) 821
从“分享经济”到“分享股份”——舜宇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考(2003年6月) 837
保险与经济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1985年12月) 847
第五编 综合配套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847
安得广厦千万间,住房改革闯难关(1992年1月) 854
迈向市场的革命——从改革、开放和发展全局的角度看我国90年代的价格改革(1992年6月) 868
对南宁市股权证托管中心的调查(1994年6月) 881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问题和对策(1994年8月) 888
微观基础重塑与金融深化——访邹东涛(1994年10月) 894
论体制转型期的居民收入分配(1995年12月) 903
收入差距:问题·原因·对策·结论(1997年10月) 915
股份制和股票市场的思考(1997年10月) 932
我国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及趋向——访邹东涛(1997年11月) 943
住房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4月) 948
公车使用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研究(1998年10月) 963
就业问题要靠发展经济解决—访邹东涛(1999年1月) 972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思考——纪念中国证券市场开放10周年(2000年12月) 975
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所有权及其权重理论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科学解释——学习十六大报告精神的体会(2002年12月) 985
后记 998